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回家的路 ——谈陈建荣先生《岁月的回眸》_1

黄锦树

《岁月的回眸》陈建荣,大将

陈建荣先生文笔老练,能流利的掌控文字的动势,抒情写景说故事,均收放自如,故事讲得很生动,并非一般的写作人可比。书中多个独立篇章都可选入马华散文选,甚至《大系》。


      我们家从广西乡下迁移到马来半岛的经过,和其他同期的华人移民大同小异。
——陈建荣〈晚霞。清水港〉

我和陈建荣先生素昧平生,不过是面子书上的朋友(无关乎“面子”);几年前偶然路过看到他写下的关于故乡上霹雳早年生活的点点滴滴,觉得很有意思。尤其个中一张老家的照片,更唤起我的乡愁——那几乎可以说是我们这种早年住过山芭,而后永远离开的人的“老家”之原型。其时我曾在陈先生的面子书上留言,如此丰富的生活体验任其流逝未免可惜,建议把它写成一本附有图片(相片)的书。对后生晚辈而言那会是个最好礼物,或许可以让他们对这块土地上前行代的生命体验也能有一番体会。如今初稿完成,我也责无旁贷的必需从文学史的角度讲几句话。
自有文学史以来,依作者及作品风格特性,马华“文学散文”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受30、40年代何其芳等早期现代主义散文的影响,收于《新马华文文学大系》中的威北华、王葛、忧草、慧适、鲁莾、沙燕等的大量散文,都唯美、抒情,讲究修辞,其效果甚至带着淡淡的感伤,几成彼时马华散文之正宗。
其格调其后经天狼星诗社的进一步“精致的鼎”化(如温任平〈朝笏〉、〈暗香〉等),让其更趋向古典中国的典丽华靡。其后如锺怡雯(〈垂钓睡眠〉)、陈大为(〈木部十二画〉)更可说是殝于精巧极致。这现代散文历史的后半段,温任平以降,影响源转而为台湾的现代散文,及中文系才子才女们温婉典雅的实践。这一散文的系谱对文学性有高度的自觉——有时未免过于自觉,以致为了它而愿意牺牲那些看来和文学性并没有直接关的事物。在有利可图时(譬如文学奖征选),文胜于辞,甚至为文造情都是常见的,稍有不慎,会失落写作的初衷。
另一个路径,自有马华文学以来,凡是归属于马华现实主义者,几乎都奉行这一信念:写作是为了反映现实。里头有部分是素人,但也有部分是老手。不止是依然活跃的冰谷、章钦,两部《大系》里大部分散文写作者,甚至有人出版社和大将出版社的大部分作者都选择这样的写作位置。倘不是文学认知不足,便是刻意选择的质朴。之所以选择那样的位置,除了反映现实之类的笼统的法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是,不希望被特定的文风遮蔽了书写者经验本身的特殊性,而宁愿趋向风格的缺席。和所有现代主义倾向的作品类似,“美文”自有其窠臼、风格化。夸大其辞,为文造情;甚至无病呻吟,为求其审美效果而忽略其余(“太过文学的”)。但过于素朴的写作亦有其病,易流于单调乏味,枯淡而毫无文学意趣(“非文学”)。
只有极少数老练的专业写手能从容穿越两界,驾驭各种不同风格类型的写作。
陈建荣先生的《岁月的回眸》自不属前者,而是后者长远“素人”传统的一个可贵的收获 。(注一)
陈先生文笔老练,能流利的掌控文字的动势,抒情写景说故事,均收放自如,故事讲得很生动,并非一般的写作人可比。书中多个独立篇章都可选入马华散文选,甚至《大系》。这样的作品体现出该传统的若干长处——真的有话要说,年过耳顺迎向古稀之时,回顾来时路那河那山那些一起生活过的人,那逝去的时代,儿孙辈难以想象的曾经有过的生活——时过境迁之后,那样的经验已成了传奇、大炮仙口中的故事。从迁徙到安居,虽谦言“大同小异”的移民史,那差异竟也是十分明显的。那当然和体验者的感受力,甚至文字能力有直接的关联。作者具备敏锐的感受力,他的文学感觉和掌握的写作技巧远远超过了过于拘谨的前辈或同辈素人们。这样的写作也需具备相当的历史感,那让时间具体化,一如经验让时间具体化,二者皆汇流于写作的编织中。
本书的大背景,是父辈的南迁、适应、定居,那是南来华人庶民史的一章,父亲母亲和哥哥们在时局动荡年代里下南洋讨生活。第一代移民是最辛苦的,他们必须从无到有,拼尽劳力和时间,为子孙创造一个安适的家居,如果大环境允许。因而必然有那深夜不能寐、忧心忡忡的父亲,坚忍苦干、心总系于孩子身上的母亲。移民初代的子女,必然要分摊父母的重担,以致常得牺牲学业,放弃可能更好的未来;或者为了可能的未来,冒险稚龄离家远行。辑三即用略嫌夸张的“漫漫功名路”来描绘那为了脱离底层的劳工命运(为了“翻身”)而刻苦求学的历程——倒不见得是为求什么功名——那几乎也即是我们这一代的故事。种种经验的差异,时空跨度之大,构筑成的另一个版本,比我们根据自己有限经验而知的版本,显得更为多样而复杂。
尤其,《岁月的回眸》的地景始于上霹雳清水港,中经大曲新村,终于彭亨而连突,横跨了三大州。书的前景铺设多为欢乐无忧的童年、少年生活,捕鱼,像猴子那样乱玩;其背后,是大森林的无情开发。作者写了烟叶种植的详细步骤,个中甘苦。其间,我们可以看到方言群会馆的重要功能——为远离家乡求学的孩子提供住处和庇护;在资源极其贫乏的穷乡,识字的长辈为幼小者提供最基础的小学教育,以便衔接(官办或民办)中学,那是社群意识很好的体现。然而在那样的自然状态下,在求学之路上,女性常“自然而然”的被牺牲,以致作者在辑三列出的“功名录”中,女性极稀缺。

(注一)近年马华文坛突然出现的笔名鹰童者不知何许人也,发表了两篇长篇散文〈乱世童年〉(《星洲日报·文艺春秋》13/7/2015、20/7/2015)〈烟波旧迹〉(《星洲日报·文艺春秋》25/1/2016、1/2/2016)笔力遒劲,非一般写手可比。
(上)

(南洋文艺,28/3/2017)

出发


陈伟哲【诗】

试图拔开轮胎的欲望
纹路流成最远的泪行
从眼睛徒步到终点
你哭红一世纪海洋

(南洋文艺,28/3/2017)

乌鸦索贿


唐君复【极限篇】
       
一只任职森林消防局的乌鸦局长,光天白日下,飞进按摩院,对猪八戒说:“由明年起,按摩院必需每年交上5000元,作免查电路,就可获取消防认证书,安心营业。”
猪八戒自从开门营业以来,尚未有局长级的高官上门索贿。可是,这个新任乌鸦局长,戴着官帽敢敢来索贿。最近按摩院也被执法者搅得风声鹤唳,寻花问柳顾客少登门,手头拮据,使猪八戒的胸膛有如被一粒巨石压得喘不过气。
按摩院每年更新营业执照时,必需暗中缴交1万5000令吉疏通费,还要买通别区的飞畜走兽来索茶钱。除此之外,在马路驾车的蛇鼠昆虫,磨光了车轮,又要虚心下气地给钱它们更换新轮胎。
更要命的事,就是隔三差五又遇扫黄大军来抄院,并将蚂蚁按摩女郎扣留在派出所,猪八戒又要张罗现钱将它们赎回来。
现在又遇到局长索贿,猪八戒自认倒楣,便低声下气地向乌鸦局长求请说:“每年减至1000元是否可以?”
乌鸦局长说:“5000对你来说是小数目,你绝对给得出。况且,这笔钱是要平分给众多乌鸦兄弟的!你给太少不够分。”
乌鸦看见猪八戒转脸不情不愿之意,改口气说:“你不想给钱也可以。但是,到时你不要埋怨我的属下,乌鸦审核工作照规矩做就好。希望你考虑考虑!”
猪八戒也了解乌鸦所实行的措施。假如乌鸦索贿成功,它就只眼闭只眼开。假如违反乌鸦的意愿,乌鸦可以说院内的电线不达标,惟恐短路,烧伤烧死顾客等等。总之是吹毛求疵,猪八戒不交索贿,就没好日子过。

(南洋文艺,28/3/2017)

对岸新沟 (Parit Baru)

林惠洲【诗】

谁先涉水过港
孤绝坚毅,树立张风的旗子

本南河口,风辽阔
编织一张张涌动的鳞

另起炉灶仙法师公
烧开一方香火

每一个落日黄昏与星夜
呼唤隔河你的名字

随着风,攀上屋后红树林
日潮夜汐推向你的窗前

谁说我来到了桃花源
忘记有唐有宋

谁说我来到了桃花源
微光新月,可有惦念的名字

从此遥遥一南一北相望
没有鹊桥只有星光的两岸

(南洋文艺,28/3/2017)

默照孤单_4

吴德福【散文/摄影】


孤单(17)
人类的苦,总的来说,源自五蕴的身心。五蕴炽盛,故苦集。
生死流转,乃对身心的爱染与执取。爱执的力量,推动有情穿越生死,也推动有情身心延续生命的存在。延续生命的爱执力,除了推动身心取食而成长,拥有健康的身心,也推动繁衍生命的力量。当有情(包括人)成长趋向成熟时,五蕴会产生力量推动身心对性的爱执。这不是罪恶的淫欲。这是五蕴炽盛的爱执力量。这是业。正确地认识对性的爱执,才不会把性的淫欲等同罪恶而逃避,没有真正面对淫欲之根本,掌握克制与疏导的方法,让身心在人类道德伦理的框架中,不去犯下罪恶的行为。
一个人感到孤单,对于成熟的身心,会想有个伴。这个想法,其实有炽盛的五蕴在推动、有繁衍的力量在推动、有对性的爱执力量在推动。一个人的身体满足不到这方面的需要,会有炽热焚身的感受。这是五蕴炽盛的苦受。这并不是一个人独处而有的苦受。苦的根源来自五蕴,而非来自一个人的独处。就算是和许多人相处,没有情投意合,没有两情相悦,没有得到满足的身体,还是会因于五蕴炽盛而苦。
正确认识淫欲与一个人是有差别的,是不同的两回事;也正视淫欲是业力招感,而非罪恶以逃避之;透视淫欲的组成因缘,通过戒律的克制及修学智慧的疏导,就能在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框架中,不淫或不邪淫地生活,避免因于性的爱执而造成人际的伤害。
不要把性等同罪恶而逃避面对,产生错误的处理,对身心造成伤害;也不要因于性不是罪恶而大意犯下伤害人际关系的罪恶。这是不淫戒或不邪淫戒护生的作用所在。
性的苦受,不因于一个人孤单而有,而是五蕴炽盛而有。

