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禅之截句系列(完结篇)

【莫待专栏】无花
插画:姚于玲

之九〈破相〉  

他往镜子里的虚影
丢掷石头
碎落地上的每一面自己
都怀着同一粒石子
          


之十〈虚物〉  
    
盛了空还是满?
不透明的杯子里
     
转身打破杯子
是声音碎成几块玻璃?


插画:姚于玲

之十一〈舍〉  

云与纸鸢
一根线牵扯各自潮湿的风声
天空已不再重要
当雨开始飘落
     

之十二〈观雨〉  

油纸伞下你折叠雨意
于每个转角倾听新的风声
     
飞溅的水珠路面上挣扎
还原最初剔透水性  

插画:建德

之十三〈画禅〉  
    
沙弥将森罗万象收纳盆中倒影
越静心越清晰
老僧提笔水面作画
山山水水,今藏何方?
   

之十四〈捞月〉 
     
他往井里打上一瓢月光
井底还藏下一轮明月
他再打起一口水
仅看见三面月亮  
   

插画:姚于玲

十五〈水忏〉  

一滴雨
让天空坠落大海
浪破碎了波面
拍打戏潮人眼中垂钓的泪
   


十六〈渡河〉  
     
老僧渡口等船
小沙弥橹桨于终站与起站
  
一条河的流向
唯有桨,不会知道


(南洋文艺,31/1/2019)

2019年1月30日星期三

春天到了/无处可逃

【因为咖啡专栏】黄建华


摄影/黄建华

1.春天到了

春天到了
小城的花都迫不及待开向你
所有颜色都因你而焕然一新

看见你在小城恣意写生和踏青
每一个景色都没有辜负你的善意
采撷温柔阳光与山水风情
蓝天白云绿茵大地
伴着最纯粹的原始乐音
写满你无法掩饰的初心

呼吸着春天的香气
身心和衣襟都沾满欢喜

一直都没有忘记
对饮一杯咖啡坐听春雨的约定
我将乘着春天的翅膀回来看你


摄影/黄建华


2.无处可逃

事到如今
为五斗米而屈服在办公室政治的漩涡里
旷废时日
清者自清

情非得已
是非铺天盖地如网路堵塞心灵的出口
欲望搁浅
无处逃走

坐在无风的角落看岁月如流
始终无法深入你心痛的形容
对饮一杯回甘的原味咖啡
诚如一段江湖路上的互相扶持

始终要回去大漠与草原
谁知道明天和天涯哪一个比较遥远

(南洋文艺,31/1/2019)

花粉/合理/坏话

【旺记写诗专栏】邢诒旺
邢诒旺/绘

1. 花粉

不,我不是计程车
不过花粉啊
我还是愿意送你一程

那么,在同行的期间
我们就是彼此的
时间和风了

2018.6.21

2. 合理

一点点的笑
可以让许多无奈
显得更合理

2018.6.18

3. 坏话

说一个人的坏话
就等于在思念他
并且是这种层次的思念:
你好坏,你好坏,你好坏,
嘻嘻,不知道你知不知道。

2018.5.10

(南洋文艺,31/1/2019)

方路《我是佛》中的形式特点

方路《我是佛》

【评论】王义雯(拉曼大学中文系)   

淡谈方路《我是佛》中的“接小说”形式特点。

“结构主义强调文本中的联系而形成的更大结构,而其中特色就是注重形式,揭晓文本这个“符号系统”内部各种成分构成、组合、制约的关系和规律,并认为形式本身就是价值。”(王先霈,2015:149)

在方路的《我是佛》中,形式的创新是一大特色,其中的“接小说”更是有别于著名微型小说家陈政欣、黎紫书等人的“接小说”,大胆突破微型小说的“接小说”形式。其他作家的“接小说”通常都以相似篇名和有连接性的微型小说形成,但方路却以3种不同的方式完成“接小说”的形式。本文会以这方面切入,观察方路微型小说的形式。

方路的第一种“接小说”为内容连贯但篇名不同而且没连接性的微型小说,如〈问米婆〉、〈买乌鸦〉、〈长生店〉,虽然篇名看不出联系,但内容却是有连接性地揭发奸杀案的凶手。这故事先讲述问米婆知道主角出现在案发现场,然后利用这点要主角帮她做事,再到后来故事揭发真正的凶手。但是如果把其中一篇微型小说如〈问米婆〉抽取出来,也不会有突兀的感觉,因为这三篇故事是可以拆开进行个别分析及阅读的。除此,〈在酒店〉、〈停车场〉、〈储藏室〉、〈一根绳〉、〈半肢体〉、〈谋杀案〉也讲述了一名从事收尸工作的男人发生的一系列惊悚事情。这些“接小说”可以连接在一起阅读,一层层迭进,也可以把他们分开形成一篇篇独立的微型小说,这和其他作家的微型小说没有多大的出入,只是把连贯的篇名改变,让读者单看篇名不会得知其中的关联。

方路的第二种“接小说”形式是拥有相似篇名但故事不同的微型小说,可故事却又属于同一种类型的微型小说。就好像〈第一杀〉、〈第二杀〉、〈第三杀〉、〈第四杀〉和〈第五杀〉,小说的篇名虽然相似,但这5篇却在阐述不同主角的5种不同死法,内容毫无关联,只是都属于凶杀类型的故事。虽然篇名内容都没有连接性,但却营造了恐怖的气息,让读者越读越投入故事里头。

第三种“接小说”的形式是不同篇名,内容却以连贯的日期发生一连串的怪事,如〈四议长〉、〈八年魂〉、〈停车记〉、〈福音堂〉、〈旧坟场〉、〈玫瑰花〉、〈树胶圈〉、〈神奇屎〉、〈两人餐〉、〈陈愐壮〉、〈看守员〉、〈预告片〉、〈烧冥纸〉和〈孤单夜〉,这些故事的内容和主角不同,但却是讲述农历七月头一日到农历七月十四的故事,都以“我”看到和经历的事情连贯,都以“我”的视角看到发生的一切。这里可看出方路把“接小说”再创新,摆脱以故事连接,而是以“日期”把几篇微型小说连接起来,让《我是佛》里的“接小说”变得更多样化。

除此之外,在方路的《我是佛》之前,微型小说集里的微型小说篇名是长短不一的。就以马华微型小说的主要推手陈政欣为例,陈政欣在篇名中甚至加上标点符号,如〈那人,无法开窗……窗开了〉、〈没事的!!〉来代表故事的高潮起伏。反观,方路在《我是佛》中的210篇微型小说的篇名都以惊悚诡异的3个字命名,统一及缩短篇名字数。这使微型小说的篇名的形式也随之微小,无法透露更多内容的信息,吸引读者进一步探讨故事内容。方路在篇名形式中增加了微小简易的特点,更加符合微型小说的特质。

这些微型小说都符合了新批评中的形式价值,“接小说”的作品都可以分开的,也可以进行非连接性的分析,但结构在一起却可以发挥不同的效果,如把“接小说”集合在一起阅读,会增加恐怖惊悚的效果。这也是方路一贯的作风,轻描淡写地叙述死亡,但却擅于营造恐怖的氛围。方路不管是在微型小说的“接小说”形式还是篇名的形式上都有这种特点,可见方路对形式上的注重与创新。

(南洋文艺,31/1/2019)

结构主义批评 ──方路〈问米婆〉、〈买乌鸦〉、〈长生店〉

方路《我是佛》

【评论】李咏诗(拉曼大学中文系)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在法国风行一时的哲学和人文科学思潮,发端于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现代语言学理论,在列维·斯特劳斯的人类学和神话学研究中已具雏形。列维·斯特劳斯曾表示,结构主义所要研究的中心课题,就是从混乱的现象背后找出秩序来。这种秩序就是事物的结构关系,包括事物内各成分之间的组合法则和各现象之间的共同模式。在研究方法上,结构主义批评立足于内在的形式研究,把目光集中在作品构成规律的整体把握上,关注的是整个系统中关系和规则,表现出对叙事文普遍规律执着追求的宏观意识。”(王先霈、胡亚敏,2014:175)

本文选用了方路的三篇奈米小说,即〈问米婆〉、〈买乌鸦〉和〈长生店〉作为探讨文本,并以结构主义分析之。

结构主义的分析有两种形式,一是元素分析法,指注重表层结构(横组合段)和深层结构(宗聚合轴)的关系组合;二是视角分析法,指以叙事者的角度分析,而本文将选用视角分析法来分析方路作品。

热拉尔·热奈特在《叙述话语》里说过:“对‘观察点’提出修正,应当分清叙事作品和叙述者之间的差别”和“谁看与谁讲之间的混淆”。“观察点”既是分析的视角,分析作品时需注意叙述者或人物与叙事文中的事件相对应的位置和状态,或者说是注意叙述者或人物以什么角度观察故事。而聚焦视角类型又更细节地分3种类型,既非聚焦型、内聚焦型和外聚焦型。〈问米婆〉、〈买乌鸦〉和〈长生店〉皆属于外聚焦型视角,因为作者严格从外部呈现每一件事,只提供人物的行动、外表及客观环境,而不告诉读者人物的动机、目的、思想与情感。如〈问米婆〉的内容中叙述:“她问我记得上星期有一家属来问米,女儿不久前在街尾一间荒置的太上老君庙内被人奸杀,问魂的时候,看到我出现命案现场。 ”(方路,2017);〈买乌鸦〉内容叙述:“问米婆要我替她买两只乌鸦,而且要活生生的,她提醒我,只有在街场的福与长生店老师傅才可以找到念过咒的活乌鸦”(方路,2017);〈长生店〉的内容则叙述:“他神色呆滞,没有精神,看看四周没有人,把我拉到堆满棺木的后房,严肃问我:‘问米婆有说看到什么吗? ’我说,问米婆在吊魂时看到我出现在上星期女生被奸杀的现场。 ” (方路,2017)

从这些内容叙述观看,作者并无提供任何人物的思想或情感,只叙述了人物的外表和行动,是外聚焦型视角的书写特征。但外聚焦型视角的书写本身就有诸多限制,而这些限制所造成的空白为读者自行填补。

