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2日星期日

举筷夹起片片乡愁

李宣春【铁厨柔情】

在台湾的时候,大部分时光都在中坜的学校里窝着。虽然过着穷又不太穷,富又称不上富的留学生生活,但消费上总是战战兢兢的,想说一出门就花钱,不如就这么窝着。事实上,当时学校的环境也不差,校园里满是松树,而且在一个小山坡上,视野很好,抬头就望见整大片奢侈的天空。那样的宁静生活,我甘之如饴。
近日,原本读着钟怡雯的《野半岛》,谁知频频在文字间读见焦躁不耐,终究还是决定放下;改读《麻雀树》感受马上不同,开篇就写她中坜的家居生活,鱼啊树啊台风啊,仿佛那些走过的中坜街景历历重现眼前。我本就不是个热衷移动的人,镇日呆在同一个地方也不成问题,或许就是因为过着这样无趣的生活,我才能在3年半里解决了硕论,毫不迟疑地归国。
中坜有中坜夜市和中原夜市,但也不会常去,除非有人呼朋引伴才过去晃晃,吃吃喝喝什么的事情,能吃上一顿好的当然是好,没什么要求的时候但求饱肚便是。中坜市区也不是没餐厅推荐,像是我们这伙台马客很喜欢的泰国餐厅“大象”,主打泰国烤肉,还有泰式家常菜。有一次,约莫也是天冷的日子,和两个同学又去“大象”大快朵颐。肉片在锅炭上熟得飘出香味,顾不得烧烫就夹起送进嘴里,恰好这时眼角就瞄到底下桌脚附近有只昏沉臃肿的老鼠百无聊赖地爬过!我们却像已经见惯不惯,继续一口接一口地吃。约莫是那时候起,我养成了生吃九层塔的习惯。平常买炸物摊贩总会炸一把九层塔在里头;吃泰国餐也是,总会吃到九层塔的清辣香爽。
说件煞风景的事,身边的同侪们常说想解决热带乡愁的时候,就去“大象”吃泰国烤肉,而我却不是这样,我纯为了吃肉;我很少有所谓的非排遣不可的乡愁,非不得已的时候我就去吃中坜的吉野家,点一客洋葱牛肉饭,端到二三楼的靠窗位子坐着慢慢吃,一边看窗外街道来来往往的人流车流。吉野家的牛肉饭算是我思乡的象征物。早年刚到吉隆坡读大学的时候,很常混KLCC,吃不起有门面的餐厅,那么人满为患的饮食中心就可以轻易打发饥饿。从那时候起,就开始喜欢吃吉野家,也许不是什么招牌美食,但洋葱和炒熟的牛肉片百吃不厌,再添一点七味粉和腌姜片,整个味蕾的满足就刚刚好。
跨国连锁餐厅的千遍一律或一致性,让我感受到自己与过去、与半岛的连接,那熟悉的食物工业味或许称不上美味,却让我在心灵上有种安定感。
后来从台湾回来马来西亚,发现KLCC的吉野家关了,又过了一段时间许多商场都开了吉野家。如今偶尔还是会特地去吃洋葱牛肉饭,只是觉得味道马虎,不再有特别留念之处。说不上是因为食物水平滑落,还是因为我已经是个没有乡愁的人了。

(商余,17/4/2018)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