孤单(18)
默照孤单,是为了帮助因于孤单而苦的朋友。希望通过自己的经验,通过对孤单的默照,让光明照亮黑暗的角落,内心能够洞察:一个人的孤单和他所以为的苦受是有明显的分别。
当他认识到真正的苦受并非来自一个人的独处、面对与生活,他就可以针对苦受的根源,去处理和解决苦集之处或因,将苦灭之,离苦,得到快乐的生活。这样,一个人的独处、面对与生活,也可以很快乐。
从相反的角度,多人的陪伴生活与内心的苦受,也是两回事。认识到人际相处所产生的苦受,并非真正来自人际,而是人际交会时导致身心的苦受。从根源去解决自己烦恼的地方,而非怪责于他人,才能有快乐的共住生活。
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如果有能力及有效地疏导淫欲所产生的五蕴炽火,一个人生活,可以很快乐,尤其是避免共住人际交会所引发的苦受。
但是,观察自己的身心状态,发觉需要通过婚姻生活去疏导五蕴炽火,那最好选择婚姻生活。婚姻是人类社会避免淫欲造成伤害的道德伦理安排。
婚姻生活也存在一个人的面对、苦受与快乐,但却是共住生活并存的实在体。因此,婚姻生活务必走出个人,参与家庭,从交会与互动,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样,才有快乐的家庭生活。
和乐的家庭会让人忘记一个人的孤单。如果你的家庭生活很快乐,继续快乐的家庭生活。
但是,有智慧的话,学习一个人的快乐,也很重要,因为有些时候,你需要一个人面对与处理,避免家人操心,而且在这一期人生结束时,也得一个人穿越生死。
愿你有个快乐的人生!
(4,续完)

(商余文艺,28/3/2017)

2017年3月27日星期一

中老年人在異乡

高玉梅 【听音观心】 文字与摄影

3月的春光静美。

自从多年赋闲无业,终于在半年前取得突破而重回职场以后,就深深体会到,半百人生,才要来爬一座高山,虽然只是当个老师,教那几堂课,竟几乎要了我的一条小命。
记得数年前看过一本书,书名大概是《人过四十,还想还活四十年》,主题说人年纪过了40岁后,健康、体力、精力开始走下坡,而这时却也是事业、家庭、社会责任等等都正面临更大考验、压力乃至阻力都在往上冲的阶段,因此人生形成一个交叉,有如置身一个危险的关口。把书看完了,我笑笑对自己说,要警觉了,却只是说说而已,仍然毫无自觉地朝着50岁的关口浑浑噩噩地走过去。

内心天翻地覆

开始转业当老师时,我已49。在这期间经历着步入中年而惊见一生从未为自己而活的内在革命,经过一连串自我怀疑和寻求锐变,生活表面平淡不变而内心天翻地覆的翻滚折腾。这时候,上天让我如愿而得已当上个老师,是恩赐也是严峻的考验。每天去教课,都面对内心挣扎。一次站在楼梯下,跟远在英国的朋友通短信说,我正要爬上3楼的课室去上课,每天都是一场uphill battle啊!
又,为了取得教学文凭,报读了网络课程,把最后一份功课赶完之后,全身虚脱以致心情无比的沮丧,竟有撑不下去了的感觉。中年再出来社会工作后,结交的同事朋友也多是中年才到异乡转业打拼的人。
55岁的澳洲女子G,单亲带大了一对子女年至成年以后,只身来到中国教书,一边工作一边尝试拿起相机,重拾年轻时的热情。来自东北的C,在法国生活十多年后回到中国大陆工作,埋怨说浙江大约摄氏10度的冬天怎么这么冷,而他其实才刚从零下20的东北过了春节回来。塞尔维亚女子E,脚伤了几个月无法工作,现在开始上班了,每个月都追问有没有出粮,并且说她负伤了也不想回国,因为那里找不到工作。50出头的D,单独一人住在亚洲多年,常常会忧心英国的姐姐哪天会突然来电话通知他老迈母亲的噩耗。刚当上爸爸的外语老师J,每天应付繁忙的教课工作并想念着远在西班牙的妻子和新生儿子。

冀回归心灵故乡

前天在大学的西餐厅遇到比我小几岁的巴西女子R,刚与前夫打完了抚养权官司而成功把儿子带到了中国,一边跟儿子吃午餐,一边忙着推展下一个研究项目。R见了我,问我可有时间精力帮她做一些文宣翻译和问卷调查的工作。我说,我刚赶完功课的那篇论文,你可知道我的题目是什么吗?就是探讨如何能克服老师们教学所引起的疲怠。结果,我功课赶完了,审批也通过了,评价说我写得很好,我却只是开心了一个小时,而虚脱沮丧的感觉,却延续了几天,因此让我一再怀疑,当老师和做学术,并非我的天命。语毕两人都说,或许我们应该相约去看场电影。就看那部《一只狗的使命》。如果连狗狗也有天生的使命,那我们更应该继续追寻自己的天命,不要一直流浪到中年,仍然苦苦挣扎。到哪天,在异乡漂泊累了的时候,可以回归心灵故乡。

(商余,22/3/2017)

蓝色的宜家购物袋

苏菲 【异乡游志】



天气回暖后,又可以在路边或公园里看到许多露宿者的身影。
初临布达佩斯时,我惊讶于随处可见的露宿者。他们普遍睡在走道上、公园的长凳或车站里。可以看见多数为男性,他们的床就是随处捡到的纸箱,身上就盖着被子,身外物都用一个小行李箱或一个蓝色的宜家购物袋装着。
由于布达佩斯市政局规定,露宿者不能有长期的据点,白天时,露宿者都会将一切打包,然后带着自己全副的家当,随处流浪。向路人乞讨,或就在公园里流连,或四处搜寻垃圾桶,寻找别人丢掉的饮料瓶,若瓶内有些剩余的饮料,就直接扭开瓶盖,仰头饮下。有时候,他们也在公寓将垃圾桶拖出放置在路旁,在工人将垃圾收走前翻找垃圾。

宜家购物袋够大

然后,我开始注意到这座城市有自己对待露宿者的方式。路边总可以看到包装袋里还装着刚到期的白面包,或者一些已不要衣物,放在盖好的垃圾桶上方,方便露宿者领取。而露宿者暂时放在走道的行李,也不会有人取走。
久而久之,我也开始可以辨认出哪一些人是露宿者。他们身边总有一个蓝色的宜家购物袋。想当然尔,宜家购物袋够大,能将细软全部放入,绑好,背着到处流浪。
这种情景颠覆了我对蓝色宜家购物袋的想象。这个出售家居梦想的品牌,因其简单明朗的设计以及收纳点子见称,那是每个人打造家居时,首个想到去逛逛,累积一些装潢点子,或购买一些相对廉宜家居商品的卖场。看着没有家的露宿者,身边带着一个蓝色的购物袋,那么碍眼,又仿佛那么得宜,有种荒诞,又说不上来的情绪。
我曾因撰写一份报告而访问了一名日间庇护所经营者,他告诉我,他们尝试为露宿者找工作,但都得每日陪他们上班,否则露宿者的工作都无法持久,但他们的工作手艺都不理想。长期露宿在外,他们的技能和身体都随着时间耗损,更甚的是,重建生活的动力也消失了。由于没有人关怀他们,他们很快就失去了与他人和社会连接的纽带,而流失在社会的外太空里。
我想到吉隆坡的露宿者,想着那些提供食物给露宿者的年轻人,突然好奇,我们的社会究竟以什么方式对待露宿者?

(商余,15/3/2017)

君且去,不须顾

锺夏田【满庭芳】

 毛蒋两人斗争了几十年,你说相互仇恨也好,你说惺惺相惜也好,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对两个中国,主张两岸统一。

1975年4月5日,正是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台湾国民党总裁蒋介石,却因病逝于台北。在中南海的毛泽东闻讯,终日闷闷不乐,一脸沉重。他吩咐相关从员不停播放宋朝张元干的《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一词。听着听着,他提笔改动词的最后两句:“举大白,听金镂”为“君且去,不须顾”。
胡邦衡即胡铨,是南宋大臣,因极力反对与金人议和而遭贬谪,朝中无人敢吭声,独张元干著一词为其送别,张亦因此而被降官。原词如下: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孤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难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镂。
这首送别词,道尽了心怀社稷热血男儿的爱国情操,有满腔悲愤,也有惺惺相惜。词的高潮在最后四句,“目尽青天怀古今,肯儿曹恩怨相尔汝”,意为我们都是心怀家国,看尽古今事的人,不会斤斤计较个人恩怨。“举大白,听金镂”,意为既然我们无力管国家事,只好听听金镂曲,举杯痛饮以浇心中块壘。
毛泽东把“举大白,听金镂”改为“君且去,不须顾”,意思也很明白,就是你放心去吧,不必顾虑人间的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毛蒋两人斗争了几十年,你说相互仇恨也好,你说惺惺相惜也好,实际上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反对两个中国,主张两岸统一。

网传蒋介石临终遗言

中国内战的决定性一役,是“准海战役”,国民党称为“徐蚌会战”。这一役,蒋以崭新的美式武器,面对相对落后的中共部队,却一败涂地,自此退出中国大陆的政治舞台。早前网上流传一则所谓的“蒋介石临终遗言”,蒋除为自己辩护,比如西方说他无用,他反讥韩战16国的精锐部队,给毛打得落花流水,他们更是“一批蠢猪”等等之外,蒋对毛推崇备至,说天下无人是毛的对手,无毛则中国必四分五裂;毛是奇才,是中国的骄傲,要研究毛,学习毛。
姑不论这则所谓的“临终遗言”之真伪,所讲的大体上也并非虚言。
当然,对于蒋介石,历史的评价就不是那么好了。他在中国大陆领导一个贪腐政权,让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不谈,抗战胜利后他决定和推行的一些措施,包括两拒罗斯福管治琉球群岛的献议等,也很惹人非议。这些历史过错,造成今天诸多的领土争端,蒋都难推责任。

两岸和谈多灾多难

但蒋最后的功劳在于维护“一个中国”。在70年代,两岸都曾尝试再次和谈,毛派年老多病的章士钊到香港探路,可惜章不久即病逝香江。蒋继而派党国元老陈立夫到香港活动,事就要有眉目之际,却传来蒋公大去的消息。两岸和谈,真是多灾多难。
蒋至死念念不忘统一,这一点和毛是互有灵犀的。毛改词之举,应该有这样的意思:“蒋公,你且去吧,两岸统一的事,你就不必去理顾了,交给我们办吧。”

(商余,25/3/2017)

闲说度假村

文戈【日子河流】

      有人说旅游会上瘾,久之变成惯性活动。我们也是惯性动物,假期出游变成惯性运动。

如今交通方便旅游业发达,人们旅游的方式很多。如自由行、团体游、特色游、背包游、自驾游等任君选择,不同阶层与兴趣的人各取所好。要上山就上山,要下海就下海,或可逛闹市入丛林访古寻幽探秘。
在岛国居住多年,我们以此地为中心向外辐射,也在外留下不少足迹。有人说旅游会上瘾,久之变成惯性活动。我们也是惯性动物,假期出游变成惯性运动。早年喜欢自由行,对集体逃难式旅游极其抗拒。近年来突然觉得参加团游,住宿交通餐饮概由专人处理要省事得多。以前在景区看到一堆老爷老奶巍巍颤颤跟在导游屁股后面,总觉得很滑稽,没想到自己也快到这一天!人们的体力消退是渐进的,等你知道的时候它已经贴在你脚跟上了。脚力较好那些年到处跑,攀高山访古迹泡博物院乐此不疲。不过再有文化的人这种事做多了也会产生疲劳感,渐渐就与度假村缓慢消磨时光的方式对上了眼。
刚到岛国那年我们飞到浮罗交怡度假,住进成功度假村。成功度假村是成功集团旗下旅游发展之一,本地人谁没听过成功集团大老板拿督陈志远的大名?他是与我同时代的峇株人,峇株英中肆业。80年代初他收购成功钢缆(Berjaya Kawat)的时候,我还在马国,因他峇株人身分留意了新闻。90年代回来后才知道他创办成功集团,已经是个大富翁。此人白手起家,非常厉害。但我不认识本尊。