〈问米婆〉、〈买乌鸦〉和〈长生店〉可以个别独立地存在,因为每一篇文本皆有人物、情节和环境,符合写小说必须具备的3要素。然而,若将这3篇文本连着下来地阅读,就能发现这3篇文本的故事情节是连续性的。作者在创作时便埋下伏笔,将这3篇文本里的人物、环境、情节,以连环套的方式将3篇文本的内容环环相扣。这三篇文本里的主要人物有“我”、问米婆和长生店老师傅。作者从〈问米婆〉中先描写了“我”和一个要好的问米婆长辈之间的相处模式,问米婆在一天里告诉了“我”,她帮一家属被奸杀的女儿问魂的时候看见了“我”。故事写到这里,便会让读者开始设想“我”会不会就是犯案凶手,由此可以看出没有提供人物思想与情感的小说情节,容易让读者陷入想像。接着,作者在〈买乌鸦〉里铺叙情节,叙述问米婆让“我”到福与长生店帮她买活乌鸦,并提醒“我”只有福与长生店的老师傅才能找到念过咒的乌鸦。而且自从告诉了“我”她在吊魂时看见“我”出现在奸杀案的命案现场后,便经常吩咐“我”做一些特别的任务,并吩咐“我”不能张扬。在这篇文本里,作者运用“我”这个人物,牵引出长生店的老师傅,然而故事仍然留有空白。当读者看到这里,又会设想“为什么需要买念过咒的活乌鸦呢? ”、“问米婆为什么经常吩咐‘我’做些特别任务而且不能张扬呢? ”然而,〈买乌鸦〉的尾段又提到:“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交换条件,但我知道,乌鸦的血是施法时要用到的”这一段内容便告诉了读者问米婆和“我”之间的关系不简单,而“我”很可能便是犯案凶手,故才会跟问米婆有交换条件,这让读者感觉对上一篇〈问米婆〉文本里所猜测的真相接近了一步,故事发展到了高潮。然而,作者又以〈长生店〉作为尾篇,运用“我”把情节叙述又环扣到太上老君庙,把读者猜测的答案打破,为案件创作了一个新的疑点。长生店的老师傅把“我”拉到后房,严肃地问“我”问米婆看到了什么,“我”只告诉了老师傅关于问米婆说吊魂时看到“我”出现在命案现场。但作者在尾段时却描述:“那时,我因抓了大半天的野鹑,憋尿,在太上老君庙旁的茅草芭解决。但我没告诉他,解决半途看到老师傅从荒落的庙内走出来。 ”如此一来,读者又把凶手怀疑到老师傅的身上,但真正的答案是什么,作者却没有更多的描述了。

从结构主义的特征来看,这3篇文本皆摒弃了主体,标举各个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关系。小说的情节发展是由“我”、“问米婆”和“长生店老师傅”之间的互动联系着的,缺了谁的情节都无法组合成连接性的三篇奈米小说。结构主义避免从作者的创作背景或心态去理解和解释文本,且不存在对作品作出历史、道德和美学的价值,只注重文本的叙事结构模式。方路〈问米婆〉、〈买乌鸦〉、〈长生店〉就正适合用结构主义批评做分析,奈米小说的结构形式本就是一种价值,是一种特殊的小说存有形式,而且用词简炼,寥寥几句便刻画出来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方路将三篇奈米小说的人物、情节互相连接,把情节发展得有高潮、起伏,更是这三篇奈米小说的玩味之处。

(南洋文艺,31/1/2019)

寻觅

【小说】碧澄

来到这儿已有大半年了。气候没什么不同,四周的人却完全不一样。他布韩立只认识苏穆尔,住在龙目的老朋友。原本不太相信这个认识已相当久的朋友的,却不知怎样后来就跟着他过来了,或许对方提出的理由甚有说服力吧。

“当然是迪拜最好,美国也不错,但我们有什么资格、条件?马来西亚就比较容易。我们这鬼地方,没有天然资源,缺乏就业机会,治安不良,天灾又随时会降临……”

瓦地是个好女孩,人善良,又长得美。两人亲密来往,已有3、4年了。地方上其他这样的男女,早就结为夫妇了。他不想她吃苦,一直想着:多存点儿钱再作决定吧。

她每天只是淡扫蛾眉,见了他,两边脸颊上两个深深的酒窝陷得更深,他真想把树叶上留存的露珠缓缓倒进去;左唇上一颗乌黑的痣向上轻扯,他幻想那是一只特别的昆虫,从天外飞来暂时栖止在那位置上。

离别前一晚,他做梦也没想过会发生这样的事儿。她趁父母不留意,用劲把他拉到屋后的蔗丛中。

“给了你!”他忐忑的心稍微安定下来,她已解开上衣,并不扭捏作态地说。苍穹洒下的清淡月光,让他第一次看清楚她细滑而毫无瑕疵的胴体。

“不后悔?”

“那是迟早的问题……我等你回来……”她细微的声音略带颤抖,但说得十分坚决。

他的脑海出现两个男子的面孔。一个是村长的小儿子,脸上的每一寸肌肤几乎都包含邪恶;已经有两个妻子了,见了她,双眼就好比金鱼那般突出外头,舌头伸出向左右不断地舔,十足是个魔鬼的化身。另一个是苏穆尔,表面上很正经,也还是个单身汉,可曾经亲口向他比较过不下5个天真少女身躯的异同,并总结说“男人何必让妻子捆绑”?难道苏穆尔就对她没有猫猫之意?而且下手的机会多得很。他俩分开之后,苏穆尔却不时回来找亲友,顺便为公司“拉线”,从中抽佣。

就因这矛盾的心理,他把责任推了给那个该死的男人,而做了那件他认为是罪恶的事情。

“你可能会怀孕的。”他浑浑噩噩地在她耳边说。

“那更好,我想做妈妈已经想了很久了。”

“很多人投诉,LDP 8公里处有个大洞。今晚出动,你要不要去?“苏穆尔问,立即补上一句:“双薪……你不去,我找别人去。”

“为什么不去?一个月难得有一两次这样的机会。在家也没这么早睡得着。”

“思念未来老婆了吧?多想只有伤身,不如在这里另找一个,可能更好,更美的。如果耐不住,跟我去找一个来解决。”

“没钱……也不想犯罪,对不起她。”他不经思索地回答。

“哈,好一个圣人。说不定人家早已投到别个男人的怀抱了。”对方讥笑他。

“她不会。”

“可能跟人逃到其他的地方去了啦。”
“为什么?”

“你没看新闻?没听人说?昨天凌晨龙目发生6级大地震?”

他摇头,一面睁大眼睛,等苏穆尔继续说下去。

“十多个人死了,百多个人受伤。”

“我要回去看看。”

“你傻了?你这个时候回去,能做什么?白白花钱。你钱太多,没地方花?让我打个电话回去问问,希望我们两家人平安无事,不就好了?”

“喂,你先下车,准备东西补路。”驾着装有调好了柏油的卡车的苏穆尔对布韩立说。

就在这时,苏穆尔的手机响了。他拿起手机,专心地听着并回话:“唔……唔……家人没事,那就好,布韩立的家人,也没事,唔……瓦地,她怎么啦?哦……我告诉他……”

“她怎么了?”布韩立气急败坏地追问。

“受了重伤。”

布韩立跳下车,就马上走到卡车右边去,打算搬下那架震土机。他忘了把几尊红色的塑料柱摆出去,让后面来的驾驶司机留意。一股强大的力量突然透过他的内心传到他身体各个部分,他只想到开动车后平稳放着的那架震土机把从车上溜下来的黑咕隆咚还冒着白烟的柏油在地面震动、压平,压去他心中的不安与忧虑。

“砰!……”

一辆疾驶而来的轿车来不及刹车,直撞过来。苏穆尔从右边跳下车,只见布韩立被夹在两辆车的中间,断断续续地喊着瓦地的名字。

(南洋文艺,31/1/2019)

围巾

【诗】陈奕进

缝衣针掉落在地面上
比沉入海中更挑起了恐惧的毛线
那是不可拉扯的,不可
试探的
危险尽头

总以为有个结局就能平息
缠绕命运的悬疑
毒蛇暗地里吞噬尾部的眼神
像立誓烧尽时光的烛火
受到酒杯空旷的耻笑
那种我是世界之最的自满
将流干所有温暖

也单纯的想把话说到对方嘴唇里
再小心翼翼地编织一双翅膀,越过
室内随时触发疼痛的玻璃,时候未到
舞曲断了节拍,锁住所有门内门外的脚跟
踮起步走的时候,宁静是值得纪念的小事
捧著那经历失去的相框
学习成为一扇窗,或一幅装著冷墙的抽象画
共同陷入解释学中开叉的风寒

又到了符号的末端
碎片的废墟冰凉地抵住
诗人颈后

(南洋文艺,31/1/2019)

老房子的童年

【散文】纪湘怡
     
老妈常对我们说: “ 你们的老爸最让我满意的就是买到这所房子!”
     
 我们住的房子已经快年过半百了,大家都说它是老房子!
       
我们的老房,屋顶早已被风雨腐蚀褪下了明丽的色彩,只留下岁月的斑斓刻画在白墙上。从远处看,老房子后面高高的竹林,好似一个翠绿的大屏障,格外抢眼,在阳光的照映下,老房子和竹林呈现出一幅美丽的图景,简朴而亲切,宁静而柔美,一缕温馨。
     
由于这儿的老邻居好多都跟随自己的儿子搬迁到新的住宅区,住在更华丽的洋房。老爸也曾经想过要搬迁到新区,但是老妈不要。其实,我们都了解老妈的眷恋,因为我们家的一花一草,装修设计的一砖一瓦,都是老爸老妈花了45年的心血,慢慢地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念旧又痴情的老妈又怎么会舍得搬家呢!
     
再说,这个住宅区靠近菜市,又是小商业区,各行各业都可以在这儿找到,从吃的、穿的、用的、必需的、消遣的、娱乐的、奢侈的,甚至高档的商店都具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居民们不怕没地方去,只怕口袋里没钱花 !
        我的家不是什么豪华洋房,只是一间旧式的双层半独立。老爸当年用了一万八的政府贷款买下了这所房子。1972年10月,我们一家人搬到这儿,四周都是一片荒凉的椰林,椰树成片,椰姿百态。当时,住在大山脚鱼池的祖母,对老爸在这种荒野的地方买了房子,非常的不满,不停地唠叨老爸! 但是,对老妈子和我们四姐弟而言,这个家就是我们的乐园,一个安乐窝!
       
我们家房子客厅比较宽大,三面墙上都有窗户,墙面的最上端还设有几个通风口,所以,房子非常的凉爽。还记得小时候的我们并没有开风扇的习惯,而我们姐弟四人,最爱躺在客厅那滑滑亮亮的洋灰地上,凉凉冷冷的,舒服极了!
     
20年前,因为要给儿子娶媳妇,老爸老妈决定把洋灰地给敲了,改铺上地砖。老妈非常不舍得这一屋子的洋灰地,因为老妈每天辛勤的抹地,已把地面抹得又光又亮,犹如镜子般明亮。
         我们家房子楼上的地板和墙壁都是木板的,当时的木材料都是非常坚硬的檀木。每天晚上,当天气转凉时,木板就会发出响声,感觉好像有人在楼上! 开始时不懂原因,后来长大了才懂原来这是由于木板热胀冷缩所发出的声音,
       
我们的家从前不会有楼下凉爽,楼上闷热的情况。小时候的晚上,我们是没有开风扇,只开窗就睡觉了!半夜还会被冷醒,得爬起来盖被呢!遗憾的是,这种情况已成为过去。唯一不变的是每回大热天从外边回来,一走进家里就倍感凉爽,非常舒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老爸老妈坚持不肯把楼板和房间墙面换成洋灰的,只是增设了隔音墙。
     
我们家房子前面有一小块空地,老爸老妈曾经在这儿种过柚子树,小时候的我们,不止爱吃柚子,还时常把柚子皮当帽戴! 几年后,老爸说因为柚子树老了,结出来的柚子又干又涩,味道不好,就改种杨桃树。小时候的我们也吃非常多的杨桃,母亲从来不把杨桃切成星形,反而是顺着杨桃的形状切成长行。但是,杨桃树惹蚂蚁! 老爸忍无可忍,就把树给砍了!
     
