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9日星期五

2000年 国际诗人节特辑:白垚 2

2000年 国际诗人节特辑:白垚 2

海上波浪

梅淑贞


白垚在〈自在的溪流〉(《南洋文艺》,17/4/2001)一文中写杨际光,提及夏侯无忌和力匡的诗,曾风靡许多少男少女,其实同样的一句话,也可以用在他身上。

即使我不能代表60至70年代的少男少女,但至少我可以代表我自己--我就是被白垚的诗和散文甚至影评迷倒的十五二十少年之一。确切一点的说法,名正言顺令我目眩神迷诵读再三的,是他以“白垚”之名发表的现代诗;至于叶小柔和菁菁等人的化身蝴蝶,或潇洒深情或婉约柔美,虽一样令我悠然神往,却以为那是冠盖京华的另一群风流人物。

1966年收到他的第一封信,字体龙飞凤舞神采飞扬,记得好像还是以毛笔书写,令我开心得如奉圣旨如闻圣音--在蠢蠢欲动的文艺少年心中,编辑都是形象高大的神仙似人物,更何况我是那样的喜欢他的诗。

当时年纪轻,不可能去分析为何会喜欢他的诗那么复杂的问题,以为喜欢便喜欢,不必作解释。去年收到他寄来的歌剧剧本《寡妇山》,一看之下,卅多年前的前尘往事都回来了,突然明白当日为何对他的诗那么一拍即合--原来他的诗是从唐诗宋词中直接传承下来,虽然在时间的长流中已隔了千年,但那种情感、那种触觉、那种文字的秀美、幽深、多姿和婉转千回,绝对是唐宋诗词的当代余韵。而我则是唐诗宋词千载之下的虔诚仰慕者,难怪会对“现代词”甘之如饴。

之后便一直与他通信,记得还在信中与他讨论叶小柔与菁菁的诗文如何如何,而他也一本正经的探讨我那有眼不识泰山的“小人”之见。如此这般过了几年,到了1971年,才知道自己跟同一个人讨论了他的化身那么多年,恍然大悟什么叫做“险过剃头”-幸亏自己不曾对叶小柔和菁菁两位先生女士出言不逊。

或许由于题材涉及认祖归宗的敏感问题,《寡妇山》完成多年,仍未能出版,交付我手中的,是“托孤”原稿之一。手捧厚厚的一叠稿本,读着那么美丽隽永的文字,真像读着一篇长长的动人身世。托孤之际,他也嘱我细看哪些歌词有自己的影子。这可真是至高无上的荣耀,自己17、18岁的小作,竟然能够侧侧身的进入史诗式的歌剧里,怎能担当得起。

据说“人如其文”, 是评价文人的其中一把量尺,但这个典范却绝对不能用在白垚身上。他长得虎背熊腰,是一名昂藏七尺的须眉男子,而且声如洪钟,诙谐善言,一点也不像他写诗作文时的婉约柔媚。唯一与他本人相近的文体,是他以“苗苗”笔名所写的影评,那些年是无数青少年《学生周报》读者的观影指南。他写的影评影话,与迈克、雅蒙、牛忠等青少年小影评人写的又有所不同,但是一样好看。卅多年后,我仍然记得他写的那篇《紫禁城里的忧郁》。

有位朋友近日笑说:--即使投胎十次,也写不出那样的文章。那样的文章,指的便是〈自在的溪流〉。那种气势、那种华美、那种芬芳,以及那种凤阁龙楼连霄汉的境界,都是很白垚式的,而且越来越挥洒自如,越来越从容自若。

二十余年成一梦,此身虽在堪惊。他们举家移居美国,悠悠已过廿载。虽然一家人都在那里,但我总是觉得他是寂寞的,在敏感的文学心灵上。如果诗真的可以言志,这首《望夫石》的片段,便是直抒其志:

啊!千年一瞬,若你来世重临,觅我眼中的泪光,我已化成岩石,那心,那心,心仍不息,化作海上哗然的波浪,山中不断的松涛……
 
(南洋文艺 9/6/2000)
 
 
 
旧诗纪事
白垚


【乐坛 3 则】

移宫换羽

靡音款逐销英气,促柱危弦犯正声,

一自陈姚高咏后,移宫换羽众音清。

(1964年中,《学报》、《蕉风》之馀,主持友联文化协会,办马来西亚作曲大赛,陈洛汉、姚春晖分获一、二名。)



