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5日星期四

一个文学编辑的叮咛



【楓林文叢主編問答錄】

2019年至今,由陈志英张元玲教育基金赞助的枫林文丛共出版了15本马华文学著作。本期【文艺春秋】特请资深文学编辑张永修介绍枫林文丛的缘起及丛书方向,并在非太平盛世的当下,给马华文坛提一份——文学刊物备忘录。

问:星洲日报文艺春秋主编 梁靖芬
答:枫林文丛主编 张永修

1.請談談您與楓林文叢的緣份。

我与陈志英张元玲教育基金创办人陈美枫认识多年,他是我负责<南洋商报.商余>版时的专栏作者。他的旅游特稿,比如南极探险、走茶马古道等,因地点特别而令人印象深刻。他偶尔会到报馆找我聊天或一起聚餐。一天他到报馆找我,发现我已退休,便打电话约我见面。 早些年,他在<商余>版看到一位老作家李牛才提到想出书却苦无经费,而激发他想协助作家出书,为马华文坛做些贡献。他要出版文学丛书的念头存在已久,只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主编人选,问我是否有兴趣帮忙,我觉得这工作很有意义,便答应下来。

2.作為楓林文叢主編,您給楓林文叢叢書定下的出版方向是什麼?

陈美枫的原意,是资助老作家出书,费用全免。因此,我以达退休年龄的作家,以及创作多年都还没出版过单行本的写作人为考虑对象。我先是按东、西马不同区域列出作家名单,再逐步筛选与联络。当然,我希望枫林丛书不止是为马华文坛增添几个书目而已,而是有一定的代表意义,作者有一定的价值,作品也有一定的素质。

3.從2019年溫祥英先生的《有情人》開始,楓林文叢目前已出版的作品有哪些?

枫林文丛原本计划两年出版12本,后来增添到15本。列表如下:

作者/ 书名/ 文体/ 出版年月

1 温祥英 《有情人》 小说, 2019年12月
2 艾文 《鱼之象征》 诗, 2020年1月
3 锺可斯 《众生的禅》 诗, 2020年2月
4 方昂 《面具与面具》 诗、散文合集, 2020年3月
5 陈蝶 《天色将暮君何往》 散文, 2020年6月
6 张景云 《反刍烟云》 散文, 2020年7月
7 陈川兴 《泪纹与刀痕》 诗, 2020年8月
8 飘贝零 《鬓边的那朵梅花》 诗, 2020年9月
9 唐林 《八丁燕带及其他》 诗, 2020年10月
10 贺世平 《斗法》 剧本, 2020年11月
11 雷似痴 《月迷津渡》 诗, 2021年1月
12 黄晶然 《我来点破》 散文, 2021年3月
13 梅淑贞 《前朝今朝》 诗、散文合集, 2021年4月
14 双紫 《曲笔写真》 散文, 2021年5月
15 梁园 《山林无战事》 小说, 2021年6月

以上作家中,50岁以上的有2人,60岁以上的有4人,70岁以上的有5人,80岁以上的有3人(不包括1939年出生的梁园)。最年长的作者是1936年出生的唐林(85岁),最年轻的是1966年生的贺世平(55岁)。 其中,锺可斯、飘贝零和贺世平三人的书,是他们第一本个人单行本。

4.目前可曾遇到怎麼樣的編輯與出版困難?

丛书的构思与筹备,在全球瘟疫爆发之前已开始。然而,正式的出版与具体的编辑工作,却是在疫情笼罩之中行进。

在联络作家之前,我以为得到出版机会的作家一定会感到高兴,因为获得枫林文丛资助的作者,是不须承担任何费用的。不仅如此,作者还可以自己决定书的印刷量,书出版后,只要将印刷总数的10%交予出版人,其余书籍,包括其后卖书所得,皆归作者所有。不过这条件对一些作家而言显然并不特别具吸引力。有一位作家,我获得他的邮址之后多次发出电邮联络,后来也以电话短信联系,却完全得不到回覆。即使联络上他的孩子,请其子协助跟进,也始终不得要领,这让我感到十分不解。至于陈美枫最初想资助的李牛才,我也辗转通过朋友联络他的家人,并且在探听到他的住址之后写过信去,说明赞助出版的意愿,不过非常可惜,同样没得到任何回应,因此无法帮他完成出书的夙愿。

此外,由于陈志英张元玲教育基金不是一般的出版社,它不卖书,也不做发行工作,所以发行得由作者自行处理。因此,也有作家因为如此,而婉拒出版建议的。也有另一些作家,因为得到其他会馆的出版基金赞助,或者表明自己有很多出版便利,而选择把机会转让他人的。以上因素,让我无法全按当初拟出的作家名单落实我的构想。