我们的房子旁边也有一小片的空地,老爸老妈也在空地上种过人生果和木瓜树。人生果最好吃了,但是,也一样是爬满蚂蚁。所以,小时候的我们,常和蚂蚁一起玩,我们总爱看蚂蚁搬食物,看蚂蚁群工作。偶尔,我们这四个小瓜也会作弄蚂蚁,故意弄掉了好几块面包削,然后,观察它们如何招兵买马,叫来了一大群黑压压的蚂蚁排成一队,跟着它们走,观察它们如何轻而易举地就把食物搬起进窝里。
     
而这一片小空地也是我们和老妈在农历新年前一起制作糕饼的欢乐天地。小时候,只靠老爸一个人教书赚钱,当时的公务员薪金并不高,扣除了贷款和生活费,也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们买奢侈品。所以,老妈为了满足我们四姐弟的口味,会在农历新年前,自己制作各种各样的糕饼。这时候的我们最开心啦,有得玩又有得吃!
     
我家篱笆外也有一小块空地,老爸也曾经在这儿种了一棵柠檬树。当时结了满树的柠檬,黄黄的果实,非常诱人! 但是,柠檬酸酸的,没人懂得欣赏,当时更没有人懂得柠檬的好处,送人都没人要! 所以,老爸又把它给砍了!
     
我家后面有块小小的荒地,就与我家后门隔了一条后巷。空地旁边斜下去5、6尺,有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小溪旁就是一大片的椰林。传说这个椰林曾经是日本时代的乱葬岗! 虽然听起来有点恐怖,但是,这一片大自然却是我们姐弟成长的最美地点,也是写满我们一家人45年来的喜悦,惊险和哀伤的故事。
       
老爸老妈开辟了这片荒地后,不止在这块空地上种植榴梿,红毛丹,菠萝蜜,凤梨和槟榔等本地水果。也曾经在这儿饲养了鸡,鸭,鹅和火鸡等家禽。
       
我们四姐弟总爱在下午时间到红毛丹树下玩泥沙,与小鸡小鸭一块儿长大。小时候的我们并不怕臭臭的鸡鸭粪便,常常帮老妈拾取鸡鸭蛋。红毛丹成熟时,老爸便爬上树上给我们采摘红毛丹。我们就在树下伸出双手,等着接过老爸从树上丢下的红毛丹。有时还被躲在红毛丹果实里的蚂蚁咬得满身红肿,但是我们还是玩得很开心。
       
老爸也种了一棵榴梿树,虽然它并不是特别的品种,可是肉质一等级! 它甜美浓郁的香味让人心荡神驰,回味无穷!很多人吃过了,都会在第二年问老爸还有榴梿吗!
     
榴梿飘香的季节,我们总在宁静的夜晚,常会听到“嘭”的巨大抨击声响而惊醒,是榴槤熟透掉落下来了。半梦半醒之间,飘来一阵阵浓的郁榴梿香味在空气中扩散开来,久久不散!
       
由于这儿有水源,小溪里有小鱼,再加上我们的果实和家禽,便引来了一群不速之客! 温顺的有松鼠,猴子和水果狸,总来偷吃我们的水果。可怕的有四脚蛇、蟒蛇、眼镜蛇! 总来偷吃我家的家禽!
     
开始时老妈奇怪为何近日来母鸡、母鸭生的蛋,都不见了!后来有一天,她在厨房做饭时,看见了一条黄黑的眼镜蛇正在吞吃鸡蛋! 吓得她赶忙把后门给锁上,无法专心地做饭!
       
一天,老妈对老爸说 : “ 我们的鸡鸭,三天两头就不见一只,不知道是不是被人给偷走了!”
     
于是,老爸就去买了两只大鹅,放到后院里。老爸说凡是有生客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 所以,希望借大鹅敏锐的眼睛,在夜里可以赶走所谓的 “ 小偷。
     
一天晚上七点多,老爸吃饱了,正在阳台上看书休息,突然听见大鹅嘎嘎嘎嘎的大叫了起来,赶忙找来手电筒往鸡寮里照,就照见一条蟒蛇正在鸡寮的屋顶上蠕动。老爸马上叫我们上阳台来看一看蟒蛇! 这时,老爸就想办法捉它,当老爸找来了一根长竹筒时,已经打草惊蛇,让它给走掉了!这是大家才知道了所谓的 “小偷”原来是一条大蟒蛇! 于是,老爸便准备了一根长竹竿,还在竹竿的前端用铁线弄个圈套,等待哪一天有机会把蟒蛇的头给套住。
     
一天凌晨4点多,我们被一阵家禽们的吵闹声给吵醒,屋内的狗狗也乱吠一场,我们一家人挤在楼上的阳台上,通过微弱的手电筒灯光照亮,只见鸡寮里一片混乱,鸡犬不宁,鸡鸭乱跑乱飞,大鹅朝着红毛丹树上大喊大叫! 老爸见状,赶忙把手电筒往树上一照,啊,是一条大蟒蛇卷在红毛丹树上,正在大快朵颐的吃着睡在红毛丹树上的鸡只!
       
我们4姐弟和老妈子被这个状况吓得躲在阳台的角落,惊慌地坐在地上!老爸见到这种情况,愤怒极了!半夜三更,走到后巷,手上拿着一早就准备好的竹竿,然后吩咐老妈从阳台上用手电筒照亮鸡寮,并吩咐我们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
     
勇敢的老爸伸出长长的竹竿,瞄准了吃得饱足的大蟒蛇的头,悄悄地将圈套给大蟒蛇的头给套上了!老爸虽然成功地套住了蟒蛇的头! 但是这条蟒蛇的力气可大啦!它用力地拉扯着,老爸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和它互相拉扯了近一个多小时! 我们四姐弟,看着老爸的一举一动,激动得又叫又喊的比手画脚!
       
早上6点,老爸和大蟒蛇都拉扯得没有气力了,蟒蛇就这样累垮在红毛丹树上。我们也搬来一张凳子让老爸坐下来休息。老妈也找来了老爸的老朋友,听说是吃蛇肉,喝蛇血的人! 他和老爸合力把这条蟒蛇给捉了,放进大麻袋里,并带走了!临走前,他们俩还和蟒蛇合照呢!
     
每一回看到这张照片,老爸就会滔滔不绝的说着光荣的成年往事! 而我们四姐弟就会犹如回到当晚的情况,说笑回忆!
       
说到这一段难忘的记忆,我们的回忆又不知不觉的来空地旁的小溪。
       
从空地旁往下走,就可见到一条让人着迷的小溪。小溪很小,是名副其实的一条小溪,浅浅的、弯弯的、窄窄的。溪流总是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它总能在炎热的夏天,带给我们阵阵的凉意。小溪中的水,长年不会干涸。溪流优美的水声是如此的恬静。雨天的小溪,溪水会暴涨,活泼开朗,偶尔也会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
     
这条小溪是我们小时候最喜欢的地方,我们常常会瞒着家人,偷偷来到溪边。
     
有一天刚下过一阵大雨,我们站在后院,听见溪水哗哗啦啦的流水声,开心极了! 因为小溪的水涨起来了! 每一回溪水高涨,小鱼儿们也会喜悦得纷纷跃出水面,在这里嬉戏。小溪不会因为涨水而变得浑浊,它依然清澈见底,仍然可以看见水底的石头和游动的小鱼。小鱼们在这水晶宫里游玩,嬉戏,热闹极了。
     
我们带了个小水桶,偷偷地往溪水的方向走去。来到溪边,我们便迫不及待的把脚伸进冷冷的溪水里,顿时一股清爽从脚到头,舒展开来,炎热的感觉立即烟消云散! 我们在这里自由戏水,捉小鱼,玩得十分畅快。正当我们玩得不亦乐乎时,突然,一条水蛇从水中冒了出来,吓得我们失声大叫,魂飞魄散,逃之夭夭!
     
从那天起,我们就不敢再偷偷跑到溪边去玩水了!
     
现在,小溪还是水汪汪的,蜿蜒而下,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而昔日欢乐的时光,如同潺潺的流水声,已去不再复返……。
       
我们的老房,是我们4姐弟人生的起点,也是我们生命的开始。家中的每一块砖,每一块瓦,每一朵花,每一根草,每一棵树都记录着我们从小到大的欢乐足迹。因为这个家,我们有了爱,因为有爱,我们才懂得了担当。

(南洋文艺,31/1/2019)

年味南洋


【散文】姚斌奕


岁末廿九,中马,某隆市大吧刹。

壹,客家

陈阿婆喘着大气,在早晨市场来回穿梭,她正忙着把过年期间要做的鸡鸭菜肉都给买齐。

街尾阿发养的猪,隔壁鱼档刚从渔船批来的马鲛,阿婆知道全菜市就属他们卖的货色最新鲜。她大声的议着价,打算准备个15人份的量,来做几道客家人最家喻户晓的家常菜,那些在厨房里传承了好多代的梅菜扣肉、木耳炸肉、算盘子、以及客家酿豆腐。

葱、姜、蒜、八角、料酒,各种香辛料混合炆焗,再加入砂糖精盐慢火逼入肉里,还有用刀背一下下敲出来的嫩鱼浆—徬佛只有这般慢工细活,才出得了最正港的客家烟火味。

她说:“只想一直如此年年去做,到有一天真的干不动,也期盼能为儿女们留下个前例,就算是没白当一辈子的陈家媳妇了。”

贰,闽南

也是同一个街市里,林太太正在边上的南北杂货行中挑着生晒辽参。她小心翼翼的盯着老板过秤,想说福建人家过年定要有道海参燉排骨,可千万要选些足斤足两的好货,不然做出来后胶质欠奉,到怕是会上不了台面的。

此外,干笋、冬菇、黄梨、沙葛、马蹄、萝卜、豆干、虾米、蒜子、五香粉、半肥瘦、猪网油、顺风鱼等等,则是必不能少,因为除海参外,还得炊鱼,焢肉,包薄饼,炒蒜仔,炸肉卷,焖笋片——多少代人都这么过来了,那规矩,可绝不能烂在自己手上。

恍惚中,一阵人声突就打断了思绪,原来是杂货行老板正在发话:

“林太,总共斤半!还要不要来点鱼鳔?跟海参一起燉是西北够补啦!”

“嘛是未歹,甲我秤一斤水的来!”