重复来或去的地方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定义,度假村是一种“为旅游者较长时间的驻留而设计的住宅群。”除了住宿和提供部分餐饮以外,一般度假村都有健身房及娱乐设施让游客使用。溯本追源,度假村英文字眼“resort”源自古法语“resortir”,意为“重复来或去”(re- [again] + sortir [come or go])。至中古英语后期此字才开始有“求助于或诉诸某事物,采取某手段或方法应急或作为对策”的意思。作为“度假村”的用法18世纪中叶才开始,而这“度假村”的核心意义“重复来或去”引申为“一个人们常常回去的地方(place frequently visited)”,就成为现今度假村的诠释。不过很多年轻人不喜欢度假村,甭说“常常回去”了。他们喜欢活动紧凑每天都有新奇体会、早出晚归到处趴趴走,每一分钟都不浪费的旅游模式。其实在一个“村”里度假,还能指望有什么活动吗?度假村的结构与设置好像就是让你没事干的。

吃得好不好很关键

近年游了许多海岛,觉得岛都一样。度假村其实也是大同小异的,不过就是设施是否齐全食物好不好吃。在外度假你总得吃,吃得好不好很关键。只要酒店舒适海景优美人流稀少的度假村都能对我胃口,总之绝不到整片沙滩都是人潮的地方。南太平洋诸岛太远就不说了,毛里求斯和马尔代夫盛名远播一直想去。一样是岛,但我想被砍的感觉应与在刁曼或诗巫不一样。

(商余,24/3/2017)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换脑

 冼文光【小说】

西京许多地方学自南港,除了多处设置广播、装置电眼之外,秘密电子警察的重新组织与启动,已潜水艇似地暗中进行。那些涌到南港的难民,其中躲避秘密电子警察缉捕的为数不少。不管西京还是南港,没一刻停歇的广播,日日夜夜时时刻刻分分秒秒在轰炸着人们混沌的意识。南港的情况尤甚。除了广播,某些特定的地点还设有电视屏幕以进行洗脑教育。早前曾播娱乐节目,但见终日溜达街上的来自各地(特别是西京)的难民,即取消;反以时事与宣扬“美好南港”的节目取代,谁料却引来更多事故:难民们对“美好南港”的强烈反感,导致他们把情绪发泄到破坏公共设施与袭击南港人:此即南港人高喊“难民滚蛋!”的原因;但现实总有两面,也有南港人往西京去的——阴阳人抵达西京后,阴差阳错地碰上夏利斯!
那时,夏利斯对阴阳人在西京的住处的摆设非常感兴趣:
一张大床一面大镜;一些挂在门后的衣物;一个被书本与纪念品占据的大柜,多是西京人丢弃的旧物;一个放有浴缸的浴室;一口上锁的箱子;一面法国国旗;没挂布帘的窗口显得宽大,好像能尽收对面投来的眼睛。
窗下,马路上往来的汽车不多。
阴阳人:“南港人一生交媾的次数已设定好,用完就没了。”
夏利斯被注入什么气体似地感觉壮大:“我们要干多少次都可以!”
  阴阳人取出一瓶,里面是银色液体,夏利斯望着那瓶子:“什么东西?”
阴阳人不答,走入浴室,夏利斯听见什么被倒入浴缸的声音,只见浴室弥漫银雾,几秒后散逝,入眼的,是一缸银液。
阴阳人解开第一粒纽:“来吧!”
  夏利斯犹疑着,阴阳人解开第二粒纽:“你怕我?”
  阴阳人解开第三粒纽,夏利斯擦一下脸皮:“现在?”
  阴阳人解开第四粒纽,夏利斯擦着脸皮:“在这里?”
阴阳人解开第五粒纽,夏利斯捶一下墙壁。
    现在,阴阳人银色的躯体似鱼潜入水下,吸入银液吐出后竟化为阴性,下穴淌出透明的银液;阴阳人把银液注入夏利斯嘴里或紧按夏利斯小腹待他吐气时猛地吸纳;咬着夏利斯耳朵说话,一堆南港语,不知意义为何。夏利斯被耗得虫子般软缩,银色泡沫自嘴角、鼻孔与耳窝冒出……夏利斯似将死掉,浴室里,节奏逐渐变缓的滴水声;浴缸内,银液逐渐蒸发殆尽……夏利斯抱着阴阳人,似孩子抱着母亲……阴阳人的躯体逐渐恢复正常色度,呼吸逐渐趋缓,那些流入体内的银液化成汗自皮肤泌出。
    阴阳人眼睛阖着:“你要换脑,不必到南港嘛?”
    夏利斯:“换脑在西京尚未合法!”
    阴阳人:“西京那地方能把人逼疯。”
没有什么可以永远不为人知:太阳底下,有物就有影。
夏利斯认为哪天他将会走到自己的影子前,对着影子,把一切事抖出——影子里根本不需要其他颜色的存在。
电视机里面播着旅游南港的节目:
一对法国情侣,火车里吃过两顿中餐后抵达南港,顺着指示,两人走向一条铺着黑石的小路,过一桥,碰见无数的箭头与迎面而来的南港人。走啊走啊,他想何处才是路的尽头,她倒无所谓,心里在想南港的雪花会否比这里的白净。他决定去南港参与“安乐死面试会”:安乐死只限外地人参与,所有器官需捐给南港并只有CLONE2AID 公司有权筛选、执行与鉴定。
……终于,找到那酒店,酒店服务生交一枝钥匙予他,送他们到顶层的一个房间;她拉开厚厚的落地帘,一束霓虹跌进来;服务生搓着掌,他掏钱欲给小费,发现没有小面额的南港币,只好给对方西京的小钞。服务生离开了;不久,房门忽响,服务生说送安全套来;他跳下床,开门,取了安全套,正要掩门,服务生慢悠悠地抬手;刚才不是给了?刚才是刚才,现在是现在。什么?你不给?服务生亮出一把刀子急剧捅下去……

(南洋文艺,21/3/2017)

头头 诗道

马盛辉【诗】


码头
把你们的船
都开走吧
这里禁止
卸货和交易
让我拥有
一片空荡的港湾
让几个老人
静静垂钓
我的梦船
才会归航

船头
就在我眼底下
你把她
推下海去

“你跳,我跳”
你阴阴笑道
向她挥手

你没有留意到
我已经悄悄倾斜
“我沉,你沉”
我说

罐头
功课考试文凭
工作房车家庭
各种分量
清楚标明
经官方检验
无犯罪记录
无政治野心
就可以出厂了
注册商标是
老百姓
保鲜期为
一生

枕头
侧睡吧
贴耳于我
你才会听到
我上载的梦
你才会知道
我是
床的头
在没有月光没有星光
也没有灯光的黑暗中
我是
唯一的温柔

石头
我比你的拳头硬
可是我
不能变成剪刀
也不能变成布
一再被你
抛掷击打
这一生
不是我破碎
就是你们破碎
剪不断
包还乱

镖头
每天负责押送
数十车的记忆
山道上密林中
时有强人出没
还得日夜兼程
赶在明天之前
交到梦的边缘

眉头
睫毛对我说
它是水边飘逸的芦苇
而我
只是岸上的一丛野草
皱了又皱
始终吸不到泪水
却偏偏
比它茂密
显然
焦虑和愁苦
令我滋长

额头
他们管那些一条条的
叫岁月的铁轨
如此深刻
连蚊子
也能在里头
卧轨自杀

指头
他恐惧地拿起刀
作势要把我砍掉
他冒冷汗说
自从日以继夜地上网后
全世界
都有他的指纹

案头
在门窗深锁
黑灯瞎火的
斗室内
启动视窗
清理桌面
清空回收箱
扫描病毒后
也算得上是
明窗净几


尽头
继续走吧
过不久
你就会看到
那个似曾相识的
牌子
看看它的背面
是不是写着
起点

“原来尽头在这里!”
有人在前方尖叫
前路
漫漫

老头
这年头
你只要往后巷
摆张凳子闲坐
抽抽烟
喝喝茶
看看报
摇摇扇
歪着头打瞌睡
随意咳咳几声
大家都会说
那老头
还真是的

礼貌上
叫你一声
大叔

(南洋文艺,21/3/2017)

鲑鱼早餐

陈伟哲【诗】

是哪粒太阳越境时
不经意烫红了鲑一身
水的故事,鱼骨震颤
挣脱体内的脂肪
滴穿两片早餐吐司
像天光刺破夜晚
抵达眼睛更光亮的一站

(南洋文艺,21/3/2017)

默照孤单_3

吴德福【散文】

     
孤单(14)
 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我在吉隆坡曼谷银行的一间律师馆实习了9个月。
工作天的上午,我驾着摩多奔驰在特为摩多骑士建造的摩多车道,无阻碍地奔跑吉隆坡、沙亚南和巴生3地的法庭,主要是替律师上司展延案件、定开庭日期及取得对方缺庭下的判决。那时,由于几个主要大道正在动工建设,汽车道塞得很厉害。当时的我在想,一旦我正式成为律师,不能再骑着摩多在摩多道上自由奔驰,而得顾着律师身分驾着汽车,却痛苦地塞在汽车道,是何等讨厌的日常生活景象!
那一段日子,我住在一间租来的小房间。放工回房,一个人随顺自己的时间,给朋友写信,或阅读书本。一个人的生活,其实不苦。但是,我想到未来得长久在汽车道堵着车抱怨的日子,怨憎会的感受马上浮现在眼前。
最后,我决定放弃一个人的自在,回到家乡执业,因为尚未发展的马六甲,交通顺畅。
苦,并不来自一个人的独处,而是怨憎会的日常生活状况。所以,我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生活环境。

孤单(15)
你不知到怎么解决这问题?
作为经理,竟然没察觉伪造文件,签下公司合约,一大笔约金已交给骗子。怎样向董事交待。前途会怎样?
又,两天后是销售业绩总结日,离公司所定的指标有很大距离,至少要在一天内,找到10单生意。今晚已经被目标顾客烈酒灌得想呕。
又,工作团队的关键人物,总是颠颠废废,时而配合,时而病假。其他团员不是素质不够好,就是奉献努力不够。你的理想目标总是不达标。
你拖着疲累的身心回到家,孩子在烦着,另一半在处理。他或她也有工作上的烦恼。你不想把困境说出来。你不想无法解决问题和烦恼的情绪,影响家里的和睦。
你决定一个人承担,一个人孤单的面对。
问你今天怎么样?你说,还好。可是,你的心神不宁透露了许多。他或她默默地陪伴,因为感觉得到你的一个人。
为了更好的生活,你们陷入了有人陪伴,却一个人面对的孤单。
这孤单,苦吗?苦,但是来自怨憎会的状况,求不得的理想及爱别离的美梦;也来自身心疲累的身苦与心苦。你没有选择离开这样的生活,因为别人活得比你更好,尤其是你的兄弟姐妹和朋友。
苦,来自一个人的孤单吗?
值得深思的现象。