在具体的操作方面,从第一本书的出版算起,我们在12个月内出版了10本书——扣除掉因落实行管令,导致印刷厂无法运作,稿件往来和书籍运输受阻的两个月,可以说,平均一个月出一本书。后来,因为碰上一些作者严重拖稿,致使编辑工作延误,又或者必须临时安排其他作者的著作补上,才出现了出版时间拖延的情况。这是编辑过程中最“编”长莫及的一件事。

除去严重拖稿之书不说,在瘟疫蔓延之时,完成一本书的编辑工作,基本上大概需要半年的时间。编辑飘贝零《鬓边的那朵梅花》及梁园《山林无战事》二书,情况比较特别。由于当事人无法提供稿件,而需要他人协助找出散佚的文章,及做筛选工作,确认刊期次序等,情况较为复杂,更为耗时。一些复印来的文稿,有的字迹模糊不清,有的则因早年杂志扫描工作不尽理想之故,常有边旁被遮盖或被遗漏的情况,导致重新打字时出现诸多缺漏。这种需要靠编辑经验来进行的猜谜补字的工作,是外人难以想象的。能顺利如期出版上述两本非常有意义的书,我要感谢张景云、黄学海、蔡长璜、冰谷和贺淑芳的积极协助与配合。

由于陈志英张元玲教育基金没有自己的编辑部,所有的作业,包括打字、排版、封面设计,印刷、运输等,都是外包,因此所有的沟通、协调等事,都只能靠电话、电邮、简讯联络,非常繁琐。所幸各方面的负责人都给予了完好配合,使枫林文丛能顺利出版,我衷心感激。

5.作品的“文學【史】意義”與“美學意義”,您較看重哪一項?

每个作者,资质不同,各有长短。文学杂志可以耍性格,突显编者喜好,可强调其美学主张。报刊文学编者若如此,就会被人投诉。报刊文学版的读者比较杂,因此编者需要照顾不同背景的读者,需要普及,同时容纳精致的文学。 文艺副刊、文学杂志的编辑,和文学选集的编辑,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前者选稿是呈现当下的现象,“史”的意义还未显现。后者则更有可能对过往的文学进行回顾与审视,而让“史”突显其意义。

6.按您觀察,近年來的馬華文學創作風氣有什麼轉變?

近年来经济不景,报馆为了缩减开销,会缩版以减少纸张用量,受影响的通常是那些比较不那么重要或不怎么受重视的版位。副刊文学版通常首当其冲,后果是缩小版位、减刊期、或被停刊。 报刊的写作园地减少,杂志不能定期出刊等因素,造成写作人向其他管道寻找出路。目前网络世界蓬勃发展,提供了作者在网络写作的平台。网络上的征文比赛、作品评论和读书报告等活动也相当活跃,对提高作者写作水平与鉴赏能力,或能起一定的作用。

7.作為文學編輯,最令你擔憂的是什麼?

文学被管制。

8.能否分享一件你印象最深的文學編輯往事?

2001年4月,我在<南洋文艺> 推出 “出土作家”系列4。“出土作家”这一系列的推出,主要是挖掘被时间埋没了的前辈作家优秀的作品,让后来的读者有机会重新阅读,重新评价。这个系列之前作了三辑,出土作家包括:张尘因、铁抗、方天。第四辑是杨际光。当时邀请到杨际光的老朋友:人在美国休斯敦的诗人白垚、香港岭南大学教授刘绍铭、前马来(西)亚电台主持人黄兼博,以及文学评论家温任平来评说杨际光及其作品。这特辑也同时刊登了杨际光的新作。特辑第一期见报后,当年《南洋商报》的总编辑责问我为什么选杨际光?“难道其他作家都死光了?” 杨际光特辑做了3期,此后“出土作家”系列寿终正寝。类似干扰的情况,也发生在不同总编辑的时代,三几年发生一次是常态。

9.對目前仍在出刊的馬華文學刊物與創作園地,您有什麼期許與叮嚀?

文学杂志需要定期出版,每两个月出一期较理想,半年一期有点不得已,一年一刊就久了些。杂志要定期持续出版,才能发挥它的影响力。常脱期或不定期出版,会让读者和作者在等待期间失去热情。 文学杂志编者,可以带动作者开发文学模式,或激进或开放,或专门或自由,都好。 报刊编者或可做些变化。读者除了要看好文章,偶尔也想看编辑变魔术,让人眼睛一亮,让心灵享乐。 期望文坛产生多几个痖弦和高信疆,百花齐放,众声喧哗才会热闹。

(星洲日报.文艺春秋,16/7/2021)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