笑着吆喝,这从来才是年市上的主旋律。

叄, 潮州

水伯今年71了,但他的脚力还是一来既往的使得。从东路走到北街,他正马不停蹄的搜购着不同食材。

鲜贝、壳蚬、青口、竹炭、鲍鱼、生蚝、草虾、斗底鲳、肥瘦肉、黄芽白、金针菜、金针菇、老母鸡、嫩水鸭、番茄、咸菜、八角、丁香、五香粉……。

老人家一边买便一边迫不及待的验算成果,瞧瞧满推车的菜品,尤其那比往年都要大尾的鲳鱼,他想象着一家人围炉火锅,吃潮州蒸鱼,吃卤鸭,呷工夫茶——终于满意地笑了,看来今岁运气还不赖,会是个好年。

肆,广西

另一厢,来自文冬的玉姐亦在蔬菜摊前对着一堆芋艿品头论足。所谓桂东年菜四宝:芋头扣肉、广西酿豆腐、味念鸡、姜葱鱼,这些菜色皆讲究各有各味,而在她手里,则更是道道都自有秘方。

本地美罗芋,切片,是猪肉固定的配搭。

豆腐卜上方开个小洞,把韭菜花生肉馅酿进去,再加生抽调料开大火把水烧开,后转中火盖上锅盖慢焖,等到儿孙辈都到齐了,复才装碗摆桌,趁热分食——她虽读得书少,也知道有义务要留住那最后的传统人情,那老早即萦绕在山居地区的广西年味!

伍,广东

“靓嫂,今年想煮啲咩嘢餸嚟团年啊?”

街角药材铺的伙计阿光,正向着老客户顺嫂随意扯淡。

一个从怡保移居过来的番禺主妇,她的满份心事当然都落在广东大菜上。

“什么发财好市、横财就手、哈哈大笑、腊味煲仔饭、鸿运捞生、清蒸海上鲜……”

这意味着她得准备的原材料可不少,其中蚝干、发菜、猪手、明虾、腊肠,腊肉、腊鸭、鲩鱼、东星斑、荞头、酸姜、等等等等、不得不说,广府人对年菜实在讲究,不仅意头要足,刀功火功调味总归样样不落下,但近年来,这样浓重的传统味似乎变得越来越断代、毕竟只是浸发海味便足够耗时了,尤其似顺嫂那般在厨房里忙活了半辈子的老人,也许多过几年就慢慢该退下帷幕,想到此点,伙计阿光忽就有些小惆怅,是担心再想吃广东老菜团圆,兴许往后都得到酒楼去了。

陆,海南

然而,寻思买年菜的也不只有上了年纪的老人家,虽不多,但年轻面孔到还是有的。

比如站在活鸡摊前一筹莫展的成哥,一个40不到的青年人,因一直都在操持年夜饭的老母亲于去岁过世了,兼加妻子向来血压偏低,晒不了猛毒日头,所以身为长子的他,春节买菜的任务便落在了头上。

拿着老婆给列下的清单:“肥鸡、一对红枣鱼、香米、长蒜青葱芫荽辣椒子姜、斋料、白菜、包菜、冬粉”,他知道自己得买些什么,更知道自家年菜里最少不了的便是一道海南鸡饭团与一道杂锦斋菜合家欢;那旧日母亲一板一眼揉来,一分一分慢煮,象征阖家团圆,代表礼敬神明的佳肴美食。

可他却不清楚该如何去挑选上述食材,还所幸华人菜市都有种不成文的人际惯例,唤做“街坊街里”,也即是几十年的老相识,彼此知根知底,我卖你东西就肯定得卖上乘的,故而一转眼,老板便已把两只肉鸡处理干淨打包好,推到成哥面前。

望着熟悉的场景,他学着母亲当年的口吻,弱弱地说道:

“家里人不少,再多给两副鸡肾啦,要来配油饭团吃的……”

老板愣了一愣,笑笑点头,他徬佛又看见了已去世的老顾客。

那重叠的身影,那不变的传袭。

柒,福州

回程取车的时候,路经粮油摊,成哥凑巧就遇上了隔两屋的张阿姨。

一个母亲的生前好友,一个打40年前便从东马诗巫嫁过来的福州女士。

她一见阿成即声声问好,且还扬了扬手中的一袋子幼面线,说到:

“阿成啊,过年时记得来拿碗‘红酒面线’回去给你孩子吃,跟你说噢,煮鸡汤用的红麴酒和红糟可都是我自己酿的,加水煮蛋吃了一定快高长大!”

是啊,那盛满吉祥寓意的红红福州菜,成哥几乎每年都会从张阿姨处尝到。除了面线以外,红糟鸡、酸辣鱼鳔羹、福州肉燕等等这些古早味,多少年来她都一做就是一桌,尤其是闽家名菜“佛跳墙”,一堆像是鲍鱼、海参、鱼翅、乌鸡、金华火腿、干贝、冬菇、花胶等等珍贵干货,全都得在发好后,分别经煎、炒、烹、炸,再分层放入瓮中煨至滋味融合——这道华丽大气的汤品,吃的不是家常,却是人们对新正头的珍而重之。

捌,团圆

年三十,除夕,各门各户。

这天,空中下着小雨,屋檐下的各家父母兄长,从一大早便守在家门,盼着远方……

儿孙弟妹们听说皆已在路上,外国的,别州的,邻近的,几乎人人都往家里赶。

他们压抑着兴奋,就待齐人后,备酒泡茶端菜,然后用自家方言喊上一句:

“开饭咯!”

新的一年,静悄悄的,无论顺景逆境,它终究在口舌间,祝福中,春风里——似朵木槿一样,于漫天烟火下,绽放了开来。

         
书于农历己亥年前夕

(南洋文艺,31/1/2019)

方路〈菩提树〉、〈兰若寺〉、〈断掌女〉的二元对立之瓦解与解读

方路《我是佛》

【评论】郑宇航(拉曼大学中文系)  

方路《我是佛》收录了其在2013至2015年间的奈米小说。方路利用了普遍对〈菩提树〉、〈兰若寺〉、〈断掌女〉三者的认知,刻画了一幅文字含义与故事截然不同面貌的奈米小说,瓦解了结构主义所认为的绝对二元对立。文字意义的不确定性,正是解构主义所认同的理论之一,并由此延伸出了文本没有固定不变的终极意义这一核心观点。

〈菩提树〉中菩提树原本被认为是洁净与神圣,佛祖释迦摩尼悟道之处,被扭转成欺骗与不祥,女同学母亲上吊自缢之处。这与权威解释相异,并与罗兰巴特所认为的能指与所指的区分不谋而合,同样是菩提树,其代表的含义却非常多元。菩提树的普遍认知被瓦解,可以被诠释为善或恶、圣洁或不详、生或死、真挚或欺瞒等任何一种。对于一般人而言,菩提树是善与圣洁,但对于经历了母亲死亡的女同学而言,却大抵是恶与不祥。菩提树的形像在文本中并非绝对,是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变化且具有流动性。由此可见,二元对立的关系被瓦解,虽然依旧对立却非绝对。这种流动的对立扩大了故事的张力,同样的事物在不同人的眼中出现了不同的解释与理解,而这种差异不应该被消除,反而应该被正视并反思。从故事中更深入去看菩提树隐喻中的转换,不难发现善恶间应该平衡对等的状态,实际上却以恶更为强烈


方路的〈兰若寺〉又别出心裁,消解了更多面的绝对对立。男女强弱的对立、人妖善恶的对立、经典通俗的对立等。这种对立的瓦解是借由经典的存在而产生的。一旦把兰若寺换成其他的名字符号,故事的张力将大为削弱。“语言是自由嬉戏的领域”(王先霈,2005:172),方路是借由依托《聊斋志异·聂小倩》,借由对兰若寺的认知,进行了一场文字游戏,将二元对立瓦解。更巧妙的是全篇不着情爱二字,却让人想像无数悱恻缠绵的人妖之恋。善恶原本对立,但是因为爱情而立场转换,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可以看做是高僧拋弃妖女的典型善恶不两立的爱情故事。强弱之别在文中也是一种流动性的变化,原本强势的男性高僧却败给了力气弱势的妖女,而原本代表着善良正义的寺庙兰若寺,也成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的邪恶死亡之地。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一种理解并不是基于方路的〈兰若寺〉,而是因为文本的互文性。读者必须阅读《聊斋志异·聂小倩》才能明白方路文中留下的许多空白


方路的〈断掌女〉是三篇中最短的一篇,但也最为令人玩味。文中的动静对立,即看书与磨刀事实上体现出的是一种张力。同样的情况所进行的活动却不一样,其中是经历了历时性的变化而动静对立正是在时间的流逝间发生了转化,而非全然对立。事实上从文中的三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动静之间的转换是进行了无数次才导出最后的断掌结果。但这篇〈断掌女〉相较于前两篇而言,其特别之处在于意义有更多种可能。结尾是以“寂寞的时候,她给老公看断掌,这次分开两截的掌,还沾着血。”(方路,2017:258)结束,带出的可能性与意义有至少3种。其一是女人伤害了老公;其二是女人自我伤害;其三是女人伤害了另一个人。第一种可能性代表女人爱极生恨;第二种代表女人爱老公胜过了自己;第三种既代表迁怒也可能代表反抗。整体而言其意义是复杂的,可看作是对男性霸权的反抗,可视作是对爱情的控诉,也可当做人性的探讨。我认为对文本的解读还是归于读者,哪怕那是作者的解释与初衷,既不应该因此消除自己的看法,也没有向作者找寻答案的必要。这是因为文本中心论重视文本内部世界的文字世界,多于重视文本外部世界的社会历史。

从〈菩提树〉到〈兰若寺〉再到〈断掌女〉,文本意义并不是不变的终极意义。〈菩提树〉可以是对生死的探讨、对被欺骗的同情、对死亡阴影的探讨甚至可以是人性善恶的探讨;〈兰若寺〉则大抵可以是对男女地位的批判与嘲讽、善与恶判断的探讨、守护与摧毁的探讨甚至可以是性的探讨;〈断掌女〉则更为微妙,可以是情感的探讨、人性的探究、哲学的思考、对男性霸权的抵抗,人的本质的探讨甚至可以是对爱情是美好这一假说的否定。上述的论点以罗兰·巴特的“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能完美概括。绝对的答案并不存在,哪怕是被奉为真理的事物,也不过是人类基于自身对事物的认知,用自己所能理解的方式进行诠释。历史的车轮已经证明了许多所谓的“真理”不过是一种暂时性的权威说法,随着人类对世界与自身认知的加深,对“真理”的解释必然会被更动修改。这是因为语言的局限性以及人类对事物认知的方式,无关“真理”本身。总而言之,文本解读的差异性不应为了达成统一而被消除,反而应该容纳这种差异性,因为正是这种差异性才导致了文本的多元解读与更为饱满的内涵。

(南洋文艺,31/1/2019)

恋旧/游行/杀手没有天空/好朋友

【电影极限篇专栏】棋子

1. 恋旧
--"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岩井俊二《情书》

因为一时粗心,手机落在早餐店,回头再也寻不回。

我很郁闷,用了公司的电话打给前任诉苦。

他问我,手机里朋友与家人的联络号码还在吗?我点头,号码和相片都存在云端。他又问,你的手机现在值多少钱?我说不值一文了,虽然当时价值不菲。

那你又何必伤心呢?

