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1日星期二

看试片 这种行为

庄若【椰子物语】

某电影发行公司有个“女人”,每个星期都发放一些电影资讯给我,例如某电影什么时候上映、图片、视频链结、最近有什么新的进展,等等。我读了一段时间,终于忍不住去信(当然是电邮)公关,说:
“你好,我常收到你的电影资讯,想提醒你一点的是:我的工作并不是替你宣传的,我对这些资讯一点兴趣也没有。我的工作是做评论,须要知道的只是‘什么时候有试片’而已。最近你们都没什么试片吗?”
电邮的好处,是回信很快。不久就收到回信了。公关老实说,近来的确是没有什么试片。她可以做到的是,刚好有一部新片晚上有一个首映,可以留一张票给我。我便跟她约好拿票,首映那一天,我打她的电话。她从人群之中冒出来,原来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妹妹。很客气地跟我聊了一下,她又说:“你写完之后,可以附那影评的链结给我吗?”我老实不客气地回绝了:“我在报章上写的,怎会有链结?”她马上也同意了, 不用紧不用紧。我猜想她这一辈子不懂看过几份报纸?当然,文章上了网站,其实也可以链结的,只是我嫌麻烦而已。我的工作只是写稿,链结给她看,不是我的份内事呵。
我真正的感慨是:“看试片这种行为”,或许有一天,真的会过气的。两年前,我有一个工人,以前是某论坛的活跃成员;有一天,他对我说,以后他有更多首映可看了。因为他有个朋友,进了某电影发行公司当公关(我怀疑就是上述小妹妹。)电影有首映,都会告知他。

看电影为社交活动

他可以看首映,因为他活跃于网络。
我未必有首映看,因为我只是传统的影评/影话作者。
可想而知,报章上写影评的时代,可能真的过去了。
我写影话最活跃的时候,在3份报章都是头条身分,以不同的笔名介绍电影。如今只在一份报章留有两星期一篇的影话。
现在的商业电影,如果要宣传,就找赞助商,“搞大”他。例如前两年的《Blade Runner 2049》(我都不晓得本地中文译名是什么?如今已经没人处理中译了吧?从前本地译作《复制人》,台译则是《银翼杀手》),就摆个末世布景,找模特儿扮演古怪的角色,做一些古怪的鸡尾酒。
请来的客人,未必“懂得看电影”,因为公关太明白了,现在的人视电影为“社交活动”,主要是“跟风”,电影的卖座与否,与拍得好不好,并无直接关系。
本地电影没赞助商帮助,就依靠脸书“人口相传”。有时的确是有效的;不过恐怕多几年,也要依靠更流行的社交媒体,不再是面子书了。

(商余,11/12/201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