孤单(16)
生活在功利的现代社会是一种共业。福报好的人,拥有选择的能力,就根据自己所乐所好而生活。不过,大多数人为了三餐温饱,或向往的美好未来,而活在职业或工作压力之下。很多时候,困在得一个人面对的孤单局面。
一个人的孤单,肯定是苦的吗?肯定求不得、怨憎会、爱别离,或身心劳苦吗?未必。
环境不转,心转。前述的苦,其实是心所苦。心转而不苦是可能的。所以,一个人孤单面对时,也可以有不苦的情况。
职业或工作上面对突发状况,无法解决,得一个人忧心。如果担心处理不好,会失去顾客、失去生意,甚至失去工作,那就有怖畏。怖畏,就是挂碍。挂碍必苦。
转一转心念,自己的职业或工作乃为顾客解决问题,解除忧虑,让他们安心,获得想要的成果。把心念建立在慈悲的基础,安定内心,思索解决方案,准备牺牲自己的利益,只求完成职业或工作上的任务。
很多时候,当你调整服务或工作的心念,很多出乎意料的转机会出现,事情以最少的伤害或破坏得以解决。慈悲喜舍和智慧的处理,一个人的孤单面对,未必是苦受的。
曾经面对一个很难处理的问题。必须一个人处理的难题。一位新加坡人拿着爸爸和婆婆的死亡证书及位于马六甲的马来保留地地契,聘请我的律师楼处理遗产执行书申请。他婆婆是本地娘惹,爸爸则移民新加坡。法庭发出遗产执行书后,新加坡人托人售卖土地。买方刚巧(或不巧)是我的朋友。买卖合约签署后,需要申请庭令转卖。买方付了10%定金。
就在处理庭令申请之际,另一位朋友联络买方,说土地属于他的。他是向一位同名的年迈新加坡公务员购买。由于想转卖,所以没有注册割名,只签署买卖合约和授权书给予其马来伙伴。他已经联络该公务员作证。他说我这方的文件一定是伪造的。我们3人约好出来谈判,我和买方认为未必,不知谁是骗子。我向新加坡登记局查询:卖方及父亲的登记,还有父亲死亡证书正确无误。不过,婆婆的死亡证书,年代久远,记录不全,不能证实。
我把卖主请来马六甲。他说文件真实,新加坡公务员是骗子。我带他去警局报案。我私下问警司可不可以扣留审查。警司说是商业纠纷,不会刑事扣留。发展至此,不知谁真谁假,务必经过法庭官司,才能证明结果。不论那一方胜诉,另外一方的朋友都会不服与受伤害。
当时,一个人孤单面对及分析可能的后果。如果只保护自己的利益,肯定会交给法庭裁决,但必有友情伤害与愤恨。执着自己利益的挂碍,感受就苦恼。为了把3个朋友的伤害减至最低,必须放下,舍弃一些利益。我向另两个朋友建议把10%定金分成3份,我还一份给买方,说是真正业主的朋友出一份还给买方,买方吃下第三份,退出购买。解决3个朋友的利害,说是真正业主的朋友报警处理。买卖经记人被扣留审问,查不到骗局。后来,新加坡卖主有没有被扣查,我已不清楚。只知道,拥有授权书的马来伙伴与政府关系良好,那土地被征用作宗教局用途,赔偿金高价归那马来伙伴。
一个人孤单面对,不一定苦,心念舍得下,以不伤害的利他及智慧处理,总有解决的方案。这是经历过的大事。我相信因果,知道因果业报是公正的。心安理得,一个人的处理,不会苦!
(3,待续)

(南洋文艺,21/3/2017)

2017年3月14日星期二

酸菜面块

李忆莙【驻足红尘】

来到阿坝藏地,尝了最传统“酸菜面块”,原来跟我们最普通不过的“板面”几乎同出一辙。

我们在松岗村入住的所谓宾馆,其实是村长赵春秀的家。那三天两夜像是在家里一样,果真是宾至如归。一天三顿,都跟他们一起吃。所谓“一起”,就是入乡随俗,按照嘉绒藏族人家的饮食习惯。也正因此才品尝到真正的嘉绒菜肴,而且是很地道的家常菜。
松岗村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是马尔康市下辖松岗镇的一个小山村,以藏族为主。

只吃元根叶子

随着中国国民的生活水准日愈提高,嘉绒藏族的饮食习惯也有所改变,已不尚牛羊肉,而多以猪肉为主。因此腊肉非常普遍,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腌制。我最印象深刻也最爱吃的是腊肉酸菜面块,这是一种极为普通的传统面食。
酸菜,顾名思义,是经过发酵变酸的腌制品,可入口却不觉其酸。其实比我们南洋的咸菜还要稍为淡一些,也没我们的大棵。乍看还以为是萝卜的叶子。他们摇头,摆手说:不是萝卜叶,是元根叶。元根是什么?是一种酷似萝卜的块根植物,大的有好几斤重,但嘉绒人却只爱吃叶子,把大萝卜拿去喂牲口。叶子做成酸菜。变成餐桌上每天都必不可缺的“必需品”。甚至有“三天不吃酸菜,走路打翩翩”之说。

面块即本地的板面

酸菜的做法是先将元根叶煮熟,放入已有酵母水的桶或昙里,一两天就可以吃了。还有一种干的酸菜,是为过冬而准备的。是将发酵好的酸菜,挤掉水分,捏成团晒干,食用时只需稍为揉碎,加入汤里就成了鲜菜汤。在冬季里,以酸菜干煮面块,再加些腊肉(必需选有肥肉的部分)悉悉索索地吃得浑身暖和和的,感觉特别过瘾。
酸菜有很多种吃法,除了做汤,无论是炒、煮、凉拌都很好吃。嘉绒人的餐桌上,一年四季总是少不了酸菜。
面块或面片,对于我们东南亚的华人来说,其实并不陌生。只是我们不叫面块,其实是一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地区有其不同的名称。有的叫“板面”,有的叫“面粉粿”,还有叫“扯面皮”的。煮法和配搭的材料虽各有不同,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待汤煮沸后,或扯或切放入,一锅煮成。
来到阿坝藏地,尝了最传统“酸菜面块”,原来跟我们最普通不过的“板面”几乎同出一辙。由此可见,吃五谷杂粮的民族,面食再怎么变化,也是有限的。其实最令人难以忘怀的美味佳肴,并非山珍海味或大鱼大肉,而往往是一些在你的心灵深处长久留存的记忆与情怀……
我知道,这酸菜面块,在我往后的人生岁月里,必将有它的一席之位。不是因为它有多么好吃,而是那里的人的平常日子是那么地静好。静到像一潭水,一面镜子,静到梦里去……在梦里也闻到,这正是一个证明,证明这普遍而简单的面食已经深植在我的心田里——人生果然是一连串的领会,不管是迟来的顿悟还是其他的诠释,稍稍一想,就觉得世界其实是大同小异的。

(商余,1/3/2017)

女人快乐很重要

练葵芳【转山】

他得到了男性需要的成就感——取悦女伴,不论是性方面、物质供应方面,男性都倾向从女人的快乐中,找到自我肯定的价值。

以前我不明白,马修为什么做了一丁点事,就爱问我:“你开心吗?”
Are you happy?
我曾经很看不起这种提问,认为那是在邀功,是在逼我降低水准——我才不是那么容易就满足的(另一方面又自认清心寡欲,高风亮节),我总是很没好气,懒懒的点头,或木然不应——你才给我这么一点点,就想买我高兴?门都没有!
后来我发现,马修越来越没兴致陪我散步,也很少建议带我去哪里哪里探险,也不买小礼物给我,他依然爱我,但表达爱的动力越来越小了。
我困惑,为什么呢?
我要求他带我去哪里,做什么,他都提不起劲。
直到很久很久以后,我自己渐渐快乐起来,我常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留意自己的想法,甚至“超度”、“放生”消沉的念头,照顾自己的情绪。先照顾了自己才回应他人。不是一夜之间,而是慢慢的,慢慢的,我有了很多活力,莫名其妙会唱歌,对马修所问的“你开心吗?”,我一个大笑脸出来,猛点头:“开心!我开心!”
马修很快就变了。

取悦女伴找到肯定

他得到了男性需要的成就感——取悦女伴,不论是性方面、物质供应方面,男性都倾向从女人的快乐中,找到自我肯定的价值。女人就利用了这一点,去挟持男人,以“我不高兴”,“我不满意”,来控制男人做更多。
一旦进入了沉重的婚姻家庭生活,这游戏就很难玩了,女人越来越难高兴起来。要让她高兴,都需要额外用力去做很特别,或对某些男人来说有点憋扭的浪漫事,他们会放弃。
女人感到困惑、孤独,两个人在一个婚姻里,各自孤独着。
快乐,必须自己先给自己,自己照顾好自己,快乐起来,男人一感受到女人的快乐,自自然然会有成就感,仿佛他时时刻刻都有本事令到自己的女人很快乐,他讲的笑话特别好笑,他随便做件事,拿垃圾去丢、带孩子去刷牙、买了好喝的红酒、开车载大家进城里的图书馆换书……,老婆都很开心,会去谢谢他,他可骄傲了!

他会对你更好

男人在日常琐事上骄傲了,态度很快变,他会对你更好。
很多女人不明白,老公找的小三,年轻貌美身材好也就罢了,很多时候,只找一个不怎样的,比老婆还差的,为什么?
因为他从老婆身上,再也感受不到成功取悦到一个女人的成就感了,老婆太难了,他找一个容易的。
真正可以取悦到女人的,只有女人自己。
只有我,能决定我的快乐,而我的快乐,又能牵连心理构造比较简单的男人,从我的快乐上,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和发奋的动力。
如果变快乐,夸张的来说像“得道”,老公得道,老婆子女未必有切身的成就感;老婆得道,乐呵呵的,老公却会跟着爽,而且得到很大的自我肯定,很满足,更发奋。
女人,你的快乐很重要啊。

(商余,8/3/2017)

狗负责人

练葵芳【转山】

但一天到晚,我也不晓得该怎么样老是盯着一只狗过日子,我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盯;盯狗,我很痛苦耶。

我们家有两只狗,5岁的公狗和1岁的母狗。
5岁的沉稳,1岁的很野、聪明狡猾,老是挖地洞钻出去自己满田野奔跑,我们全堵了围,不久她就发展出羚羊一般的跳跃力,优美的跳栏进出。(什么狗来的你!)
她偷出去玩的时候,公狗有时吠她,他们是很要好的朋友,但公狗自有主张,寸步不离家。
马修会念我:“要多留意不让狗跑出去,万一她咬了人或怎么样,我们需要负很严重的责任。”
但一天到晚,我也不晓得该怎么样老是盯着一只狗过日子,我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盯;盯狗,我很痛苦耶。为了不给她自由,我首先就不自由了。
我没顶嘴啦,点头点头,转眼把自由还给自己。
不然就把她绑起来,一天到晚听她哀嚎吧。

