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星期五

唐林:中国情结

中国情结

【文学Q&A】问◎张永修   答◎ 唐林


问:您近年常有中国旅游诗的写作,请说说您文学上的中国情结。


答:我写旅游中国杂诗,是因为2007年9月中旬,我到中国旅游1个月;2008年9月中旬,我再到中国旅游2个月。这期间我走过中国10个省的不少城市乡镇,加上我承受的是汉文化,应用的是汉文字,青少年时代就读过中国历史地理、文学和文学史。我的文学渊源来自中国文学,在旅游中国那些城市乡镇时,往往因为文学上的记忆而有所感触,就写下这些旅游诗。讲历史,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乡镇,多数都有千年以上的古迹名胜;说当前,中国每一个城市乡镇,多数有数十万或百万以上的人口。中国的多元庞杂,仿佛已经汇成巨流,不像我国呈现着多元而不太和谐的吵嚷。即使这样,从身分证和护照看,我始终是一个外国人,面对着中国的过去与现在,感觉上总有一段距离,无法像中国人一样。我或许因为我没有信仰任何宗教和主义,纵然是身在中国,看的中国,写的中国,还是脱不了异乡人的情怀。



问:您写作多年不辍,请说说您在写作路上遇到的苦乐之事。

答:我业余写作多年,最感快乐的有二。其一是十多岁时,报纸副刊第一次刊用自己的习作,那种愉快兴奋心境,给日后写作带来无限鼓舞。其二是获得读者共鸣。1992年,我在怡保万里望的巴刹食档间,一位卖咸煎饼的先生,问明我身分后,送我好些他做的咸煎饼,说他喜欢读我当时在星洲日报写的评论。他的诚坦真令我永远难忘。至于写作的苦,我遇到两种压力。一是我的第一和第二本诗集,先后被当局宣布为禁书。使我担心拥有我的诗集的人会受到牢狱之灾——当时法令,任何人拥有禁书,会被判坐牢最少3个月。——今天是不是这样,我不清楚。二是来自自我的压力。我坚持写作和生命一样,必须不断地更新突破。但是,多年来我总是眼高手低,一直无法超越自己。这种压力是写作上唯一的烦恼。时间永恒,生命一瞬;写作没有什么使命,只是反映生命的历程。烦恼伴着寂寥,却另有一种苦中之乐。      



◎唐林 【诗】

中国行杂诗



1. 开封

我从汴梁大道走进开封

城里城外都是含笑菊花(注1)

多姿的菊花像开封的历史

丰富着多元化的回忆故事



坐落自由路1400多年大相国寺

天天招呼着善信们虔诚膜拜

局促税务局斜对面的延庆观

似乎自隐于江湖的潜修静思

那所古色古香的山陕甘会馆

阐扬着“大义参天”及“忠义仁勇”