百部天声

百部歌吟鼓角催,辛卿挥棒伯牙台,

天声四起风雷动,卷海排空激浪来。

(1964年底,友联文化协会主催,吉隆坡4个合唱团合办百人大合唱,辛上图指挥,衍生“歌乐节”。)



歌乐清平

京门八部会兰亭,试唱新章四座倾,

歌乐节宣乡土颂,六幺初谱奏清平。

(1965年中,吉隆坡第一届歌乐节,友联文化协会主催,8个合唱团合办,倡导演唱本地创作,首唱马来西亚作曲大赛得奖歌曲。与陈洛汉写《歌乐颂》,传唱卅多届,亦陈氏之功。)



【汉丽宝 3 则】

山前旧事

宫娥五百长相伴,公主蛮居自有村,

中国山前王井在,荷兰街上几儿孙。

(明朝公主汉丽宝,与马六甲苏丹满速沙联婚,陪同的五百宫娥和明军,定居马六甲,居处命名中国山,皆马来纪年明载。山前井仍在,成胜迹,今时荷兰街民居,仍有明代民俗的流风遗韵。)



汉家丽宝

文良港内陈夫子,玉振金声万里风,

汉丽宝词歌宛转,华夷彩调入编钟。

(1966年,《汉丽宝》剧成,由陈洛汉配曲,历五年,曲成,是马来西亚第一部歌剧。)



浴火凤凰

曲稿双成竟破荒,谢公箫鼓动西堂,

隆城丝竹三番罢,隔岸仍歌火凤凰。

(1971年,《汉丽宝》在西人大会堂首演9天,谢金福导演。廿年后,三番重演,1991年在吉隆坡“歌乐节”清唱,1992年,马来西亚华人文化协会演出,1993年,新加坡新声艺乐协会在亚洲艺术节演出,同时有人编为舞剧,1995年赴台湾公演。《火凤凰》为剧中曲名。)





【本事 3 则】

掣电驰风

掣电机吞八斗墨,奔雷夜走五车书,

驰风逐浪腾身去,正是龙游入海初。

(1968年,半商半编,入主马来亚印务有限公司,改组《蕉风》。尝以印务亦属文化事业一环而自得其乐,今日观之,不过乡愿之见而已,其实,纯商又何妨。)



世途转折

游艺安身闾里间,谋生说梦两营营,

世途转折能谁料?又作尘沙万里征。

(1981年,亦编亦商十年,后因公事,举家迁美。)



播越千般

人面桃花依旧在,殷勤崔护去还来,

千般播越馀心迹,湖畔诗书亦快哉。

(1991-1999年,多次返马与旧友说艺谈文。后退休,结庐湖畔,重写歌剧剧本《寡妇山》。)


【寡妇山 5 则】

寡妇山前

江湖世代几相传,寡妇山前石一尊,

我听龙舟勘故卷,渤泥旧事未全湮。

(《寡妇山》是我的第二部歌剧剧本,写渤泥旧事,传说来自龙舟唱词。)



潮生沧海

云山自有贞魂在,沧海谁怜劫后身,

十里潮生明月夜,尚吹芦管伫征人。

(渤泥〔今沙巴〕有山名“神山”,传说杜顺公主在山上望夫成石,因名“寡妇山”。)



琴台锦瑟

明时残月宋时津,省识东风有几人,

涉笔炎方痴说梦,琴台锦瑟付黄陈。

(《寡妇山》有两套歌剧曲本,吉隆坡陈洛汉谱之于前,槟城黄振文谱之于后。剧本历经修订,陈本1991年定稿,黄版1998年修订。)



海上歌行

槟城岛上黄公子,谱我歌行寡妇山,

四海管弦编大曲,龙船灯火未阑珊。

(1998至2001年,槟城黄振文,为《寡妇山》谱成歌剧。)



丽宝神山

新词丽宝曲填初,再赋神山乐自如,

我予陈公一肝胆,陈公报我双鲤鱼。

(2001年11月,吉隆坡第卅四届歌乐节,将综合清唱陈黄双本的《寡妇山》。陈公即陈洛汉,首谱《汉丽宝》,再赋《寡妇山》。)


(南洋文艺 9/6/2000)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