你是负责任的人

一岁跳栏之后,马修又来念我,口气忽然重了:“我们为狗负的责任很大的你知道吗?不,不是我,练,这只狗如果出事,是你,你是负责任的人。”
我心头一悚。
十几年来第一次,他对我说这种话。狗是他要买的,我附和支持他,小狗擦屎擦尿满地狗毛我打扫,现在她大一点跑出去,万一出事,我是唯一负责人?
我还是没有顶嘴。
你们不认识我啦,当你以为我会爆炸,我沉默也不一定,当你认为我应该很兴奋,我像死人也不一定,我没有什么公式,是自由换算题。
当下是有点吓到,但我想,我负责也不是不可以,狗咬人,有些狗主会被控告到倾家荡产的,我两袖清风,当真有事再说吧。
沉默以对,过了两天。
今早睡醒,一瞬间,头脑亮灯,明白马修不是在推卸责任,而是简单的陈述了一个事实:
因为当初他感谢我出钱出力支持买狗,把我登记为狗主,很浪漫的,跟我姓啊,好甜哦!狗的一切文件,置入体内的晶片资料,狗主,也就是唯一合法负责人,的确就是我,没有别人。
需要为狗坐牢的话,也是我去坐的。
浪漫个屁啦~~

(商余,22/2/2017)

换风景

文戈【日子河流】

旅游有大游也有小游,到度假村度假其实不算旅行,只能算是小出游,或如西人所曰:“换风景”。如今人们热衷旅游,说穿了也是为了换换风景,换换心情。

年底到印尼民丹岛度假村小休息。我们喜欢看海,逢短假都会到一个小岛上躲几天。马国周遭海岛很多,每年找个没去过的海岛,10年都可以不重复。只是从新加坡往返东海岸舟车劳顿很折腾。居留岛国多年,这还是第一次到临近的印尼海岛,原来极其方便。我们到毗邻樟宜机场的丹拿美拉码头乘渡轮,等待的时间不长,实际航行时间不过45分钟。时值学校假期,正是家庭出游旺季。渡轮上的孩子们吱吱喳喳兴高采烈,出游情绪高扬。之前就听说巴淡岛和民丹岛是新加坡人海岛度假首选,果然没错。
新加坡是岛,也是城。城人心情,岛国心态。走到哪里处处是城,也处处是岛。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看腻了钢骨水泥就想看看海,在岛国要看海其实也不难,岛的四周都是海。北岸有海峡,一望望到柔佛;南方极目望去大海彼端就是印尼诸岛。如果不想走远,其实岛国东部海边也有度假村,虽然沙滩不如远离尘嚣端坐茫茫大海之中的离岛。别忘了南端也有圣淘沙岛,从港湾怡丰城坐上圣淘沙单轨捷运,10分钟就可抵达。岛上昂贵的度假酒店林立,新元200多起跳,紧贴酒店的私人沙滩皆洁白耀眼如银柔软如绵。

离岛即出国

一般人你知道的啦还是喜欢走远些到印尼海岛。在岛国生活与工作的人,出国是等闲事。过了长堤就出了国,上了渡轮就出海。出海也算是出国,离岛即出国。对我来说,偶尔离岛是必要的,望海也是必要的。对城市孩子来说,出门旅游度假也是必要的。
旅游有大游也有小游,到度假村度假其实不算旅行,只能算是小出游,或如西人所曰:“换风景”。如今人们热衷旅游,说穿了也是为了换换风景,换换心情。出去是为了回来,休息是为了走远;人们如是说。到度假村,其实就是离开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较不熟悉的环境,休息。休息够了自然要回来,然后日子得以继续。
自古以来,人们出外旅行,也是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住进旅店,然后走访当地名胜古迹体会地方人情,间中品尝美食自然不在话下。度假村里无名胜可访,喜欢水上活动的人可以潜水看珊瑚或乘扁舟一叶蹦到其他岛去探险。很多年轻人到度假村两天就觉得没事干了,其实度假村不就是要让你没事干的吗?

谁能切断社交媒体

度假村提供亲子活动。孩子们专心画画或制作手工物品,大人一旁埋头苦刷手机。蔚为奇观。记得多年前到关丹地中海俱乐部,登记入住的时候必须交出手表,旨意是要人们忘记时间尽情吃喝玩乐。如今你能要人交出手机吗?谁能切断社交媒体与虚拟世界中无穷无尽一闪即逝的联系?换风景敢情是好的,风景可以换来换去,屏幕却总在眼前晃。

(商余,10/3/2017)

2017年3月13日星期一

王子复仇记

梅淑贞【诗】

有些日子,不那么沉重的黄昏
我急驶而过,轻飘的
忘了向左边望一望
生铁黑底描金漆的闸门
斜阳也照不进的深深院
那一排种在篱笆旁的白胡姬
是否仍然在车水马龙的一角摇曳

有些黯淡的黄昏
特别是大雨淋漓中
或许仅是细雨纷飞下
又或许仅仅刮着风
带点飞沙并未走石的迷蒙
我放慢速度而过
像电影里的慢镜头,沉重的
沉痛的,向左边回顾一眼
那般伤感的暮色
流水似,顺着金漆有点剥落的黑铁门
哽咽地悄悄滑落

这九州大错
到底是谁铸成?

当你决定以凛冽的苦酒和冷冷的枪枝
为自己和一家人践行
这是命运的播弄
还是宿命的必然?
百年的百年之前
已有一个严峻而沉痛的预言
某代之后,古老的王朝将亡灭
故国也不复为故国
只有山河仍在
但悲泣的岂仅是草木

听闻你的永世之痛
同样始于一个“情”字
那一夕之前,若有个知音人
愿意借出一双耳朵
聆听你的汹涌澎湃爱恨情仇
以温暖的手掌
抚慰你脸颊的冰凉
那一夜的呯然心碎枪声
就不会成了血泪斑斑的历史

但愚昧的人们
只会以自己身上的血肉
筑成各自的生命长城
虽然我们永不相识
但由于每日自你故国领事馆前
经过的不能自己哀伤
只能轻轻告诉你:
你的家业,已经不复存在
王朝覆灭的预言
已因你而实现

*注:2001年6月1日,尼泊尔太子屠杀父王、母后、弟妹以及其他在座亲戚9人后再举枪自杀。那些年,尼泊尔领事馆坐就落于邓普勒路,我每日上下班必经之途。尼泊尔终于2008年5月取消君主立宪制度而成为共和国。

(南洋文艺,14/3/2017)

时光贪欢客

李天葆【诗】

记得时间还没走得很远
却惊觉入眼尽是灰烬
纵使火影暗红,随时转为残红冷灰了
老时钟其实是消费怀旧的
客途,人生谁说不是在赶路
秋恨不秋恨,晚景凉天
镜光流离,到底再真实,亦属虚幻
幻到极处,身是客,欢声啼笑此起彼落
越走越清晰
明明白白的往事声音
枕边梦月成千灯
我低头想了想,一切还没过去
惆怅未了,惘然没记……

(南洋文艺,14/3/2017)

表面

游以飘【诗】

文章,一夜抽长的荆棘,见缝插针
山丘上站成一日旗帜,或者锦衣

或者战衣,无尽地对弈知道与不知道
不按喜欢不喜欢,只为修辞的光采

就着朦胧的光照,斟酌那些心态于行书
与草书之间,落差如何表征

穿过九成宫后面,一探暗室的动静
里面见真章,浮水印那般玄秘

宛如上了中国蓝的釉面
里面装着椰花酒

那样的酒,给你壮胆,打腹稿
腹语术再好,好不过夜晚的深度

必须留有骨感,纤纤清楚可辨
曲线,召唤里面的风暴

一一浮现,虎纹、豹斑、孔雀翎
后来,是背后野兽的瞳

(南洋文艺,14/3/2017)

铁路 

夏瓦呐【散文】

在菲律宾马尼拉,经Espana Boulevard见一横穿马路废置的火车铁轨。
那时年幼,他们两人还在小镇,坐在石墩上,他指着横过华人新村的铁路:“我愿像一只鸟,沿着铁路飞到很远的地方!”
她:“你想坐火车?”
他:“你不想?”
她:“我坐过呀!”
他羡慕她。
一班火车开过,隆隆隆隆隆隆隆隆——声音虽刺耳,他却觉得动听,并惊诧火车的大力能拉动一车的人与货物。
他:“这火车从城里来的吧?”
她:“可能是新加坡。”
他望着城市的方向,眼里充满期待。
他:“不知火车会去到什么地方?”
她:“天知道,可能开到地狱去喔!”
他:“什么时候带我坐火车?”
她:“等我爸妈带我坐,叫你一起。”
他:“什么时候呀?”
她没有答话。
他站起来,伸出手臂,触摸空气,他手缩回来,又伸出去——他要跳上去,跳上铁轨,便可以去到那个世界。他目光移向铁路旁的马来人的小椰屋,再移向铁路,前方,那道铁门,延伸远方;他目光停留在那边,是的,他渴望坐上火车,看看那些个地方是不是跟梦境里的一样——突然,他感觉到身体轻飘飘,飞起来,就像一根羽毛,飘荡在铁轨之上;注视着清冷夜色下的铁轨,他不知身在何处;这时,他看见一朵微光,冷冷的绿芒;接着,出现一个影像,似乎是他自己,他不确定,他想应该是他自己;那人走向铁栅,铁路延伸,四下无人,景物是没有见过的,没有声音,似乎万物都已睡去死去;他发现处于一个边界……
他们头上,天空是蓝色的,好像空气也变得流畅,渐渐离去的闷热,他多么想时间在此刻停止,把这条路通向天堂,啊,那究竟有多远呀?他知道城市是不同于村庄的,就像角落躲藏着什么东西;透过茂密的枝叶,他猜想着铁轨的尽头,或许是铺满鬼魅的黑色城市。

(南洋文艺,14/3/2017)

默照孤单_2

吴德福【散文/摄影】

孤单(9)
一个人的世界不一定孤单。我拥有过不孤单的一个人世界。
小时候,可以在木房里,看蚂蚁队伍搬运年糕碎块,走过木梁,爬下木柱,穿越木地板,进入地洞。然后,一手划过路线,任蚁队七零八乱。
也可以躺在地板上,看灰尘现形于亚答叶屋顶破洞射下的光柱。然后,刀手砍过光柱,看灰尘纷扬。
雨天时,在屋旁的小沟渠,看雨滴把渠水打成水泡,随波流向屋后。追着水泡,送别。再迎接新的水泡,追着和送别。
这是我一个人的世界。一个人却快乐的世界。并不孤单的一个人世界。
到底孤单是怎样形成的?当我和大自然同乐,一个人并不孤单。也许,陪伴不一定由人。也许,万物为伴。所以,一个人的世界,不孤单。


孤单(10)
中二假期,觉得野外的游戏玩够了,是时候尝试读一读书。当时,不懂得方法,只知道背书。
读书时,选择盘腿坐在床上。其实,读书不论什么方法,专心为要,必有所得。
很多时候,专注的时候,会听到邻居播放尤雅、邓丽君、李逸、高山、刘文正等人的歌曲,抑或隔房电视里的玛丽东尼及傻那那节目。有时,没有了音声,心里轻安自在,思绪(空无思绪)自由飞扬飞远,快乐地感受天地一体。
这种一个人的快乐,绝不孤单。
后来,参加继程法师的静七。调身对于骨骼粗壮的我并不容易。但是,外在的身体,其实干扰心的调理不大。我很容易调息,进入专住的状况。很快,身体消失了。专注时,太平佛教会远处的火车声和各种细远的活动,都听得清楚。那种宁静的禅悦,似曾相识。其实,中学读书时的专注与静坐时的专注是不一不异的。
这种一个人的禅悦,绝不孤单。
这是无始以来的努力。这是无始以来的功夫。有累世的那一个人之努力与持续功夫,不孤单。


孤单(11)
有一群人陪伴,就不孤单吗?
担任马佛青总会长时,因于利害关系,常常会出席一些大场面的盛会,且是联办单位之一。
推动青年学佛是志向,担任马佛青总会长是快乐的事。但是,当你清楚知道一些大场面的联办盛会,其实是友会领袖提升自己社会地位的手段,尤其邀请首相或重要部长为嘉宾,抑或大马十大杰出/世界十大杰出者,把人力物力花在提升领袖个人事业利益的情况,肯定与志向违逆。
尽管招待帝王似,尽管热闹非凡,其实内心非常孤单。
这种一大群人的陪伴,十分孤单!


