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0日星期二

文盲读报



文盲读报

◎柯云【散文】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1899-1935)曾经建议将中文汉字罗马化,方便普及,不过此建议在中国大陆行不通,在台湾却得到一些成效。



您听过文盲读报吗?

中文字复杂难学,要一个中文文盲在短期内学好中文,能看报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1899-1935)曾经建议将中文汉字罗马化,方便普及,不过此建议在中国大陆行不通,在台湾却得到一些成效。

罗马字母只有26个,学会认识这26个字母后,学起拼音就简单得多。将中文发音以罗马字母标志,能够发音,就能听懂文意。19世纪台湾文盲就是以这种读罗马拼音的方法读报(当然报章是罗马拼音的中文报)。

1622年,荷兰人航行到远东这危机四伏的黑潮上,看到这块高峦突起,林木合抱的岛屿,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赞叹之为美丽岛,Formosa(音译为福尔摩莎),旋即殖民占领,并向左岸招揽闽粤沿海居民前来拓荒开垦,形成台湾第一代的移民潮。由于移民以漳州、泉州人为多数,他们所说的河洛话形成主流,也是后来台湾所谓的本土语言。随军进驻的基督、天主教会,为了能更好的与当地人沟通,在19世纪发明了“白话字”,一种以罗马拼音的河洛文。当时已经出版的有关书刊包括《福建方言字典》、《夏英大字典》、《翻译英华夏语汇》、《圣经》等。

世界第一份中文报纸,是出现在马六甲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1815年由伦敦布道会在马六甲创办。马六甲1511年受葡萄牙统治,今天还留下意为“著名”的A Famosa古堡。而在葡萄牙人命名为Formosa这个台湾岛屿,第一份报纸是由基督教长老教会出版的《台湾府城教会报》(正名为“Tai-oan-hu-sia Kau-hoe-po”),时为1885。当时的《台湾府城教会报》的媒介语不是中文,而是以罗马拼音的白话字。

与《察世俗每月统记传》一样,《台湾府城教会报》除了报道一些重要的“新闻”事件以及科学新知之外,主要的还是以传教为目的。在那个年代,识字的人不多,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得到咨询,应运而生的是读报社。报纸出版时,就有人围拢在读报社“听”专人读报。掌握了白话字读法的人,就不必劳驾他人。在那个时期,也出现了以河洛话书写的文学作品,能不能定义为台湾文学,台湾人可能还在争论。

2005年台语文学学术研讨会上,郑雅怡的论文全文32开52页,都是以河洛话书写而成,她论文的题目为:《Hiong-sú Po-kì:Khì-sit-bin kap Khì-Hàn ê Lìèk-sú Chhoan-sek》,相信没有几个读者明白其意。中文翻译为:《乡史补记:去殖民及去汉的历史诠释》。

用河洛话发言,台湾本土派会觉得亲切,不懂的人就如去到外星球。在研讨会上常会碰到用河洛话的主持人和讲评人,我成了另一种文盲。
  
 
  ■郑雅怡的论文《乡史补记:去殖民及去汉的历史诠释》。




稿于10/2/2006
刊于10/8/2010 《南洋文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