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修,另有笔名艺青、柯云。 编著:《失传》(散文集,1987),《给现代写诗》(诗集,1994),《寻虎》(小说集,2023),《成长中的6字辈》(合集,主编,1986),《辣味马华文学——90年代马华文学论争性课题文选》(与张光达、林春美联合主编,2002),《我的文学路》(与林春美联合主编,2005)等。 曾任星洲日报《星云》版主编、南洋商报《南洋文艺》版主编、文学杂志《季风带》主编。目前为枫林文丛主编。 曾先后获得八届(即1995,1996,1997,1998,2000,2002,2009,2012年度)马来西亚编辑人协会黄纪达新闻奖之副刊编辑奖。
2025年9月4日星期四
漫長而不唐捐的 文學編輯歲月
張永修與《南洋商報》的〔南洋文藝〕副刊
(节录)
◆張錦忠
精確而言,「二報一刊」指的就是《南洋商 報》的〔南洋文藝〕副刊與《星洲日報》的〔文 藝春秋〕副刊,以及《蕉風》。不過,這個關鍵 詞現在大概沒什麼人在意了。我提到「二報一 刊」,是因為近日讀「我的馬華文友」張永修 《山巔上跳躍的羚羊》書稿,字裡行間閃過此 詞。目前馬華文學場域的「二報一刊」,或許可 以用「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來形容。 我們應當珍惜那半壁僅存的江山,俯首甘為山巔 上的牧羚奴。
張景雲以及《山巔上跳躍的羚羊》第三輯第二 卷的方修、陳瑞獻等八人,他們都在不同的「試 煉時代」當過編輯。張永修將他們放在同一卷, 乃因他們都曾在〔南洋文藝〕登場,而他是這個 副刊主編。永修從1994年5月起接棒主持《南洋 商報》文藝副刊的編務,直到2017年12月〔南洋 文藝〕停刊,他自己說「前後二十三年」。 二十三年是一段漫長的歲月,二十三年的記憶又 何止像火車鐵軌那麼長,何況從2018年初算起, 又七年過去了。
〔南洋文藝〕每周見報兩次,每期一版。張永 修編了二十三年,以每周計,等於編了一千一百 多期文學周刊,類似以一人之力築一文藝長城, 也是一項難以打破的紀錄了。創作稿之外,〔南 洋文藝〕主打馬華文學論述,故常製作評論專 題。永修在告別〔南洋文藝〕的〈不說再見: 〔南洋文藝〕(1985~2017)〉中歸納了這個副 刊的幾個特色,我認為其中的文學史視野、文學 評論以及作家專題最值得稱道,這三項,恰好就 是《山巔上跳躍的羚羊》第三輯各卷所回播的內 容;整體而言,呈現了一個馬華文學論述(及其 本土化)的框架。早在1997年底,永修就撰有 〈馬華文學論述在〔南洋文藝〕(1994.5~ 1997.6)〉在某研討會發表,那是他接編副刊三 年後的「期初報告」,可見推動馬華文學論述是 他念茲在茲的初衷。
订阅:
博文评论 (At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