孤单(12)
大场面的孤单,苦吗?
大场面的嘻哈,乐吗?
嘻哈的表面,看起来快乐。孤单的内心,感受是苦。
但是,大场面的苦,未必来自孤单。那种苦,来自内心的怨憎会:不想要的人事,因于利害关系,不得不一起嘻哈;那种苦,来自内心的爱别离:喜欢见到的事物,却因于人的私心,远离自己;那种苦,来自内心的求不得:所求的理想,不得实现。
孤单的感受是苦吗?抑或是怨憎会、爱别离和求不得的心所在苦?
这些心所会推动你远离大场面的孤单,怀念一个人的快乐。
怀念在晴朗的雨后,舒服地浮游于田洼水牛躺出的(幼童眼界之)深潭上,看水波粼粼晃动而去。
怀念看友伴徒手捉水蛇,然后自己虎爪捉石头鱼。那种莫名的成就感!
怀念一个人看云的日子,骑着自行车,从市区踏到现今多媒体大学的路口。然后,发现乌云密布,奋力踏回市区,任乌云和雨在后面急追。
那是一个人的快乐,因为爱取会、怨别离及求之得。这都是自己自由意志决定要做的事,所以快乐。
孤单快乐?孤单可以很快乐,因为一个人决定而爱取会、怨别离及求之得。
这不就是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孤单(13)
功利思维改变了现代社会。资本家为了以最少的资本赚最多的钱,推动了工业革命,促成人口迁移和都市化。为了绩效,人类的工作分工与专业化。
都市工作的人们,每天做同样模式的工作,或承担沉重的工作压力。就为了绩效与盈利。上工下班,又面对塞车。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多时候是晚上一两个钟头。想运动,外头又黑又不安全。想开窗看星空,又给霓虹模糊了、高楼抵挡了。
在狭窄的公寓,面对的是四面的墙。留下的娱乐,就是电视节目。
如果单身的话,会不会孤单?这样的孤单,苦吗?里面的苦,来自孤单吗?
一个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肯定孤单。这样的孤单,会有苦受。但是,苦的根源未必来自孤单。这种孤单的生活,乃求不得、怨憎会及爱别离的状态。苦受是这方面引起,而非一个人生活。一个人无法过自己喜欢的生活,一个人无法凭自由意志亲近大自然,为了三餐温饱而求不得苦。
(2,待续)

(南洋文艺,14/3/2017)

2017年3月9日星期四

鸟尽弓藏的滋味

冰谷【人生风景】

接手整顿园丘不到一年,我就翻种了两百英亩新树,而这些新树竟占据了5个馒头形山头,四轮驱动车发足马力才能盘绕而上,种植工作的艰辛困难可想而知。

在近乎半世纪的农业旅途中,我曾经投入好几个大园丘述职,当中有橡胶、可可和油棕园,服务时期都在5年以上,且获园主口碑;来去匆匆就结束宾主关系的也存在——那是牛山园的日子。仅年余我就向那片苍茫郁绿的胶林挥手,怀着暗然的离情别绪,还有彷徨和忧伤。
命途多舛,生活多波折,那是我的人生旅途写照。那时我已40出头,没有积蓄,更无经济基础,孩子尚在求学,一时间顿感惘然。失业的苦果啃蚀我的心灵。
说回牛山园,这个据地1500多英亩的庄园,因地近柏油马路,地点堪称优越;可惜因为悉数老龄胶树,胶产量低劣,加之管理失当,以至连年亏损 ,负债累累,虽屡求脱手但总遭许多富豪商家避弃。最后被一家粒状树胶厂接手。
那时我在大年城郊外经营园艺,牛山园距离大年城仅十余公里,对牛山园长久以来积弱的消息也略有所闻,心里明了要去解开这个千丝万缕的死结不是简单的任务。经营粒状胶厂致富的牛山园新园主聘用我必也经过深思熟虑,才肯将解救的担子寄托予我。
一般上产业和园丘,多数因经营失当,或园主易手才换新人领导。上任接手经营的新人都需经过一番心血去整顿、改革、开伐,园丘才逐渐走上正规,享受成果。

收拾残局的旗手

新园主找上门来,给我合理的饷薪,要我整顿新购的产业。换言之,我是被新园主派来担扛收拾残局的旗手。我提着上方宝剑,从办公厅开始,撙节开销,整个办公厅的运作支出缩减近半。
办公厅运作正常之后,我接着巡视胶园,发现许多胶树荒废没有采割,使到工人“行头”操作树份减少,这是造成产量低劣的主因。另一因素是树老,没有按步就班进行翻种新树。整顿荒废的胶树需要工头参与,顿促胶工重开胶树,以增加树份来改善胶液产量。
至于砍伐老树改殖高产量新品种,这是园丘增产提高收入的最佳决策。所以在整顿改革的同时,设立苗圃,积极为翻种铺路也成为忙碌的工作项目。
牛山园故名思义,丘陵遍布,而地势成为翻种过程的阻力。接手整顿园丘不到一年,我就翻种了两百英亩新树,而这些新树竟占据了5个馒头形山头,四轮驱动车发足马力才能盘绕而上,种植工作的艰辛困难可想而知。
一切都在顺序进行,而且成功在望。就在这时,园主以管理不力为理由,叫我自动辞职。我知道这是一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现实版,只有带着无奈和愤懑走出牛山园,去寻找另一片人生风景。
但心灵留下的创伤,久久不能抚平。

(商余,16/2/2017)

2017年3月7日星期二

每个小说家 都有一条米格尔街

张锦忠【共沸志】

熟悉奈波尔小说的读者都知道米格尔街。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就叫《米格尔大街》(Miguel Street)。

1957年,马来亚独立那一年,韦·苏·奈波尔(V. S. Naipaul, 1932——)写了一个叫〈抽奖〉(“The Raffle”)的短篇,那是一篇笑中带泪的小说。开头就很讽刺:“在千里达,小学老师待遇不是很好,不过他们可以揍学生,爱怎么揍都可以。”
那是一个叫“韦蒂亚陀·奈波尔”(咦,那不是小说家的名字吗?)的小男孩讲的故事。学校名称是“努力小学”,校园有棵罗望子树,海德司先生就用罗望子树枝揍学生。

不相信真有其羊

小奈波尔(我们叫他“小奈”好了)认为海先生的问题出在“他穷兮兮”。因为他穷,无法独善其身,于是在早上休息10分钟时替学生补习,每人收50仙,谁不从他就揍谁,揍到缴钱为止。
不过海先生从来没有揍小奈。这让同学很不爽,也令小奈很不安。
然后有一天,海先生说要抽奖,抽中的人可以得到一只山羊。抽一次一先令。奖品是一只山羊呢。——这很劲爆,可是没人敢笑。他们不太相信真有其羊。
小奈倒希望有只羊,这样就可以自己挤羊奶喝。
第二天早上,海先生叫小奈把大家的名字做成纸阄,然后他信手抽起一张阄,跟小奈说:“韦蒂亚陀,羊是你的了。”
小奈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而且也不太相信真的有羊,回家后他跟娘说,她也不信。可是过了一两天,海先生说话了:“你到底来还是不来牵你的羊?”
还真的有一只羊。于是小奈去牵羊。
海先生住在木溪(Woodbrook)区一间破破烂烂的木屋。看来真的很穷。小奈去牵羊的时候,海先生穿着背心短裤,正在擦脚踏车。
海先生真的有一只羊。一只白毛山羊,头上一对大角。小奈牵了羊回去后,每天要跟驾驴车的老头买5、6捆草给它吃,每捆6角。
〈抽奖〉好笑的地方接下来才开始出现。
那时小奈他们家在米格尔街。

少年时光在那条街

熟悉奈波尔小说的读者都知道米格尔街。他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就叫《米格尔大街》(Miguel Street)。西班牙港没有米格尔街,但有条路易士街,就在木溪区。奈波尔说他6、7岁以后他们就搬到西班牙港,住在木溪区路易士街17号的外婆家。住了一阵子,外婆跟他们说要搬到邻近城市的小谷区(Petit Valley)去,3年后,1943年,奈波尔的父母又搬回路易士街17号。再过3年,他们才搬到附近自己的家──那就是《毕斯华先生的房子》(A House For Mr. Biswas)。
奈波尔家搬来搬去,但他的少年时光就在那条小说中叫做“米格尔街”的街道上度过。街头巷尾的畸人怪事也在他记忆里头存档,等到他大学快毕业,想要写小说时,那条街,那些人,街上的事物,就一一出现在他眼前了。
每个小说家的记忆深处都有一条米格尔街,不管那条街叫什么名字。

(商余,4/3/2017)

书写大马美术史

杜忠全
梅德顺《马来西亚美术史》上下册(杜忠全照片提供)


梅德顺,我的槟城老乡,但第一次见他,却是在都门吉隆坡的一场学术研讨场合,那之后再碰面,依然不是在我们的家乡。
大家都各有各的忙,几次的接触之后,我知道,那会儿德顺正忙着自己的撰写计划——听来显得很庞大的《马来西亚美术史》,那得一组专家学者组成团队来分摊完成的工作,而德顺正以其一人之力匠心耕耘。这在书写上几乎呈空白的历史篇章,该要投入多大的心力与时间,才能做得到啊,而德顺居然自个儿把它扛起来了,能不让人肃然起敬?多年来在教学与研究的接触上偶尔见过的人,互通名姓了寒暄之后,还在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记的,说来总是不很多,而对德顺,却一直记得很清晰。

庞大的撰写计划

记得梅德顺这号人物,除了是在他乡相遇的家乡人,更主要的,还是他手上的这庞大撰写计划。决意做这样的书写,自然是体会得这方面的专业写作之不足,即令不乏开创一代画风的画家,惟文字记录每每只得一鳞半爪,更遑论在美术史页上获得应得的地位。德顺的努力,闻言即教人感到欣喜,也不免要为他的如期完稿担心不已,而他毕竟按计划完成了这深具挑战性的书写。
梅德顺埋首撰写《马来西亚美术史》,即很用心,也不乏野心。“马来西亚”固然是1963年以降的国家概念,但“马来西亚美术史”当然不能自1963年书写而下。立国前后的马来西亚,都不能自外于区域乃至全球的历史风云,甚至作为国家的马来西亚,都是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出现的,美术的发展,自然也不例外。德顺以“原始美术发现篇”来梳理这赤道热土考古遗迹所发现的史前原始美术,包括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等各个时期所展现的变迁,是为美术史撰写无法回避的最初篇章。
此后的“外来美术引进篇”反映了婆罗门文化、阿拉伯文化等商贸、宗教元素影响下的美术发展。此后西方殖民势力下的“殖民文化共存篇”则引进了西方美术技巧与观点,进一步丰富了本地的美术色彩,也为下一阶段的“东西美术交会篇”储备了必要条件。

填补教材匮乏

在这之后,“南洋美术”、“本土美术”乃至20世纪70年代之后出现的“现代美术思维”及在多元文化交融下的“跨文化多元美术”等等的发展阶段,都在特定的章节中一一论述,从而建构了马来西亚美术发展的全般轮廓。
德顺虽然强调本书属教材类,“旨在建构具有马来西亚本土特色的华人美术发展史基础上,为美术史课堂的教学模式及教学规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归纳、整理和总结,筛选出有价值、有创意意义的美术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参考和推广”,这是源于美术教师出身的他深刻体会得,马来西亚的美术教育确实面对教材匮乏的难题,让许多美术教师在术科之外,在进行本邦美术发展史的教学时,确实不知从何下手。德顺的《马来西亚美术史》即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也适于一般的阅读,进而对美术教育之普及,无疑具有相当大的贡献!