放工回到家里,什么家务都不想干,随手取出一片黑胶小心播放。斜瘫在沙发,静静聆听。

不经修饰的老歌,声线如风穿越山林;和音与伴奏,千回百折像云绕着山峦;我犹如亲临演唱会,感动流泪不已。

(电影简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UO9W5HVlY)



2. 游行
--观电影《骄傲大联盟 / Pride》有感

德士刚好经过同志游行的街道,交通特别拥挤。

今年游行队伍人数颇多,奇装异服更是吸引大众的目光。

司机摇头说:“你看那些穿小内裤的,还露屁股,穿了等于没穿啊,真是伤风败俗。“

坐在后头的游客笑着回答:“其实是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坚强,年纪越大越多东西看不顺眼。我很羡慕他们的无畏,那是我们再也寻不回的赤子之心啊。“

(电影简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Ih0v7nQcXw)



3. 杀手没有天空 
--观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 / Léon,The Professional》有感

杀手也有做杀手的原则,那就是不杀小孩。没有人会觉得不公平,仿佛人活得越久,后悔的事就做得越多,而这可是一个很好的借口来结束一个人的生命,也让他的存在更具使命感。

今天受某富商夫人的委托,执行枪杀一位女人。他从不过问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或纠结,只求钱财。

备好枪一个人走进电梯,正要按23楼之际,那个要被他杀的女人忽然闯了进来。

一霎间,他看到女人的身后出现一片蓝天,还挂着一抹明媚笑容,和挺着一个大肚子。

他开始分类标签:是情妇吗?是孕妇吗?

自我意识抬上头,忽觉一阵心慌。

(电影简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csirofJrlM )


4. 好朋友 
--观电影《浅坟 / Shallow Grave》有感

村里有十位好朋友,每个月每人都会支付1百元,叫其中一位投资者去镇上买彩票。

赌了六年,小奖倒是赢了一些,大奖总从他们身边擦肩而过。

到了第七年,幸运之神眷顾,让他们赢得首奖;每人可以分得30万,有说不出的快活。

问题来了,只有一张彩票,要写谁的名去兌奖?

“当然写我的名字,因为是我去买彩票的。“

“不行不行,我已经计划买一些产业,到时税务局的找上门来,该怎么交待?“

他们一人一句争吵了起来。

(电影简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bxNej_MJlw)


(南洋文艺,31/1/2019)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Conference Pear


翁文豪【时间簿子】

他来了短讯:你喜欢吃的Conference Pear(贵妃梨)继续跟着阳光不断在膨胀,希望2月中旬你就有机会可以吃到这一季的收获。
先生Timaru家后院种有许多的果树,包括了我爱吃的贵妃梨。入秋的纽西兰是水果的丰收季节,2月中旬我们将一同回到Tekapo村庄小住。我离开小村也一年多了,转转晃晃又是新的一年,又逢这一季的贵妃梨成熟的季节。
喜爱吃贵妃梨因为果肉扎实爽脆,且有特殊的果香。虽然果实外表朴实,一点都不让人动容,我却不觉得我另类,一厢情愿。
前年我终于将我疼爱的贵妃梨纳入我的创作,成了自己创作上的另外一个面貌。
我的从容,完全不会在乎别人的喜欢和接受,那是我与它的味觉与精神价值。

19/1/2019 石头的空间

(商余,30/1/2019)

漫谈零售业

木羊【小块文章】

两个操着美国口音的华裔年轻人走进来,态度嚣张并高声问道:多少钱一件?我答道:25元。其中一位大叫:为什么这样贵,那边才卖10元!我平静地答道:那请到那边去买。
为了应付一些不讲理的顾客,我会尽快打发他们走开。一来避免浪费时间,二来省得影响其他顾客。而且恤衫的品质材料不尽相同,不能只看价格而不看品质。
我们出售的恤衫都是全棉的,可以比美同类名牌产品。价钱也写在橱柜上,明码实价,多年来都没有问题。但有些人,不知是个性还是其他问题,喜欢讨价还价。讨价还价不但浪费时间,而且对大部分不讲价的顾客不公平。
老二不喜欢顾客讲价,有时会责骂顾客。这种态度虽然不对,但可以了解,因为顾客众多,不容浪费口舌。我比较容忍,会尽量解释。

顾客多样

有人认为零售行业,单调苦闷。但我的看法相反,觉得非常灵活有趣,应付不同的顾客需要有不同的销售技巧。买卖同时可以看到不同的品性,是了解人性最好的场所。从业员必须有耐性、外向并且喜欢和人沟通。零售业现在已成为一种专业,一门学科,有很多论著。业界人士也成立了专业团体以提从业员的专业和服务水平。
营业员最喜欢碰上的是豪爽的顾客。这些顾客,问了价钱之后就马上选购,不会斤斤计较也不会吹毛求疵。但不是每个顾客都是这样豪爽的。我招呼过一个顾客,她花了半个小时,选了这款那款,结果说不要,拍拍屁股走了,我也无可奈何。
零售业面对的一个大问题是店铺盗窃,大商店也不能倖免。我碰上几次。有一次,顾客没给钱,乘人多忙乱的时候溜了。有些不诚实的顾客,选了6件当5件,多拿了一件。被我发现时,她就会说算错了,我也不能说她什么。

I am free

应付顾客的时候,有时也可以轻松一下。当顾客问我有没有免费赠品的时候(Any thing free),我会答道:I am free( 我是免费的)……。顾客一时楞住,不能及时反应过来,我接着说:Free for dinner (得空吃晚饭)。于是大家都笑了。英文“Free”有两种解释,免费和得空。我不是想吃顾客的豆腐,只是想开开玩笑,让大家减压。幸好至今未被人投诉性骚扰。
在欧美地区,销售旺季在12月,这是圣诞和新年季节,一年40%的生意要靠这个季节。菲律宾人大多信奉天主教,他们庆祝圣诞节和新年,所以我们当月的生意也最好。

(商余,30/1/2019)

在家千日好


文戈【日子河流】

开年第一天就收到珂妮的信息。她写了一大片贴在我面子书上刚刚更换的风景照底下。照片中我坐在海边背着夕照,镜头前岩石垒垒,远处积云朵朵海天一色。寒暄过后她说,问你一下,你们怎么老是在旅行啊?从来不在家的吗?我几乎可以看到珂妮一贯的戏谑眼神。刚换过日历呢,岁末的狂欢与酣醉或还有些许残留,然而回到具体的生活当中,想的自然是实在的事:在家,或不在家。

真实也不真实

其实每个人多数的时间都在家,或在工作 。除非以旅行为生计,谁能一天到晚在外游荡?不过那问题自然也是珂妮的修辞手段而已。大家都知道,面子书上飘过的照片和信息,不过就是日子巨流中一沫小泡泡,也许真实,也许不真实。社交平台上总有人晒恩爱、晒美食、晒旅游,晒那些只有自己在乎而即将成为日后隽永回忆的霎那。这些小浪花,或许有人刚好经过瞅着,或许永远沉入虚拟世界隐秘之处。珂妮刚好就看到了。
是的我们常常旅行,但是更爱在家的日子。宅,是我的理想生活!古人不是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朝难”吗?可是现代人再难也要出门看世界。社交媒体老在散布箴言隽语呼吁人们必须及时旅行,免得走不动的时候才后悔。大家都不愿意后悔,旅行事业遂得以发展。对珂妮来说,旅行从来就不是她的菜,从未踏出国门她不觉得有何欠缺。
珂妮是谁也该说一下。美国亲戚,实际上是个早已从家族关系表上除名却从未消失的人物。她是我老公二哥的前妻,第二任。我和老柯在爱荷华结婚的时候珂妮还是二嫂,与二哥一起来参加婚礼。我与她年龄相近,一见如故。后来他们离婚了,二哥再婚,珂妮也再婚,两个孩子跟着珂妮生活。可以说二哥这两个孩子是珂妮现任丈夫抚养大的。二哥的第一任妻子我没见过,前面还有两个孩子。说来好笑,他4个孩子,都是后父抚养的,他呢,就抚养了现任二嫂与前夫的孩子。孩子们现在已经长大各自独立生活组织家庭,什么生父后父都无所谓了。我们还在美国大陆生活那些年,逢家庭聚会都会见到珂妮。漂移到夏威夷后珂妮曾说要到檀香山找我们,然后就听到她与二哥离婚了,之后很多年没有她的消息。几年前回美探亲的时候她带了现任丈夫和孩子一起出席家族聚会,拍大合照的时候她很识相不参加;大方地说,我来给你们拍吧。她的现任丈夫在一旁观看。那次见面以后珂妮与我就成为面子书朋友,常常就着一张照片就聊开了。

大美国心态

珂妮对我们在“美国以外”的生活非常好奇。她一辈子都在中西部小镇居住,最远到过加州。她说过要趁我们还住在新加坡的时候来新加坡访我们,看看新加坡是怎样的。我当然知道她是说着玩的。她至今没有国际护照,大美国心态常常会不知不觉流露出来。很多与她一样的美国人,是永远不会觉得需要到另一个国家看看别人的国家是怎样的。一晃二十年多过去了,她忘了曾经提起要到新加坡来,倒是常常问我们什么时候再回去。
后来转去私聊,我告诉珂妮我们其实常在家。她在她家,我在我家,隔海遥望,互不思念,偶有调侃。元旦日开心当家鼠,重看N年前看过的翻译小说,玩穿越。不知天上人间,今夕是何年。记得洪晃有本书叫《无目的美好生活》,2010年出版的。书从大学图书馆借出,读后非常喜欢。一直想买没买成,后来也忘了。反正当时的生活非常积极有目的,充满了无法抵达的焦虑。当时感觉到,美好的无目的生活遥遥无期,洪晃的书提供了望梅止渴的审美情境。现在竟然抵达了,再说一次,在家千日好啊。

(商余,30/1/2019)

