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1月1日星期四

第21个结局


【悼念金庸】曾子曰

小学六年级时,懵懵懂懂,广东人说的“脑囟未生埋”,我已一头栽进迷人的文字花园里。先是看姐姐买的琼瑶爱情小说,然后追看跟朋友借来的金庸武侠小说,混沌初开,发现除了课本之外,原来文字可以如此精彩。
我读的第一本金庸小说是《射雕英雄传》,然后是《神雕侠侣》、《侠客行》……一本接一本,欲罢不能,那时候没有面子书,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世界,金庸小说就是我们的Netflix,从中读到诗歌词赋、中国历史,还有课本没教的忠奸正邪爱恨情仇。
以前我跟香港编剧学习编写剧本时,发现金庸说故事的方式就像在写一本剧本,他小说里的起承转重覆几回,就如连续剧里所设计的高潮点,内容总是离不开他最擅长的忠奸正邪爱恨情仇,但他却有本事将每一本小说都变成津津乐道的巨著。
他最擅长就是刻划人物,让每个大小角色都有血有肉,我上编剧班时,有一堂课就是学人物设计,那香港编剧特别强调一点,即使是奸角,他始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在大奸大恶的背后,他可能是一名孝顺的儿子,也可以是一名爱妻的痴男,就像欧阳峰、李莫愁、梅超风这些角色,即使性格多坏,都有令人萌生同情的一面。
金庸创造的人物带着整本小说走到天涯海角,多年以后,我也许不大记得小说情节,但里面的人物却深深烙在脑海里。
看过一个不懂是真或假的报道,说金庸在写《射雕英雄传》的结局时,他停下笔,找来20位忠实读者 ,直接问他们:“你们觉得《射雕英雄传》会有一个怎样的结局?”20位读者难得被大师召见,喜出望外,侃侃而谈,纷纷说出自己最期望的结局。

自讨苦吃的方法

金庸听了,一一谢过,继续埋头案上奋笔疾笔,当《射雕英雄传》上架时,那20位读者捧书一看,发现金庸写的却是第21个结局,他不写大家都想到的版本,绞尽脑汁就是要大家“估佢唔到”,意想不到。
现在我创作广告时,也会沿用他这一种自讨苦吃的方法,费尽心思跟自己过不去,只为了想出与众不同的新意。
还有就是侠义那一回事,多多少少都是从他的小说里学来,他笔下人心险恶的江湖就是我们现在惊涛骇浪的职场,我们的身边不乏岳不群、裘千刃、尹志平,至于我们是郭靖、令狐冲、张无忌、周伯通,或是韦小宝?这个就要问问我们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了。
我想这也是金庸小说不会过时的原因,因为人性这东西,放诸古今中外,都可以揪住人心。
小朋友问我:“你觉得你最像金庸笔下哪一个角色?”
我很想成为黄药师但却成不了,我以为我是韦小宝但却不是,我羡慕郭靖和令狐冲但就只有羡慕的份,我现在努力向周伯通学习,大智若愚,赤子丹心,我行我素,快乐逍遥——你看,金庸连人生目标也帮我设下了,大侠从此别去,我鞠躬致敬,在此谢过。

(商余,2/11/201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