(商余 ,8/3/2017)

年复一年

翁菀君【完熟人生】

慢慢变老之后,似乎什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好比过节、生日、聚会,甚至朋友、梦想。

年这样就过完了。仿佛时间的经过,稍不留意就流逝了些什么,却又像什么都没发生过,不留痕迹,不留感受。
慢慢变老之后,似乎什么都变得不那么重要,好比过节、生日、聚会,甚至朋友、梦想。有一种淡漠在忙碌的生活中慢慢萌芽、蔓延,深刻的只剩下生离死别,别无其他。
年轻时总是听见某某人说,生命在25岁那年已结束。如今才恍然大悟,结束的原来是形而上的生命,不是身体的存在。
新年前不久,家乡打来电话,住在外婆家斜对面的邻居奶奶离世了。老奶奶离世前一个月,老奶奶的先生才刚过世。相伴一生,仿佛你走了,我不得不跟着“先行一步”,那是宿命,但更像是陪伴的承诺。

非血缘的友善

我从小喜欢窝在老奶奶家中看各式各样的港剧,跟着她的侄子侄女唤她姑妈,但我们之间其实没半点血缘关系。
小时候家里穷,母亲白天常在外工作,把我们寄托于外婆家。外婆不擅煮食,只要外婆煮的食物不合意,我和弟妹就不请自来地到斜对面的姑妈家,一副理所当然地问:姑妈你家有什么好吃的?
姑妈擅煮又善良,什么烧鸭粥、芋头扣肉、广西酿豆腐是家常菜。她煎的荷包蛋尤其漂亮又好吃。黑色锅子中,清油倒入中央像一面湖,敲破蛋壳,滑入艳阳一颗,那是母亲不在身边时最美的景致。而姑妈有时像能读懂孩子的心,看我静悄悄到她家去坐在客厅,不等我开口就问:吃午饭了吗?要不要吃荷包蛋?
因为太爱吃姑妈的荷包蛋,以至记忆中有那么一幕:仍在上小学的我向姑妈学煎蛋。记忆中的光影属于某日放学的午后,姑妈和我站在炉灶前,眼前一颗荷包蛋正于火中燃烧成太阳。记得姑妈手握锅铲,不停往蛋的表面泼上热油,就煎出了半生不熟的走路蛋黄。
而那样一颗荷苞蛋,在多年以后,竟成了我记忆中深刻的事物。在许多事物变得不再重要的人生阶段之中,非亲非故的姑妈走了。一颗于生命之初绽放的太阳,在年岁渐渐老去的当儿,直击心房,让我流下了眼泪。

生离死别蚀心肺

慢慢变老了,加上生不出一个小孩这件事,使生命重重地落了空。许多事物仿佛都开始失去了重量,可有可无,无足轻重。虚空的时候也许仰赖文学,然而更多不知该如何面对人生的时候埋首工作,仿佛就能忘了一切。然后让双脚一日一日变得无重力,让所有的悲伤与寂寥变成只是咬紧牙关的一瞬间。
然而只有生离死别,依然啃蚀着心肺,例如想起姑妈和她给予我的,来自一个陌生人的友善。

(商余,15/2/2017)

2017年3月6日星期一

麻坡早期作家 薄丝

李锦宗
       
知道麻坡早期作家薄丝的人,似乎寥若晨星。能够深一层提供有关薄丝史料的人,至今依然没有遇上。
如果以一般的角度来看,薄丝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属于一个女性的,姓薄名丝;假如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个笔名颇为奇特,薄薄的丝绸,只有作者才能知道它的含意。其实,这个笔名是“博士”的谐音,作者少年时希望以后能够成为博士,但是这个梦想没有如愿以偿。

方修杨松年提过

在现有的文学史料中,写到薄丝的,只有方修和杨松年。
方修1963年12月由新加坡世界书局出版的《马华新文学史稿》中卷写到《狮声》时,提到的作者群,其中包括薄丝在内。他说︰ 1934年,在《狮声》与编者李铁民“同在该刊发表文章而比较活跃的作者,有何曼倩、梁志生、梅薄丝、李君侠等。这些作者的特点是相当笔健,很多琐碎烦屑的问题,都能够发挥得酣畅淋漓,但却缺乏李氏那种关注国家、民族、社会以至国际大事的痌瘝在抱、悲天悯人的旷大胸怀。”
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方修在《马华新文学大系》中没有选收薄丝的作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目前难得一见薄丝的作品。新加坡国家图书馆可能藏有《狮声》显微片,或许可以找到他的作品。
杨松年在1990年8月由新加坡同安会舘出版的《南洋商报副刊狮声研究》中,谈到薄丝的文字较多︰“薄丝,姓梅,其他情况不详,也是《狮声》副刊一位相当活跃的作者。笔名另署梅、梅君等。在李铁民编辑《狮声》的前一阶段,已开始为这副刊写稿,共有5篇作品:〈漫写〉(散文)、〈婚夜的月〉(诗)、〈痴心女子负心汉〉(散文)、〈弱女哀音〉(散文)、〈游艺会记〉(散文)。在连啸鸥代编时期,作品渐多,也多是随笔,计有:〈从饭桶说起〉、〈漫记〉、〈卓君的悲哀〉、〈狂鸣〉、〈不要气馁,女人〉、〈青年病〉等,另有两首诗:〈失望中〉、〈给她〉。李氏回星接回编务后,薄丝就少交稿予李氏,只见有一篇散文〈九一八前夕的麻坡〉出现而已。……”
1935年1月13日,李紫凤接编《狮声》之后,薄丝写得最勤,发表86篇散文,16篇翻译作品,一篇短篇小说〈简单的生活〉,一篇戏剧〈家与国〉和一篇论文〈如何改革中国文字〉。
1936年2月,《南洋商报·狮声》(李紫凤编)跟《星中日报·星火》(胡君苹编)笔战,他在《狮声》撰写〈近视的文艺批评家〉和〈应有自知之明〉参战,抨击《星火》作者李润湖。
李天游编辑时期,刊出薄丝的杂感〈谈忙〉、〈硬干〉、〈吉路日窄〉和〈泽及一万〉以及翻译小说〈三办士的银币〉和〈俘虏越狱记〉。戴隠郎编辑时期,薄丝似乎没有作品刊登了。

原名梅锡祥

薄丝在中学时期就开始写作,在什么报章副刊抑或文学刊物投稿,目前不得而知。他在《狮声》刊出作品时期,是否有作品同时在其他地方刊登,仍然找不到有关资料。他在《狮声》以后,作品在何处发表,也还没有查到。希望知情人士提供有关史料,使有兴趣的读者和马华文学研究者能够进一歩了解这一位早期作家。
根据所查询的资料,薄丝原名梅锡祥,生于广东台山,幼年南来柔佛州麻坡,在中华小学插班念三或四年级。中华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当地一所英文中学,插班念8号班。
有一天,他打篮球时跌倒,脚骨折断,前往新加坡寻找铁打医生治疗,弃读9号班,在他父亲合股经营的当店帮忙。在香港念一年的中医,回国后到霹雳州怡保挂牌当中医师。约1948年曾在中化小学教书。过后又前往怡保谋生。后来患有肺病,1950年代在怡保与世长辞。

预见文明发展的负面

游枝【游目四顾】

梭罗,他没有排斥工业文明的大起势,他甚至将当时象征文明进步的火车纳入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不过,他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先一大步看到社会未来景象的负面发展。

梭罗是美国作家当中在国际间最受关注的一人。
今年,是梭罗诞生200周年,美国及世界,会有一番再读梭罗作品的热潮。
梭罗是美国文学开花盛放期的一名代表作家,与他同时代的美国国民文学作家,有写《绯文字》的霍桑、《白鲸》的作者哈曼梅威、《自然》的作者爱默生、被敬为推理小说始祖写了推理第一作《莫格街杀人事件》的艾伦坡。
不过,持续160年间,成为世人阅读的主要作家,以梭罗为最热门的一人。
与梭罗同时代的美国作家,受美国立国精神的独立、自由、民主三大准则薰陶,他们亲身体会到的,是独立后70多年经济蓬勃期兴旺美国的问题滋生一面。物质生活进步,不过人文质素衰退。在这几个智慧者的作品中,以悲观的醒觉批判处于一片繁荣的美国。

革命之地的人文气质

此刻的美国及世界,物质文明发展至巅峰境界,不过战争及偏激思想充满天下,权罗的自然、经济、调和的思想,再次成为世人的一份指引。
梭罗诞生、成长及创作的故乡康考特镇,是美国独立的发源地,这个麻萨诸塞州小镇,最早反英国殖民地,是世界最初的民众革命之地。
1775年4月19日,英国大军在康考特被独立民兵击败,一年过后,藉康考特的胜利,美国民兵节节胜利,在1776年7月4日独立。
康考特的立国气质,激发了这地方的人文气质,当全美国进入经济大发展期,康考特这地方,在发展的同时,人文思想随之兴旺。
综观241年的美国历史,美国文人作家在一个小镇成群诞生的,就只有康考特一地。梭罗之外,康考特出身的大作家,有爱默生、霍桑、哈曼梅威及《草叶集》作者怀特曼。

采摘不到生命的果实

梭罗,他没有排斥工业文明的大起势,他甚至将当时象征文明进步的火车纳入自然风景的一部分,不过,他比同时代的知识分子先一大步看到社会未来景象的负面发展,机械化令人的价值降低,中产阶级的出现造成贫富悬殊,为保虚华生活,人们开始过负债日子,称为进步的环境,多数人的日子过得不自然也不愉快,人生变得苦涩疲劳。他在《湖滨散记》中就写下了名句,说忙不完的生活劳作,使人失去采摘生命果实的时间。
当时,火车的速度每小时只跑20公里,却迫使马车从经济中消失,梭罗预见了工业文时的速度及大量化对生活造成的破坏与创造,他忧心如此变化,对人文质素及人与自然经数千年的适应摸索出的调和,就此被削弱,甚至可能消失。
——梭罗文学的再解读(2)

(商余,3/3/2017)

过平常日子

文戈【日子河流】

人们过日子,总是无意识地过,过了一天忘记一天。细想才惊觉,如此平常的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