2019年1月28日星期一

让小孩到我这里来


孙春美【正好美事】

我坐在教堂底楼的空旷处,一群妇女正在进行赞美操。音乐缓缓流淌,大伙跟着教练操习,氛围很宁和。铁花小门栓被摇动,小诗恩跟着姨婆进来。一看见我,靦腆微笑走过来,我也笑脸迎向她,出其不意的,她双手张开拥抱我的脖子,我当然也把她拥紧。小头颅挨在我的肩膀上,那拥抱好有感情而且说了话,好像在问为什么那么久没看到你了。那个拥抱,至今还感觉温暖。
小诗恩刚参加主日学时,情绪非常不稳定,是极不容易合群、不容易安静学习的小朋友。如今感受她的成长,心中好欢喜。
另一个小孩是小紫惠。第一次探访她们,她的眼睛炯亮亮的看着我,眼珠子像乱窜的探视灯从头到脚打量我。嘴角是止不住地上扬,右脸颊的酒窝深深的让人一不小心眼神就掉下去。
一坐下来,她就不断地提出问题:“为什么你叫孙老师?”“你是老师啊?”“你在哪里当老师?”“你的学生是大人来的?”“他们会坏蛋吗?”从我的身分,她很快地把焦点转到我的一对耳环。那是好多年前在丽江买的,细铁丝拗成的两条小鱼,再用多彩绸丝缠绕,绚丽幻彩!这两条小鱼也让小紫惠问了许多问题,叽哩咕噜的,她妈妈忍不住就说出她的秘密,原来一直就想打耳洞。
后来她想参加教会的少年军,我在教堂等她和姐姐。一抵达教会门口,她挣脱妈妈的手,向我奔来,我稍稍弯下腰,我们就紧紧地相拥,像思念多时的老朋友,然后她在我耳边说:“孙老师,你今天换了耳环。”
这么敏锐的观察,叫人怎不惊喜?
我好想小孩如得鱼,让小孩到我这里来,洗净世俗的繁琐,擦亮每一天的心情。

(商余,29/1/2019)

蜡笔小新 教会我的事


梁一涵【小块文章】

年少不识蜡笔小新,懂时已是不惑之年。
小时候的每个星期六都准时守在电视机前观看蜡笔小新。总是被新之助无厘头的举动笑得我人仰马翻。父母亲总是阻止小孩观看蜡笔小新,理由是教坏孩子。因为小新是个会时常露出屁屁、最爱美女大姐姐、作弄正男同学……,小孩的逆反心理就会在此时出现。父母越不让看,我就会放学后相约到朋友家享受偷看觉。
上了大学后,课务繁忙,新鲜事物充满着整个大学生活,我已把新之助存放在童年的回忆里。最近,回乡拜访亲戚,陪伴小侄子看《蜡笔小新》。顿时,领悟不少。
小新教会我,快乐是自己的选择。即使每一天都会遇到不同难题,被美芽责骂、差使去跑腿,小新还是会嘴上抱怨,身体很积极地去帮忙妈妈,很快乐地结束自己的每一天;小新教会我,焦急没有用,只有用淡定的心才能沉着地完成事情。当与幼稚园的小伙伴在郊游时,不慎在森林里迷路了,小新还是抱着冒险的心情,享受一路上的风景,困难也会迎刃而解;小新更让我知道善良是一种选择。虽然他时常欺负“饭团头”正男,但是当朋友不小心把跑腿的钱弄丢后,小新毫不犹豫地选择把妈妈给的零钱给了正男。虽然知道自己会被美芽骂得狗血临头,善良的他还是选择帮助朋友。
也许现代父母还是会阻止小孩看蜡笔小新,但是请你们不要忘记他能够教会我们许多成年人都已忘记的道理。

(商余,29/1/2019)

旅行的意义


《极地恶灵》小说书影

李宣春【铁厨柔情】

在办公室饮水机前接水的时候,抬头望见墙壁的空白处贴了一张世界地图。一下子看入了迷,接好水,就在地图前一边啜饮,一边查看地名、寻找自己好奇的土地区块。
最近对小说《极地恶灵》感兴趣,故事是讲述19世纪中叶英国探险队航海前往北极,发掘新大陆,结果遭遇惊悚事故。嗯,到底故事里那些船只的航线是去向哪里呢?我在地图上任意地张望与揣想。然后想起了冰岛、雷克雅未克,那些将此地当作故事背景的电影或影集,偶尔为她添置浪漫、奇幻的缤纷色泽;也有时候,任其冰雪覆盖,封闭、阴郁、霜冷,死亡威胁如影随行。还有,奥斯陆、伦敦、克罗地亚,这些总是开启无限想像的地名,让人想好好挣一笔钱,然后收收行李就出走。

冒险换成享乐悠闲

初中那几年还有在上地理课,上得甚为快乐,高山、土地、山林、出入口贸易等等,认识这些种种细节总不以为苦。若是上高中之后没选读理科班,大概会有一番作为,未来也会朝其他方向前进了;但那是个重理轻商的年代,大人轻易草率地帮你决定去路。对于世界怀抱再大的梦,也得要有足够的资源,若是没有那点资源,我终将埋没在小小的城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有了能力,可以维生,可以出走,当初的地理幻梦蜕换成旅行消费;久远的天真的冒险奇想,而今只剩小资阶级的享乐悠闲。
从前,父亲在家也有贴挂世界地图的习惯。在贫困拮据中挣扎的日子里,墙上的地图彷佛为观看者开辟了一面窗口,可供张望,为生活加添一点关于自由的想像。与父亲少有的对话里,有一次,当他即将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工作,曾对我谈起那个他从未到过的地方。他说,那里很靠近澳洲,说不定有机会,不用工作的时候,有了一点钱,就可以搭机过去南边大陆走走。然而父亲始终没有成行吧。他在那块处于地震带上的岛国,看过海啸爬升袭岸,见识当地原住民与财团的冲突,而他自己只求多过几年苦日子,挣够了钱就抽身,换一个暴发户的梦来做。父亲没来得及把梦做好、做出来,就被现实碾压过去了。

在原处长期浮游

前些天,看了一支名叫《梦见村上》的记录片。这是一支以村上春树作品的丹麦文译者Matte Holm为主体对象的记录片。片中记录翻译者面对文本过程,出现的种种细碎繁琐;在专注处理同一位作者将近20年之间,她个人身上发生的一些变化。纪录片长度近一小时,节制、婉约、冷静,间中安插了村上小说中出现过的“青蛙怪”,作为与并未亲自出现在镜头前的村上春树对话的桥梁。我看得很着迷,心里起了些微但不过分的悸动。我从事与翻译有关的工作超过5年了,自知与专业的文学或科普翻译还有段距离。但因为翻译,我好像一直处在宛若旅行的状态。透过文字转译,我虽在原处,却长期浮游。

(商余,29/1/2019)

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回想菩提 ——为林清玄说几句话


●谭文信【悼念林清玄】

上个世纪90年代初,我在北马一间寺庙短期出家时,和一个刚认识的朋友聊文学,那个时候他强调林清玄的文字才是佛教文学,其他人写的都不算数;我才知道有林清玄这号人物。其实林清玄正是那个年代文坛的风云人物,早已获得十多种台湾文学大奖。他的作品《紫色菩提》、《如意菩提》、《清凉菩提》等菩提系列都是畅销书,我那个时候并不懂佛教也有文学创作这回事,就只是一个傻呼呼的三毛散文读者而已。
林清玄之所以会接触佛教经典,一开始其实是为了寻找新的写作题材,他的菩提系列爆红后,在接受一些佛教刊物访问时,自己这么说的。他当时希望通过阅读佛经,可以得到一些灵感,能够让自己的写作有所突破,可以超越从前的作品。
优美的文字三昧
作家与佛家这样的相遇,在当时还真的带来一个看似双赢的局面。林清玄得到了更多的写作灵感,不断有新书推出,佛教界也因为他的文字而意外的增加了许多信徒。
林清玄擅长把自己对社会的观察与对人生的体验结合佛教哲理,再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了一种非常优美的文字三昧,使他自己,也让佛教文学的空间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普及水平。然后他开始公开演讲,出有声书。也就是1994年出版《打开心内的门窗》有声书,当时狂销大卖,带动了一股有声书出版热潮。林清玄确实是一个创造这些奇迹的人物,而且堪称空前绝后。
接着90年代中期,林清玄因为婚变,形象受损,而转往中国发展。而林清玄后来在中国大陆的发展也还是有成就,据知他已有26篇文章被收录在大陆的教科书,知名度依然非常高,市场也可能更大。也就是说这个90年代风靡全台的作家兼心灵导师。到了对岸,发展的空间更大,变成“中国著名作家、教育家、禅学家、茶道大家”;尽管他在台湾已经失去所有的魅力!

主张柔软心

平心而论,林清玄是一个感性的散文作家。文字充满温情与爱,主张柔软心,希望能够包容一切。在性情上就是一个善良的文人;在态度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卫道之士。
1987年,国立艺术学院舞蹈学系演出舞剧《尼姑思凡》。剧情内容是描述女性修道人受俗念纠葛、想要还俗的心情。这个艺术表演当时引起昭慧法师不满,认为对佛教的比丘尼有歧视。昭慧法师投书媒体,号召佛教界阻止这个公演。这个事件也引起了当时新闻媒体的关注。
林清玄在这个思凡事件的立场,是认为没有去抗议的必要,在他眼中,这个表演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事情而已。林清玄对思凡事件的态度自然引起昭慧法师不满,法师因此写文章驳斥他。
林清玄那时可能是认为某个女性修道人思凡仅仅是她个人的事,与他人或宗教本身无关。隐晦的说,他大概也可能会认为他后来离婚再婚的事,应该也只是微不足道的个人私事。
事实证明,林清玄这样的判断是错的。毕竟那些迷他的粉丝是热情同时也可能是盲目的!而他大概也忘了自己同时是一个公众人物,还是一个心灵导师呢!

(商余,28/1/2019)

一定有一颗星 真正的存在着

林清玄(前排左一)与马佛青前主席锺汉源(中)、江子(后排右一)等合影。(照片提供/江子)



●江子【悼念林清玄】

2017年,在丽江的“猫的天空之城”概念书店带了一本林清玄老师著的《你心柔软却有力量》回来。
那是选取林清玄老师《温一壶月光下酒》、《黄昏菩提》、《生命的化妆》、《迷路的云》、《正向时刻》、《求好》、《有情十二贴》、《不是茶》、《柔软心》等48篇不同时期代表性的作品,温暖的文字让心柔软,却生发出力量。
林老师在《你心柔软却有力量》自序文中写道:“文章,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今(23日)晨读到林清玄老师22日在微博发布的最后一则贴文,写着:“在穿过林间的时候,我觉得麻雀的死亡给我一些启示,我们虽然在尘网中生活,但永远不要失去想飞的心,不要忘记飞翔的姿势。”
愿林老师含笑归去,心里载满柔美的月色,航向纯白莲华的故乡。
##  
林请玄为作者的《浩瀚星云》书中签名留字。(照片提供/江子)

“林老师,希望还能看到你。”
林老师说:“一定。一定。”
那是2001年林清玄老师为《浩瀚星云》新书推介礼而与星云大师前来吉隆坡出席记者会。
他为我那本的《浩瀚星云》书中签名,还写上这么一段:
茶味禅味
味味一味
诗心佛心
心心相印
我问林老师,40岁,还有梦吗?
林老师连连点头,答:“西方极乐世界! ”
##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书影(照片提供/江子)

