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7日星期一

亨利族

文戈【日子河流】

我原以为他另有名字叫亨利,细问才明白他把自己归入“HENRY一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名词呢,原来是“高薪但还不算富裕(High Earning Not Rich Yet)”的缩写。

去年年中回美省亲,见到侄儿克里斯和他同事约翰张。张约40开外,比侄儿早几年加入他们任职的超市。多年前张从上海到美国念书,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就在超市上班。超市发展亚洲食品部的时候,张负责物流管理,至今已是高层。这间超市在美国中西部有很多连锁门市,约翰在爱荷华的主公司任职,部分时间需要巡视旗下其他超市的亚洲食品部门。每到一处除了开会聆听报告以外就是打高尔夫球,生活非常写意。
我与张聊了一下,谈到美国生活和未来规划。问他:如今中国形势大好,会否考虑回国。他大笑说,我是个Henry,未来的事暂时不去想!我原以为他另有名字叫亨利,细问才明白他把自己归入“HENRY一族”。还是第一次听到这名词呢,原来是“高薪但还不算富裕(High Earning Not Rich Yet)”的缩写。长见识了!我说你还不算富裕那么谁算富裕呢?他于是给我上了一课。

高薪生活感觉不富有

亨利族虽高薪生活舒适,但是感觉不富有。原因无他,基本上他们还是打工族,一无产业,二无独资生意,积蓄也不多。不管是移民或在地老美,他们多半没家底,一切自己赚。跟父辈得以继承祖上的财产相比,他们累积财富要难得多,时间也更长。像张这种赴美求学后工作的人,初入职场几年是无法攒钱的。他们拥有房屋,但还在付贷款。如已组织家庭,夫妻在不同地方上班就得两辆车,这就要供车。要维持某种生活品味就得花钱。自己学历高,如有孩子就得送好学校,如此类推。渐渐花钱如流水,于是觉得不富裕。
把人们按身分、年龄、工作性质或生活方式分类,是媒体常见现象。上班族、银发族、月光族都是老生常谈不言而喻了。近年来常看到的“啃老族”冒出后持续占据社会新闻热门榜。不同国家对此有不同用语,比如“尼特族”(NEET,即“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之缩称)就是啃老族的温柔指涉。NEET源自英美等地,最早用以指称离校后长期待业依靠父母经济来源过活的青年。法国称此为“袋鼠族”,形象生动带戏谑色彩。这类年轻人依赖父母,犹如袋鼠袋中尚无法脱离父母独立生存的幼儿,故名。与此相比,中国之啃老族带暴力指涉,需要更具体的想象方能体会其中惨状。另外有还有“寄居族”、“米虫”等,各有所指,都属此类。

尼特族社会问题

记得2013年有个报告指出,日本15至34岁的尼特族已达63万人,成为严重社会问题。青年失业如今也是很多国家在面对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审视,啃老不如亨利。亨利们感觉不富裕纯属精神层面的缺憾,感受是可以调整的。何况,到底如何才算富裕也没有一个标准,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这个说来话就长了。
眼前我看还是低头族独领风骚,一枝独秀。

(商余,24/2/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