晚饭后和老伴去散步,返家时天色渐暗,西边天际犹存一抹深橙色的梦幻晚霞。老伴放开我的手,举起手机拍下,移动镜头再拍。老伴近来换了手机,老花眼了,换个稍大的屏幕。手机的高清摄像功能给他带来无限惊喜,看到怡人景物就手痒,像少年时获第一台相机时那样傻劲儿乱窜。我有时忘了他还是很天真的,忙碌的日子常常忘记天空还有飘过的美丽云彩。
踏进电梯时遇到同楼的老伯,他今天心情超好。每次看到我们一起回家或一起出门他总会说:“两个人啊?”。如果仅碰到我们之一他就说“一个人啊?”。好像我们是连体婴,见到一个没见到另一个就有问题。潮州老伯华语不太灵光,他与太太用潮州方言交谈发话连串如珠,气焰强盛。第二语文资料库的语料不多,来来去去就是“两个人啊”、“一个人啊”、“另一个呢” 、“回家啊”、“走街啊”、“去拍拖啊”等短句子。老伯肢体嶙瘦如狼,目光锐炬似鹰,表情似笑非笑,语气很好笑。

安安静静过小日子

这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映照。或者说,是老伯眼中看到的我们的日常生活掠影。突然觉得,其实每天出门、回家,把每一天都过好,日常生活也是永恒。人们过日子,总是无意识地过,过了一天忘记一天。细想才惊觉,如此平常的日子,才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回顾前半生,自己本来就胸无大志,有幸得以披袍当教授,也是上天眷顾。我只勤勤恳恳耕耘,老老实实做人。在这新岁之际,如有祈愿,只愿今后能趁体力还行的时候,与老伴到处走走看看,在家则老蛇入穴,安安静静过小日子。
新年伊始,金鸡啼晓报春到。捏捏肉身,还在。过去的日子,任何小病小痛都当它是福。跨年时节,母亲痛失幺弟。母亲娘家最后一名男性大家长之消逝,是岁末一记闷雷。80年代父母随弟弟举家北移,母亲与娘家弟妹也就南北各据一方过日子。日据时期14岁的母亲背着4岁的三舅逃入丛林的情景,遥如梦境。近年来三舅疾病缠身孱弱无助,往生也算是离苦得乐。一则以悲,一则以喜。悲喜交集是人生场景,也是常景。岁月悠悠,很多人与事都会消失。人事无常,以平常心应无常之事,此心且安。

半辈子和一辈子

近日社交媒体上流传一则励志文,说“父母是半辈子,兄妹是一辈子”,深有所感。一般人活至半辈子,父母也年老了。然而健康长寿的父母也是一辈子的。我妈身子硬朗似骥脾气犟如驴,子女有福气看她迈入老耄之年,她有机会看我们变老。我哥体壮如牛气场强大,弟妹比我年幼,呦呦鹿鸣,自然就是一辈子。新年新希望,咱也俗套一下:但愿天下太平国运亨通时来运转;兄友弟恭姐妹亲爱;人人岁岁有今日,日日如今朝;喜乐平安和和美美过日子。

(商余,10/2/2017)

默照孤单

吴德福【散文/摄影】


孤单(1)

孤单是内心的一种感受。直到中六毕业,对孤单的感受,并不强烈。理由简单,从小至中六的岁月,都有家人陪伴。
大学一年级,乃最孤单的一年。真正感受孤单的一年。
一来、没有了家人的陪伴。当年的通讯也不发达,没有时常联系家人的机会。
二来、学习理念与所遇到的学长们完全不一致。学长一见面就嘲讽大一不需认真,应该享受大学生活。宿舍、系内与活动遇到的学长,都是一样款。自己则觉得法律是全新领域,英文又差,所以必须多看、多写和多说。心理上的被遗弃,是深痛的孤单。
三来、坚持用英语会话,以提升掌握能力。结果,却无法表达。无法表达时,选择沉默。长期的沉默是深层的孤单。舌头甚至少用而有打结的情况。
非常的孤单!

孤单(2)

孤单会引起内心苦的感受。
有些时候,所引起的苦受,并不直接由孤单所引发。当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而你却认为应该那样。想法不一致,孤单的感受即刻升起。内心会觉得苦,有苦的感受。但是,这苦未必直接因孤单而有。内心的苦,可以是放弃自己的立场配合大家,抑或随波逐流,而出现的苦。这种苦受,其实并不来自孤单,而是来自另外的根源,即怨憎会及求不得而引发之苦。
了解苦的根源很重要。虽然你遇到少许想法和你相同的人,不再孤单,但是苦还在。苦在乃因为需要配合其他大多数人的期待,依旧怨憎会及求不得。
苦根须断,苦方灭。

孤单(3)

孤单(2)里提到想法不一致而生的孤单及苦受未必来自孤单,而是为了符合大家之期待而生的怨憎会及求不得苦。
思索及此,我想起佛陀。
悉达多太子出家求道时,印度社会普遍认为青少年时期乃学习时期;中年过家庭生活;老年出家求道。如果太子随波逐流,肯定一生活在苦受中,因为求不得及怨憎会。其中存在想法不一致的孤单。太子认为生死事大,应当立刻出家求道。但是,太子解决的不是孤单,而是苦的根源:求不得及怨憎会。太子选择追求真理和真相,年纪轻轻,就出家求道。最后,觉悟真理:离苦得乐。
虽然在觉悟真理之前,太子的修行过程,充满着一个人的孤单,却没有了怨憎会及求不得的苦受!

孤单(4)

有一种孤单是无始以来的孤单。
在年轻力壮时,没有这种孤单的感受。青年时期学佛后,知道生老病死之必然,解脱生死之必要。但是,对无始以来即存在的孤单,没有真正的察觉。
年纪渐渐增长。后来,经历了几位长辈往生之际的状态,渐渐体会生死或往生之间的孤单。这生死的过程,从来就是自己一个人经历。无始以来,都是如此。
洞察人生及人死必然会经历的过程,内心有无始深刻的孤单。如果对现有的生命有所执着,这孤单会是苦受。那是得死了,求不得苦。
学佛之后,知道生死轮回之必然,求不得苦是放下了,但是对必经的往生过程、未知的来世及必须重新来过的新生,有一种积累的孤单。一种无奈的苦受。不得解脱生死的苦受。这是另一种孤单,另一种苦。这是这一世的死苦及来世的生苦,是不一不异的苦。无奈的是还没有解脱生死的出离力道。孤单是因为得靠自己的力量,才能成就。
而佛教与佛教社群,给予我共修的力量,让我在孤单之间,有所舒缓,学习自在;学习佛法的自在。这不是说的学问。这是深刻入心体会的学习。所以,是修行。

孤单(5)

生死必须一个人面对。一个人面对,心里油然孤单。必须一个人面对的孤单,不能以死终止之。自杀让你更快一个人去面对往生的过程,而且在心理没有准备充分的状况下,孤单一人面对。
因此,不要误以为可用死结束孤单。尽管心里状况不佳,学习安住内心,学习面对孤单,接纳孤单乃必须独自面对的事实。一点一滴作好准备,在真正的死期,一个人面对生死。
接纳孤单,习惯孤单,并不意味不能有热闹的人生、灿烂的人生及美满的人生。生死的孤单与没人陪伴的孤单是两回事。
务必分清,才不会错误处理或错误面对生死和生活。那是两种不同的心理状态。
我常常在自想
我来自什么地方
我细细在思量
我将去什么地方
忆往事
昔业深重怎不悲伤?
望前程
十字街头(走过无始以来的苍凉)
只有彷徨
我依靠在你的座旁
找到心灵皈依的地方
我知道我将去的方向
在无始以来的路上

(大部分整理自星云大师词《祈求》,结尾部分衔接个人思绪)

孤单(6)

当你知道
在无始以来的路上
都是一个人
穿越死生
当你知道
在无始以来的人生
都有一群共修的人
和你走在同一条路上
往同一个方向
孤单
已是习惯的孤单
孤单
已不是孤单
孤单
空无我
寂灭

孤单(7)

自己的心出现状况时,得自己去处理。有些时候,心的状况太糟了,心力又太弱,就无法一个人处理。在这样的状态,身边又没有经验的人提供协助。一个人去面对的无能为力,无助的孤单感受便产生。这种一个人的孤单,需要陪伴。
陪伴的人无法提供方法,却可通过聆听,减缓内心因于状况而有的苦受。
如果陪伴的人是心理治疗师,能够提供方法,让出状况的心一点一点地梳理。当内心的状况恢复健康,那苦受自然消失。
也有禅师传授调身调心的方法,有效地让心定下来,处于健康及充满正面力量的状态。这是以止观的禅修,调伏内心。
这还是一种陪伴。让心恢复健康,还是得靠自己调伏内心的努力。这是一个人的努力。不过,却因为有同伴、心理治疗师、同修或禅师的陪伴,而不孤单。
因为有所陪伴,一个人的面对不孤单了。所以,善知识是生活与生命中重要的因缘。

孤单(8)

有一种孤单,不知道是不是孤单。那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
记忆中的童年,我的内心是一个世界。外面有另一个世界。我同时活在这两个世界。但是,我只观察外面的世界,很少对外面的世界,发出交往的声音。对于外面的世界,我是被动的。外面的大人小孩有问一句,我就答一句,或者不答。我可以跟着哥哥出外玩耍,但是只有站在一旁观察,没有参与。小学时期,和同学出去,或到他们的家玩,都也是观察多,参与少,说话更少。长大后,也有时会听得多,讲得少。这种情况,像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
这一个人的世界孤单吗?未必。外在的我,还是有父母兄弟朋友的陪伴。内心的我充满观察后的想象,欣赏等等。这种活在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不孤单。
我在想,我是不是自闭?如果不是,我不知道自闭的孩子是否活在类似的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我在想,他们未必是孤单的,所以并没有主动要走出外面的需要。但是,为了让自闭的孩子,活在外面的世界,所以大人们引导他们走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这种活在一个人的世界,算不算孤单?
(1,待续)

(南洋文艺,7/3/2017)

安慰法/有血有肉

安慰法
邢诒旺【诗】

树叶轻拍我的头,石头却纷纷
用舌尖扎我:
不准原地踏步。

有血有肉
邢诒旺【诗】

我不是假装飞翔
我只是
有血有肉的蝴蝶

(南洋文艺,7/3/2017)

挽歌

张光达【诗】

不忍在苍白的床沿伤感
因为这房间的下午
无法困住你生存的意志
而且我,在不忍叙说的下午
等待失去方向的渡头
时间的河流,寻觅
如潮水般起伏拍打
你我曾经的年少谈笑时光
二月的日影默默见证这些

而日影总是在白色床单上
在不忍的床沿投照回映
曾经你我年少飘扬的身影
下午的日光叙说
人与脚车晃动的投影
课本、练习簿的疑难杂症
人生习题的未来方案
在校园,安满园的疏落小径
足音空荡回响

今夜,所有的足音静止
白色倾斜的床单,空荡回响
躺下,和着星光滑落
你我曾经共车议论的话题
越过黑色的子午线
潜在的余温,渐渐风干
以一次列车的决裂脱轨
在不忍的二月,一颗早退的星
之后,你已是走入茫茫一片了

——仅以此诗遥寄一位挚友

(南洋文艺,7/3/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