位于湖畔的开封府和包公庙

还有杨家天波府及龙亭公园

纷纷投入了自由市场显身手



日子像河水一样永无休止

已经悠悠1300多年的东大寺

按时扬声提醒穆斯林祈祷

矗立附近500多年的天主堂

依然每周播唱着圣母福音

新而冷清的刘少奇纪念馆

仿若嘲讽着今时今刻历史……

凸显着过去 模糊着现在

开封呵开封 要往何处去

(注1)我到时适逢开封主办全省菊花展览赛会。



2. 花园口看黄河

我在郑州花园口看黄河

河水瘦落浑浊平稳地流

岸边遍布着干涸的草滩

真难想像黄河怒吼模样

一道壮伟的长桥跨越向对岸

车辆不断地在桥上蠕动川行

70年前蒋介石军队爆破堤处

竖立了“永垂不朽”的碑石围墙

我冒着秋风细雨漫步花园

松树低吟里挟着几声鸟啼

谁来评述历史的功过是非

天色迷茫 花园静寂无声

黄河是不是已经沉入梦乡

河畔草色翠绿 园林如画

果然是地覆天翻换了人间吗

我看着黄河想着黄河听着黄河      



(三)郑州  

我瞎马一般闯进了郑州

走过一条街又是一道桥

走来走去仿佛总走不完



我是一个史盲的异乡客

对郑州没有丝毫的记忆

只靠河南省地图来探索



郑州在开封与洛阳之间

是京株和连霍高速交接处

正日以继夜奋力迈向现代化



我望着郑州一幢幢大厦

和一系列建筑中的高楼

猜测着郑州明天的相貌



深秋的天飘洒着迷茫细雨

我跨过高架天桥奔向洛阳

迷茫细雨里郑州逐渐朦胧……



(四)白马寺

尽管号称中国第一古刹

而且有近2000年湮远历史

看到赵朴初题的《白马寺》

就知道承受过文革浩劫



我佩服中国人的神化仿造

从庙前的池塘碑石和拱桥

到庙内的古墓佛殿及碑文

几乎抹净了所有破毁残迹



我望着成群善信焚香膜拜

游客排队上鼓楼敲钟取乐

浓郁树荫下的《白马寺六景》

正在喧哗欢笑中复苏过来



我走过一座殿堂又一座殿堂

欣赏大雄宝殿等等摆设雕像

细读哪些碑石上模糊的文字

再一千年白马寺会不会存在



(五)洛阳


我到洛阳已过了牡丹花季

秋雨后的黄昏景色很清新

夕照残阳里没有沧桑伤痕

通街涌着忙碌的车潮人流

读着洛阳怎会有念昔情怀



我漫步在夜晚的洛阳街上

秋风吹来比云顶神山冷冽

人和车仍像白天奔忙活跃

吃喝玩乐仿佛都不用休息

谜一样的新世界谜一样活



我看见洛阳处处张灯挂红

庆祝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

报上连载许多个人的专访

以贫乏此富足回忆看当前

要未来信心洛水一般长流



我发觉洛阳的秋夜冷而神秘

当有女人向我提议按摩服务

或许我仅仅是一个异乡过客

看到洛阳美丽的脸不了解心

始终是一片无所牵挂的云絮      


(六)龙门石窟  

我沿着石山下的路走去

石壁间排列着佛住石窟

不论大小蹲坐或是站立

纷纷倾诉着往昔的岁月



我可能只是一个现代俗人

猜不透这些佛尊隐匿的谜

就凭一座没有树林石头山

竟能躲过多场惨烈的战争



石山恒是这样沉默不语

佛尊也是这样哑闷无声

春来秋去谁算季节更换

夏热冬寒谁计有涯无涯



我迎着深秋寒风走到对岸

回望龙门石窟倒映在湖中

多少朝代流水一般消逝去

龙门石窟可是永远在梦中


(七)登封少林寺

我在秋天正午来到登封

波浪般街道飘飞着微尘

路两旁有好多所教武学院

不知道谁是主流谁是分支

少林寺午睡般倚在斜坡上

前后左右都是近光秃山岭

倘然工夫盖世都深藏不露

今天却到处议论少林工夫



我越过少林寺背后山脊

发现比仁丹更弯曲山路

仁丹是铁矿这儿是煤乡

我想起姚拓先生的少年梦㈠

这个煤乡是不是他的故乡

我回头再到少林寺前眺望

寺庙和群山一样宁静安详

高峻半赤的山岭重重叠叠

的确是天外有天山外有山

秋风不断自山谷里扑过来

我忽然有寂寥的迷惘惆怅


(注2)姚拓先生曾告诉我:他少年时家住在少林寺一山之隔的乡村,心想随时可去看少林寺,谁知世事变幻,他竟在50多年后才圆看少林寺的心愿。



(八)仙桃

我趁着初冬的微寒去仙桃

才知道仙桃没有出产仙桃

驰名的是本土三蒸鱼肉菜



仙桃已赶上全国发展列车

拓宽了街道 耕耘着工业区

建起了高楼酒店餐馆及超市

涌动着人潮 驰跑着车流



仙桃出现了4位奥运冠军

体育的美名已经全国传扬

今天宏伟的仙桃体育馆门前

排列着4位冠军运动员塑像

仿佛仙桃另一个游玩景点

吸引很多人来拍照或观赏



我这个爷爷级的他乡过客

带着仙桃年青朋友的祝福

以及仙桃三蒸鱼肉菜余香

随着微寒冬风离开了仙桃    

(南洋文艺 2009年3月)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