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3日星期五

文学Q & A:陈志鸿

文学Q & A

旅游与省思

编者 :旅游书写,对你来说,是不是一种抽离的省思方式?

陈志鸿 :由于,“日常”在我们生活中上演得过于频密,以致我们难以细察这究竟是何感觉。旅行如有意义,在我,恐怕便属:人在打破日常秩序之余,却又在旅途中频频回头追寻日常之感,以致我们终于了然何谓“日常”。只有旅行时,面目模糊的日常,比起我们任何日常时刻还要清晰可见,像是一个干净的搪瓷白杯放空无一物的桌面上。

旅行时,人对异地不是完整的投入,对故土也有了一定的距离,其“中介”者的位置不是让他看清楚两地,而是让人看清楚自己眼下所追求的日常之感是什么,或者我们生命本身究竟活着是靠着什么动作来建立“日常”。

结果,是的,我的结果有点叫人失望。我们的日常恰好就在于很多我们得作意义不大(对某些喜谈政治的男性尤其如此)之举,洗衣、剪指甲等。这,对于爱看所谓真正“旅行散文”的读者,恐怕也要说“抱歉”,取材似乎不太复合多数人的期望:没有太多奇遇奇景可言,只有满纸日常,以及,对日常之感的心理分析。

也许,这种对日常的执著描写,真的是一种抽离的省思。



陈志鸿 小档案

1976年出生,北马槟城人,原籍福建安溪。马来亚大学中文硕士。大专学府兼课之余,发表论文,创作小说、散文和专栏。曾获第27届联合报短篇小说首奖、第一届全球新纪元青年文学奖小说组冠军等。著有小说集《腿》(2006,印刻)。居住吉隆坡逾10年,29岁时展开第一次自助旅行,自此犹在沉迷状态之中。 
 
(南洋文艺 25/3/200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