星星在心上

“写作是我的河流,流过险峻的河谷、穿越炙热的沙漠;有时也有青青草地、或也有繁华似锦;我总是哗哗前行。
“每天每天,在银色的月光和金色的日照拥抱中,河流都映照出昔日的深情,我的笔从未停歇。
“我的笔从未停歇,是因为要与有缘的人分享感情、思想与境界。
“如果有人从小就读我的书,我希望他能不断的成长,成为温柔、细腻,有智慧的人。”
林老师在《我把星星点着了》序文如是期盼,他的内心有美丽的翅翼:“在所有的星辰中,一定有一颗星真正的存在着!”祈愿大家都能过着有缘有情的人生。
此后,星星不只在天上,也在心上。
这世界虽大,有缘的人必能相逢,若不能相逢于世界,也会在文章里相逢,或者在回忆中互相想起林老师文字的魅力,教会我们如何思考,如何表达,文笔清丽、情感醇厚又充满智慧哲理,独树一帜; 书写微小事物却道出生命意义,开启我们的心智。

(商余,28/1/2019)

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岸/成家

【电影极限篇专栏】棋子



1. 岸
--观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有感

他站在高楼顶端的墙缘,只要向前跨一步,一切就结束了。

墙脚忽然冒出一位老者,背着垃圾袋看似清洁工人。老者对他说:“我不会阻止你跳下去,不过等我先下楼你才跳,不然人家会误会是我把你推下去的。”

他目送老者的背影,不发一语。打开楼门之际,老者转过头喝道:“小子,你听完我说完最后一席话再跳吧。”

咳了一声,老者说:“以前,我常抱怨这个世界总是欺负老人家,到处找不到工作,最终只得选择年轻人不想做的。我想说的是,人因为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才会生起无力感。”

老者从袋子拿出一个铝罐,继续说:“你看到这不起眼的东西吗?我想,既然改变不了世界,那就创造这个铝罐的价值。”

(电影简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_tLp7T6U1c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y_CIO6H00Q)



2. 成家
--观电影《妈妈咪呀 / Mamma Mia》有感

她向我求婚。

我大惊:“你才30多岁,我还大你爸两年,怎么可能?你是在开玩笑吧?”

她不苟言笑地说:“我是认真的。当然心里早已知道你会拒绝,不过还是想碰一碰运气。”

她说相亲很多次了,就是找不到像我这样的男人。我觉得荣幸但并不代表该接受这份荣耀。

她倒不以为意:“不如这样吧,你可以捐精子给我吗?”

一年后,我在街角巧遇她。

她挺个大肚子笑说:“胎儿是女的。我拜托私人医院的医生,帮忙找个好男人的精子来受孕。”

(电影简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oWiTcO7dk )

(南洋文艺,24/1/2019)

大地回春

【因为咖啡专栏】黄建华


转眼大地回春
我们的春天在永不衰老的贺岁歌曲里
我们的春天在舞龙舞狮的锣鼓声里
我们的春天在红彤彤的灯笼装饰里
我们的春天在热闹演出的唐人街里
我们的春天在恭喜发财里
我们的春天在大鱼大肉饮胜里
我们的春天在腊味海味食髓知味里
我们的春天在柑橘年花春联吉祥如意里
我们的春天在新衣新鞋新帽新希望里
我们的春天在亲戚朋友好久不见里
我们的春天在赶不完的聚会说不完的老话题里
我和你的春天在一杯岁岁年年的咖啡里
我们的春天在忘年里

(南洋文艺,24/1/2019)

冬天写字保暖

【因为咖啡专栏】黄建华 


冬天保暖最好的方式是写字
然后画画然后弹琴
把诗写在你的画里
就有了琴瑟之意

读诗
让文字走出一段久远记挂的足音
清晰的思念不会轻易忘记
读出来就有了铿锵的回声

你的字体清雅秀丽淡静如菊
你画花草树木都有一种人间烟火的素简之美
一如小城生活恬静与安逸的个性

相约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
乘着岁月的速度越过婉转迂回的山路
去看那个与咖啡共饮余生的人

(南洋文艺,24/1/2019)

禅之截句系列

【莫待专栏】无花

插画:建德



之五〈无物〉  

树上不止一片叶子
他扫清地上落叶
         
树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
他清扫地上落叶


之六〈等待被填满的空〉 

总会摸到杯缘的缺口
花瓶中那朵凋零玫瑰还是香的
     
洗干净的杯子永远空着等水
让一口茶静坐于寂静

插画:建德

之七〈墙〉

一直往那堵墙碰撞
出不来进不去
         
他阖眼走过
那里从来没有一堵墙
         

之八〈他梦见黑暗中弄脏了自己的脸〉

醒来
打一盆水
用自己的倒影,净脸

(南洋文艺,24/1/2019)

爱的野兽

【散文】零度

不不不,从未想过要活得这样犬儒主义,所诠,我从来是自诩为伊比鸠鲁学派呢。好吧,我承认,这很可笑。为了暗示话语权的所有的主动权不落入诸君手中,我必须大胆地申告:今日,诸君拥有拙者的许可,可以擅自地嘲弄:中二病啊!还是中年期危机?——啊啦,中二病也好,中年期危机也好,每一个人不也以自身为世界的中心,把他者卷入进来么?

一个个呼唤爱的野兽。

如是,我在世界的中心,打开了跨平台的波形编辑软件,输入每秒32千比特率动态图像专家组1-音频层III,输出成每秒320千比特率动态图像专家组1-音频层III。是的,我会而且我是极其愿意地告解、谢罪,从这一时间点起,我就是音质造作的确信犯。然而,这样的造作陷阱,不也成就了诸君的日常?

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分明是知行予领地的诸侯,地方的宴会上同蛰伏了一个时代的食客们起哄,号百姓一揆,成一副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的架势,如此光景,要拙者是一方之主,怎能不胆颤心惊,早速发布大号令敕许食邑奉还?

然诸侯又怎可能轻易地让数年代的脂膏付诸东流?宴会上,诸君会也只能对酒当歌,自己暗示着再无须献媚,我就也是可以像那些诸侯一样兴旺发起来。绝对可以的。宴会上的日常。一种信仰的造作。只要握紧拳头、高喊口号,就可以成就诸侯,无视那些政经愈着的既定事实。一种民主的造作。不不不,像拙者这样的劳动者、一般庶民,或是那些备受蔑视的番仔,还是一时移住的外国人劳动者,才没有资格在那些藩里定住、苟活。那些高度经济成长期的集团的眼里,我才不是什么住人,只是例外状态,就裸命一条,唉呀,想攞就凊采攞走喇。

是的,我是。我是那些精英的正反对,我是愚民,才不懂什么斯拉沃热·齐泽克(Slavoj Zizek)、乔治·阿甘本(Giorgio Agamben)、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和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我只知道这世间,没有死者就够不上事件,有关当局才不会受理;肤色可以决定一个人的进路,尤其在路上;猿猴出没,住人的被害状况深刻?也无空头,地方环境事务所的专门职员和县当局干嘛要多管闲事?于是乎,在开发过剩和限外集落之间,我选择了成为道德感薄弱的恶人,我要控诉,我要借夏尔·波特莱尔(Charles Pierre Baudelaire)借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的话来飞白、控诉:你妈是猴子!你妹是猴子!你全家都是猴子!意气用事。是的,我是。反正,在这个节骨眼上,高喊住人万岁就可以了。啊啦,我可是唱着国歌就感动得想哭的住人啊!管他国歌是多少比特率多少赫兹,哭就可以了。对酒当歌,住人万岁!可我,这个选择了保守家园,而不是同为食事而破损私物的猿猴发展出友达以上,人间未满的感情关系的我,没有无视千万年的造化、敢于用爱来驯服的我,究竟同驱逐异族的诸侯食客们,又有什么差异?

无视也好,诈欺也好,谁是猿猴,谁是诸侯,谁是住人,怎样也无所谓啦。真正可怕的,难道不是什么也做不了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么?如是我说,诸君啊,要是诸君在地方上看见了日出东方时就开始蹦达于屋根上呼唤爱的野兽,还请务必温柔地善待它。那一只来自东欧的也好,东亚的也好,为了随时可以感情移入、假装好被害状况深刻的被害者,究竟是看不见、听不见,也说不出话来的猿猴,就是我。

是阿蒂尔·兰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吧。全部感官按部就班地失常。究竟,只要造作,谁也听不出来那十倍差异的音质。是的,那就相信元数据好了。说是320千,那就320千吧。让屋里响彻着每秒320千比特率的“该回森林去了吧”——啊啦,信着的世界是假的,哪里才是我的乌托邦?
反正不是这里。

(南洋文艺,24/1/2019)

火车站


【诗】黄国雄【图】曾益龙

你驻扎了多久
远处的山都看到了
月台下的砾石也听说了
屋檐上的月亮正惦念着……

(南洋文艺,24/1/2019)

隐题诗


【诗/图】建德

一畦新田  栽一季清丽艺文
路口迎来蜂蝶  也刮起燥热的风
上扬  唇角最温厚滤网
有如虹彩  静候风停雨歇

你(们)  始终是风景中那一道暖光

(南洋文艺,24/1/2019)

赌气/苦难的游戏

【旺记写诗专栏】邢诒旺

1.赌气

他们又用赌气的方式来相爱了
总是想静静,迫使对方发出
一些爱的秘密讯息

静到石头崩裂惨叫,静到海水干掉:
简称海枯石烂

静到天空长满野草,静到永不见面:
简称天荒地老

赌气的天荒地老,赌气的海枯石烂:
简称赌烂

要对方谅解自己
却不敢谅解对方

就这样把对方简化
就这样爱到全世界好像只剩下自己:
简称爱人如己

2018.6.27



2.苦难的游戏

关于苦难的游戏
你最忘不了
哪些恶作剧

2018.6.23

(南洋文艺,24/1/2019)

300年前画中的热带水果 您认识几种?

