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5日星期日

淡淡炭香


游嵎荏【YEW游天地】

火炭曾经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必需品,直到大家生活陆续的城市化后,被方便的煤气、微波炉和电炉等取代,火炭这行业因此渐渐的没落。
十八丁 (Kuala Sepetang) 是霹雳州北部一个小渔村,距离太平大约18公里。这里有着马来半岛最大的红树林保护区。红木也是制作火炭的主要材料,所以在此有多达90多座大小型炭窑。这里除了出产品质优良的木炭之外,还成为生态旅游的景点。制炭是个相当古老传统的行业,暂时没有机械可取代人力,除了人力之外,还需靠潮水运输红树桐。
我们邀了一班朋友到炭窑去学习制炭的过程。在木棚外面看见一线一线的阳光,照射在那一整排用两万余块红砖砌成,像是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半圆形建筑物上。使用寿命约10年的炭窑,高约7公尺、直径7公尺的体积,非常壮观的守护着十八丁。
火炭的制作过程需达一个月。先将砍好的树桐去皮,再把高度约1.6米的红树桐垂直排列在炭窑里,每一根红树桐底下都垫上一块红砖,让热气流通。炭窑内能容纳1500根树桐左右,填满后封口,只留少许洞口让浓烟流出。
窑内的热气保持在摄氏85度,先用大火,烧个7、8天,接着用中火,再转小火,到了第3个星期才把洞口完全封闭。在烟熏的过程中,会有大量水蒸气从窑上的四个洞口蒸发出来,师傅们以水蒸气的温度来分辨炭的成熟度。如果水蒸气不再蒸发,即是红树桐已成为木炭。

外销到日本

火炭、炭窑对我们而言,或许都是夕阳行业。在现代年轻人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下,还有谁愿意在酷热又黑漆漆的环境下传承祖先的资产? 但十八丁火炭主要外销到日本,由于早期大马的炭窑业是由日本人和华人联营,所以在二战后,日本国内也不再生产火炭,反而进口十八丁的火炭,再经过日本人加工以及拿手的华丽包装,以翻了百倍的价格销售到全日本,甚至世界各地。
离开朴素的炭窑木棚,看着师傅沾满许多炭末的身躯,强壮有力的手上捧着淡淡炭香的“黑金”,详细的为我们讲述过程。我们是否应该认真的把身边美好的,再度注入生命与包装,让这古早味再度推向另一个高峰。

(商余,26/3/201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