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3日星期五

情系中华文化,永远楷模典范_上

 
杨忠礼与夫人陈开蓉。(南洋商报照片)

杨锦麟 【缅怀杨忠礼】
(资深媒体人,曾任职凤凰卫视,现任锦绣麒麟传媒董事长)


马来西亚著名的企业家,丹斯里杨忠礼博士逝世的消息,震撼了马来西亚,同时也震撼了东南亚及华人世界。他及他的子女们共同创建的YTL机构集团,除了商业领域骄人的成就之外,同时也为世界华商树立了迄今为止“富过三代”,永续发展传承的成功范例。
杨忠礼灵堂前,前来拜祭的社会各界人士,团体代表络绎不绝于道。其中来自故乡金门,台湾、香港以及中国大陆社会各界的吊唁花篮,唁电等格外引人瞩目,不乏有文化教育,公益慈善领域里的各界人士和团体代表。这表明,杨忠礼及其家族企业,在繁荣发展马来西亚经济的同时,对大中华文化圈的关注与投入,亦有与众不同的慷慨输将,更有未必为外界所熟悉的影响力。
我专程从香港飞往吉隆坡,在杨老前辈遗像前深深鞠躬,瞻仰遗容,缅怀他的音容笑貌,谈笑风生,追忆他教诲鼓励和劝勉,热泪盈眶,久久不能自已。
我没有按照当地习俗,敬献花篮,也没有在当地报刊上刊登吊唁广告,唯以这样一篇短文,追忆老前辈生前与我互动交往的数件小事,表达我对这位“情系中华文化”、“华人社会楷模与典范”的无限哀思和悼念。

忘年之交
我与杨忠礼夫妇的相识结缘于2004年,时在凤凰卫视8周年晚会上。老人家是我主持的栏目忠实的粉丝,我所有主持过的节目,他都能如数家珍,一一道出,赞赏有加。返回香港后不久,就收到了老人家亲笔撰写的信函,邀请我再度造访马来西亚,并亲自陪同我到雪州华文学校、巴生兴华中学以及他的故乡等地参观,和我多次分享他的祖辈以及他自己艰苦创业的历程,分享杨忠礼集团从小到大逐步壮大发展的成就,也和我分享了自己在最艰困时刻的坚持与守望,在获得成功之后的宽厚与谦卑。在他那本传记中,我也学习了更多,他的创业艰辛与坚持不懈,努力打拼精神,也一直是我人生的楷模。
与老前辈的结缘,就是两代人的“忘年交”,我视之为杨家前辈,亦为师长,亦为挚友,交往互动过程中,他或真诚以待,或直言不讳,或苦口婆心,或严厉批评,体现的就是一个真,就是善意与宽容。他从不把我当成“外人”,我们之间跨越年龄限制的情谊,没有任何商业利益的考量,也没有任何出于私心功利的交往,他与我之间任何一次电话或当面对话,每次都以闽南方言称我“亲欸”,那就是一种让人永远铭记的温暖,持续十多年而不辍,也将永远珍藏在我的记忆中。

永续发展的成功路径
情系中华文化,故国乡土文化不敢忘怀,是老一辈海外华人共同的文化基因特质,融化在血液里的文化基因特质,是特殊历史经验的沉淀,任何时候都不会因为国籍、宗教信仰的改变而发生本质性的变化。杨忠礼伉俪对子女儿孙独具特色的言传身教,维系大家族的和谐相处,培养教育子女儿孙的方式方法,是杨忠礼家族企业布局全球,永续发展的成功路径,可成为现代跨国企业管理的特殊范例,其核心价值提取,正是中华文化传统的独特呈现,是老一辈华人企业家世代传承,根部滴灌的薰陶与教化。他的独一无二,已成为某种时代的引领,我和很多朋友都期待,在杨忠礼之后,仍会有更长远的世代传承。

热心公益
杨忠礼集团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地区并没有大规模的商业投资,但对于两岸的社会公益慈善事业,他总是慷慨解囊,热心输将,不遗余力。比如90年代初的华东水灾、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台湾的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灾……,杨忠礼伉俪的名字总会在第一时间出现在捐助捐献名单的榜首。大陆或台湾地区的宗亲联谊活动、认祖归宗祭拜仪式,马来西亚、金门以及陕西凤翔等地的杨氏宗亲活动,老前辈任何时候也出力甚多,有口皆碑。他曾带着我驱车百余公里,到马来西亚某个州参加当地杨氏宗亲会的年会活动,数千名杨氏宗亲聚集一堂,给我带来前所未有的震撼体验。在马来西亚各种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杨忠礼及其家族企业亦是不甘人后。坚持20多年的农历新年大年初二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的“春节团拜活动”,即是对大马社会各界的回馈,也是维系华人传统文化习俗的煞费苦心。
杨忠礼前辈长期关注两岸时局,他虽然政治立场不偏不倚,在两岸政商界都有广泛的人脉,长期保持友好的互动关系,所有涉及两岸关系的电视节目,他几乎都没有拉下,且随时有自己的观察心得。他毫不掩饰地表达对民进党执政之后两岸关系发展走向的忧心,对岛内部分政治势力各种“去中国化”的倾向深恶痛绝,直斥其非。这些年来,他重视关注和了解中国大陆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既看到了进步成就,也对一些负面现象有很直接了当的意见表达。他对马来西亚坚定不移的国家认同无容置疑,但对于近些年时局的纷纷扰扰曾对我表达过诸多的焦虑与叹息。
(上)

(商余,3/11/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