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

一带一路

李忆莙【驻足红尘】

1981年,明塔因霪雨坍塌。1987年修复时,意外发现塔基有异。就此,封闭了一千多年的地宫被打开了。

“一带一路”是目前出现率很高的流行词语,尤其是在新闻联播和报章上。所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倡延续古丝绸之路,连同沿线国家共同建设海陆互利共赢的构思。
于是乎,频见文人从丝路出发,走向文心花雨。这也就是说,由此框架思路出发的文章多如雨后春笋。最近更见有一大型全球性征文大赛在征稿中。无意参与,倒是觉得可借此重温旧梦,回想当年在丝绸之路上漫游的情景。

谈厕所色变
所谓当年,是二十多年前的1992年春天,我与一位朋友从西安出发,计划在丝路旅行一个月。其实有一半时间是我孤身上路的,因为那位朋友只有两个星期的假期,两个星期后她便自行先离去了。那时的丝绸之路,人来人往地一点也不沉寂。而这些络驿不绝的旅者,多数是外国人,日本人尤其多。那时有能力出门旅行的中国人不多,因此一路上几乎都是外国人。那时中国的旅游业已相当蓬勃,但一些旅游设施却没能赶上,特别是厕所,那简直是一个噩梦。那时从中国旅行回来,有谁不是在谈论厕所的?以此同时,还学会了一个词——“旱厕”,指的是没有抽水马桶,臭得令人作呕的中国特色厕所,不仅臭,而且没有门!这个噩梦真是惊天动地,听者无不动容。
但是在改革开放的声浪中,很快便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创造出令全世界瞩目的奇迹。比“一带一路”更早的流行语是“大国崛起”,喊得震天价响的,不但传意也传神,真是无穷天地无穷感。所谓的文化人,讲究感觉,将旅途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转化为文字,不论是以笔或以心,都别有一番情怀。这就说明,写作可以往前延伸,写过去的旧事,也可以写未来。而我,心底的旧梦仍然是法门寺。或许是因为它诡奇超拔的出土过程,把悲转为喜,化悲凉为悲壮的璀灿气势,让我念念不忘。

地宫封闭千年
法门寺在陕西省扶风县,初建于隋唐。因唐代宫廷在地宫里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并将许多珠玉宝石、金银瓷器、玻璃器皿和丝织品等的稀世珍宝也收藏在地宫里,堪称地下宝藏。文革时期红卫兵曾闻风而至,大肆打砸、破坏,还举镐大掘,却什么也没发现。1981年,明塔因霪雨坍塌。1987年修复时,意外发现塔基有异。就此,封闭了一千多年的地宫被打开了。这才发现,当年红卫就只差60厘米便掘到地宫顶了!换言之,如果他们再坚持多几分钟,后果不堪设想。
打开地宫,装着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的檀香木宝函,在一个极为隐蔽处被发现。宝函共八重;第一重是檀香木函,第二重是鎏金刻有四大天王的银函,第三重是无花纹银函,第四重是鎏金如来说法函,第五重是六臂观音纯金函,第六重是金筐珍珠纯金函,第七重是珍珠珷玞石函,第八重是珍珠顶单檐四门塔,塔里是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发现舍利之日是5月5日凌晨1时15分,那天是释迦牟尼佛的诞辰。与其说是传奇不如说是显灵,盖因灵是宗教精神的核心,信仰是升华。
唐代已远去,尘沙不再。现时的丝路是互利共赢的有水气的一带一路。

(商余,15/11/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