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9日星期一

水形物语外一章

哈金《自由生活》

李宣春【铁厨柔情】

新年期间,回东马家乡过了3个星期。回家太久也会有后遗症,比如你不自觉开始质疑自己继续两地飞行往返的决定,比如你开始自问从此就地停留有何不可。
假期结束,带了本哈金的《自由生活》,整整衣袖,就上了飞机。《自由生活》的故事始于天安门事件发生后不久。在等候班机期间,看到在美国留学、生活的男主角武男和太太萍萍焦急地等待着独自从中国飞往美国的儿子涛涛;这虽称不上是流亡,但这一家人很可能从此不会再回去中国了,特别是发生了屠杀事件之后。小说并未持续纠结在政治之上,明快地写到武男打算放弃读了一半的博士学位,寻找一份差事,然后养活太太和儿子。生活!武男和萍萍都是年龄处于三十出头的壮年男女,也和我年龄差不多。也许是哈金书写这两个角色的生气勃勃、决绝坚定和当机立断都太精确了,使得我越看越投入。
飞机在南中国海上空,不禁想起搁在后头的学术生命。首先是开始扣问自己是不是还留存学术评论的能力?跟着又追问自己是不是还有追寻博士学位的可能?那些欲望都还在的,怎么可能轻易消亡呢,迷人又危险的知识海洋,教人自由泅泳,稍不慎亦可能沉沦没顶。从研究所毕业归国5年过去了,家父离世也4年了,日子除了剩下工作和写作,阅读和散步,说来也乏善可陈,在别人眼中可能是无所事事,不求上进呢。人生无大事,无波无澜,不也是好事吗?

情绪转换 处理生动

小说没看多少,还很前面。见过哈金本人,是个温文儒雅的大叔,但在小说里他总是有办法铺排节奏刚好的大小波澜,即使只是在平淡的情节里铺排角色的情绪转换,也能处理得很生动。我未必称得是哈金的狂迷,却是非常愿意追读他写出了什么。或许是因为他经过学院的文学训练,而在写作上都还保留一种正统(但不古板)与典雅的气质,总是细心照顾他笔下角色的内心思想,情节设计上保持工整(却又让人揪心)。思及这些,不免想到现实中的自己,是不是应该再回去学院了。还有我的下半生,对于未来生活有各种念想和执拗,但是我知道身边的人们再怎么容许我的任性,也会希望我定锚,修成正果。
这些年听过太多关于学院里的传闻与故事,想来都可以累积成一部《逃出绝命镇》了。和私交甚好的学弟聊起这些念想,学弟像是听了个什么耸人听闻的异端邪说,调侃:“好不容易才脱离火坑,怎么又往火坑里跳呢?”学弟正是还在火坑里承受着各种煎熬试炼。
飞机再过不久就要降陆了,一口气把瓶装水喝光,把垃圾交给经过的空姐。脑中忽然响起刚刚闹起新一轮廉价争议的地痞歌手的唱词,没事怎么进脑的都是那些脏言秽语?要像水一样,遇到什么样的容器,就变成什么样的形状:我做得到吗?

(商余,20/3/201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