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白垚与马华文学的第一波现代主义风潮

白垚与马华文学的第一波现代主义风潮
◎张锦忠 文学观点



我们在思考马华文学在1959年(如果一定要是1959年)之前的“现代性空白”时,或勾勒现代主义在马华文学的散播路径,以显影其历史时刻,重探马华文学的历史边界或临界点,反叛文学或现代主义转折的思索显然比考证孰为第一首马华现代诗来得重要。


中国新诗运动的历史,完结于马来亚华人的手里;而现代诗的基础,也从那里开始。

──白垚:〈新诗的再革命〉(1959:19)



当我们拉开幕,打开窗,看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现代主义就是我们看见的美丽的风景、梦想和希望。

──马朗:〈为什么是现代主义?--马朗.杜家祁对谈〉(2003)



1959年3月,白垚(刘戈[刘国坚1934—])在他负责编辑的《学生周报》〈诗之页〉版发表诗作〈麻河静立〉。此诗后来被论者视为马华现代主义诗风的滥觞。(注1)近半个世纪后,作者白垚也在回顾其50年文学功业的大书《缕云起于绿草》里头记叙创作经过,自承此诗“诗心突变,引起冷燕秋与周唤的注意,兰言气类三人行,我们就这样写起现代诗来了”(2007:86)。显然他也视此诗为马华新诗现代化肇始,反叛文学的先锋,为其“新诗再革命”主张的实践。2004年,白垚在移居美国二十余载后,回首千诗举火后的灯火阑珊处,所撰万字长文即题为〈反叛文学运动〉。(注2)

今日观之,某篇文本是否第一首马华现代诗,或有多少首“第一首”马华现代诗,就其意义而言,也只是史料文献的价值。我们在思考马华文学在1959年(如果一定要是1959年)之前的“现代性空白”时,或勾勒现代主义在马华文学的散播路径,以显影其历史时刻,重探马华文学的历史边界或临界点,反叛文学或现代主义转折的思索显然比考证孰为第一首马华现代诗来得重要。萨依德(Edward Said)在《肇始》(Beginnings)一书开头即开宗明义写道:“每个作家都知道,选择什么作为其书写的开端极其重要,不仅是因为这决定了后来的书写,而更是因为一部作品的肇始实际上就是一道进入其所开启世界的门扉”。他接着揭明“肇始即作家在作品中脱离所有其他作品的起始点,故肇始即显示其和现存作品的关系──延续或对立或既延续又对立”(Said 1985:3)。白垚的〈麻河静立〉及其反叛文学运动即宜摆在这个视野里思索。这样的思索模式,延续的是我在〈(在中国周边的)台湾新诗现代主义路径:余光中的案例〉文中的论证:“处于中国周边的台湾,究竟是现代主义的边界,还是转折的所在?”“上海连结”脉络的台湾现代主义在1950年代于台湾文学场域冒现,自有其历史(国家与民族)转折面向,显然连结(现代主义的异端精神)多于反叛。而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呢?

1957年底,白垚应姚拓之邀从香港南来“传播早春的种子”(注3),接编《学生周报》的〈文艺〉与〈诗之页〉版,同时“往来南北两城三村六镇”连络作者读者。当时《学生周报》的通讯部(“学友会”前身)设在吉隆坡老古路律(Old Pudu Road)。次年8月,友联出版社编辑部从新加坡迁至吉隆坡的卫星市八打灵再也201路13号。



注:

1. 温任平在《马华文学》的编辑前言中写道:“1959年是大马现代诗萌芽的第一年,……白垚在那年的三月六日在《学生周报》一三七期发表了第一首现代诗:〈麻河静立〉”(1974:9)。关于马华文学第一首现代诗的问题,其实白垚自己早在一九六四年即在〈藏拙不如出丑:现代诗闲话之四〉中提出:“菲律宾有一份刊物,将本邦现代诗的出现追溯到1958年8月间《学生周报?诗之页》内所刊登的一首诗起”。

2. 即《缕云起于绿草》中的第二辑:“千诗举火”,原刊《南洋商报·南洋文艺》。

3. 姚拓于1957年2月即南渡,主编《蕉风》与《学生周报》。“传播早春的种子”为薛乐[陈思明]句,喻友联社诸人南来传播文化工作。

(待续)

(南洋文艺2008年11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