荷兰17世纪中叶名为《巴达维亚的市集》的油画。

韩学宏

  期待中的“亚洲探险记——17世纪东西交流传奇”终于开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展出至3月10日。笔者趁着4天连假,前往参观,期待对于南洋的殖民时期历史与文化有更深入的认识。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幅荷兰17世纪中叶名为《巴达维亚的市集》(East Indian Market Stall in Batavia)的油画,典藏于1640-1666年间,据传是艾伯特·艾克豪特所绘。知道是指巴达维亚的东印度市场的摊子,所绘为水果摊,摊贩的主人看来是位华侨,顾客中有位穿着纱笼,披着长发的华服妇女,妇女前有一只摩鹿加葵花鹦鹉。展场一旁有位到过东南亚旅游的看展者问她孩子说:“请说出画中的5种水果名字!”唔,这的确是这幅画作的主题,也是来自大马的笔者所留意的。
  
经过去背景处理的《巴达维亚的市集》油画。

  画面由右而左,可以见到吊挂着成串的香蕉,浑圆饱满的属于山蕉,较特别的要属图左榴梿用茅草叶呈十字的绑法,将榴梿绑束并在上端提柄处打绳结,以便提送,今日已不可见。为了让欧洲人由画中认识远东的水果,画家除了画出热带水果的外貌,还画了水果的剖面或剥开水果,以供更深层的认识这些水果。
  
如:(一)在成串香蕉下,故意画了蕉皮半剥,露出白果肉的香蕉;(二)在青黄不一的椰子中,对半剖开椰子,露出透明的椰水与白晳的椰肉;(三)所绘两颗波罗蜜中,其中一颗也是对半剖开,露出被利刃切开变白的种子与带褐的完整种子,在果皮边呈环状排列;(四)橘红的黄梨显示了当时未改良的果肉较酸,熟透才取食,3颗黄梨,其中两颗的冠芽已长到可以分株了,一旁也有齐切的黄梨,灵出熟透的黄果肉;(四)约6颗山竹中,已有三颗剥开,露出乳白的果肉,以及果皮内的凹瓣痕;(五)榴梿有3颗,都已熟到裂开溢味了,其中一颗剥开,露出两排白果肉;(六)皮已深黄的柚子,露出半切的红果肉;(七)画了近20颗的芒果,有绿皮有黄皮,乍看之下以为是马铃薯,因为纤维多,剖开呈现不易,所以画家以皮向上半剥,掀开熟黄的果肉来呈现;(八)成串10余颗的露菰,剥了一两颗皮,露出透明的果肉。无非是画家用心的呈现,对于300多年前的欧洲人而言,由陌生而熟悉的方式。
露菰(Duku)

时至今日,民智大开,知识流窜,无远弗届,要认识画作中的这些热带水果,除了画面左下的杨桃易认,红毛丹大概还有台湾游客知道,红色的野生莲雾约略可辨。然而,想要全数认识,也许只有南洋地区的看展者才能如数家珍的把各种热带水果分享完毕吧!尤其是绘在红毛丹前面的露菰、绿椰子旁的大水蓊,大概是热带水果达人才能辨识出来吧!

(南洋文艺,24/1/2019)
水蓊(Jambu)

从我的乳名“老汉”说起

【散文】刘谛

从小,记忆中,除了弟妹外,家里上下人等都唤我做“老汉”,包括佣仆、丫鬟、奶娘和父亲的部属。外人才会称我小少爷,当然也有人叫我“细路”的。

那该是我的乳名吧!小时懵懂,这样唤我,我应就是了,而且以东莞乡音叫来亲切,也就不求甚解啦。稍长,才知这是“老男人”的意思,心里是颇为纳闷的,问奶妈,她说是我母亲的吩咐,问妈,她笑笑,说:“几好听吖!……快高长大,长命百岁。”虽得不到答案,我也不好再问,只心里滴沽着:“过年时也叫我快高长大,生日都讲长命百岁……。”

再长些,发觉到3位兄姐和五妹都没有特别的乳名。我们出生时的名字都是父亲嘱他的幕僚师爷起的,全正经八百且颇有深意。他们的称呼只是在名字的一个单字上加个“阿”而已,如阿尧、阿柱等,我的却加了个“老”字,便被唤作“老汉”了。好奇心止不住就会胡猜,是我出生时一脸绉纹吗?是不哭不笑吗?是爱绉眉头吗?是苦口苦面吗……?耐不住又跑去问妈,妈摸摸我的脸说:“唔好乱噏(乱讲),你嗰时红粉花飞,唔知几得意!”

要入学校读书了,乡俗要起个“读书名”。家族的兄长们都是国字辈,但也真怪,到了我却又戛然而止,还是用回我出生时的名字。开学还未满月,便随家人移居香港,续学仍用原名,小同学间都是随着老师连名带姓的叫,听来是另一种滋味。而5个弟妹随后相继入学,和我一样,原名也就是读书名了。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老汉”这称唤,一直到我大学毕业由台返港后,母亲和兄姐才改口叫我的原名。我想,大概是我已明显地长大成人,六尺昂藏,且已到社会做事了,他们都不想把我叫老了吧!

我学的是化学工程,觉得任何变化或反应都应有个方程式,好奇的事总会想去探个究竟。又为“老汉”和“读书名”的事问了兄姐,他们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最终,还是在母亲和两位姑妈的口中零碎地探知到一些当年事,综合后加上自己的认知推断,得出了下面的因由。

原来我在婴儿期患上了白喉,在1943年,那犹是种极为严重的疾病,死亡率非常高;而且那时对日抗战方酣,药物短缺,我这小命可说是拣回来的。但治疗期间,母亲的忧心焦虑,病情的起落转折,和寻求中西医药和偏方符咒的急病乱投医,都非我成长后所能记忆和所能理解的了。那年代那病情,求神问卜可说是必然的事,应该是卜者的指示吧,在我的名上加了个老字,每人“老汉”“老汉”的唤,我便能逃过厄难直活到老了!而且这还是个天机呢,天机不可泄漏。噢!这不就是为什么母亲不正面答复我问题的原因吗?但爱子心切,妈还是说了句:“……快高长大,长命百岁。”

而关于“读书名”的事,我是虚龄7岁入学,那是1949年的9月初,当时,中国大陆的国军已兵败如山倒,4月,首都南京失陷;5月,上海易手;8月,长沙、福州亦相继弃守,广东局势更趋动荡飘摇。为官且是大地主的父亲正举棋难下,与幕僚们聚议频仍,那还有闲时管我“读书名”的事,母亲并未受过教育,也不想父亲分心,便嘱我以原名入学了。时逢乱世,我上学还未足月,父亲便安排部属与两位姑妈带着祖母、二姐、三哥、我、五妹和几位佣仆先乘船避居香港。随后,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1月,母亲带着周岁的七弟乘火车到港。12月7日,国民政府迁都台北,大陆全面弃守。难决需决,难舍需舍,父亲随即雇艘机动木帆船与数位部属带了财物离乡去国,沿珠江出伶仃洋,却遭逢海难,船毁,财物尽失,只父亲与一部属有幸获救送港。3天后,在广州培正中学寄宿读中三的大哥亦匆忙乘火车赶到。乱世浮生,一家人幸得团聚,其中况味,实不足为外人道了!但落难如斯,父亲又那有心情为我起个“读书名”呢?十年后他罹癌郁郁而终,才53岁。

岁月流转,时光恁冉,有了那乳名“老汉”,母亲却并未见证我的老态,她仙逝时我才42岁。但,妈您放心,事实上我已如您所切愿的,早已活到年逾古稀了。而在父亲安息时,我才刚升读高中三。爸,您虽然没有为我起个“读书名”,但在您的教诲和安排下,我也有幸在艰苦的家境下读到大学毕业了。取名、大学毕业、活到老,如今看来,表面上都是如许简单而又当然的事,但父母亲于其中的殷切期望、心血付出、劬劳顾复,又有谁人能晓?我又如何能报?

家事国事,几许沧桑变化了,老汉的足迹渐行渐远,经岁月的风沙后也已渐趋模糊。在导国他乡,夕阳映白头,那是幻化的彩霞,多少事都隐在往事或所谓的历史里了,留在心里的真情实意,又还能留得多久呢?

后记

我今年已76岁,但还是很怀念被唤乳名“老汉”的感受,父母兄姐皆已作古,如今能亲切地唤我乳名的只有在香港的大表嫂了。当年我在家境最艰困时,曾被父亲安排投亲在大表哥家,首遇表嫂时她称我“表少”,我不好意思,说:“叫我老汉吧,表哥也咁样叫。”她听后的奇特笑容我仍记忆犹新。我初中时住在他们家两年半,他们家境也只堪温饱,却承担起我一切的费用,那恩德我毕生难忘。表哥在8年前辞世,表嫂今年88岁了,我每致电问候时都会先说:“表嫂,我係老汉呀。”传回的总是爽朗的笑声:“哈哈哈!老汉啊,你真有心。”接着便是一连串的诉说如:“老汉,我老啦,但每日晨运……,老汉,我嘅仔女都好孝顺,你同佢换过尿片的阿文都64啦……,老汉,我最细个孙大学毕业啦……,老汉……”。老汉、老汉地叫得我心里暖暖的,那乳名,使我听得反而更觉年轻了,我真的是个老汉吗?是的,妈,我已真的是个长寿的“老汉”了。

(2019年1月完稿)

(南洋文艺,24/1/2019)

我的小志趣


黄康伟

近年来,台马两地都刮起了一阵小志(zine)旋风,无论是集体协作或是个人创作,小志不受特定形式拘束的风格,成本低,发行量少,都成为了青年表达自身言论及想法的媒介。

所谓的小志,又称为“同仁志”,顾名思义就是一群好友三五成群,互为读者及作者,共同创作及交流的平台。与市面上熟悉的杂志不同,小志一般将自身的作品视为“礼物”,而非商品,内容形式较为反叛另类,业余性质较强。杂志则较偏向市场考量,商业性质较强,作者与读者也有著泾渭分明的关系。

在台湾,戒严时期的党外杂志,如《夏潮》、《美丽岛》及《人间》等;戒严后兴起的独立刊物,如《岛屿边缘》及《破报》,其性质都接近小志,都有对抗威权的意识。如今,独立书刊与小志已经分眾,独立书刊较为倾向独立出版品,如《摄影之声》、《共志》等。
小志更倾向是个人制作的作品,这些小志创作者一般透过自身的脸书平台或是艺文空间,发售自身制作的小志,如“愁城”的《场景报告》及《BERSAMA》、“路熙”的《毒草》。除此之外,这些小志爱好者也会在每年的“天下第一小志交换大会”进行交流。这些小志制作者,偶尔也会将自己的作品摆放在书店出入口处的书架上,提供读者免费索取。

日渐兴盛的独立出版

回到马来西亚,小志的发行因语言而有不同的读者群。一般来说,马来文的小志圈子较中文兴盛,我国第一本小志也是以马来文书写的,即Joe Kidd制作的《Aedes》。而我国发行最久的小志也同样以马来文书写,即Nizang制作的《Mosh Zine》。上述两者的内容都有关此文化地下音乐,与上述提到的“愁城”,发行的小志主题较为类似。

而中文圈子则一直没有小志这样特定的概念,更多是文化性质的独立刊物,或是为了抵抗政治压迫而发行的出版品。《当代评论》及《学文》期刊更倾向前者,2013年选举期间发行的《向日葵》及之后发行的《当今峇南》则更倾向后者,有著自己制作,自己发行,甚至自己印刷的特点。2018年之后兴起的“业余者”及“亚答屋48号”,其出版的《知识份子》及《与他者共生》则是典型的小志。

我于2016年初开始推动“莱佛士花读书会”的成立,而“莱佛士花读书会”在如此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刚开始,“莱佛士花读书会”只是三五同好,阅读与分享马来西亚研究的平台。因缘际会下,“莱佛士花读书会”开始将马来西亚及新加坡的独立出版品引入台湾。除了在脸书上贩售,也将少量的书刊摆放在独立书店贩售。


发挥小志精神

除此之外,莱佛士花读书会也和台北的“灿烂时光书店”与新竹的“异乡人合作社”,共同举办关于马来西亚与新加坡的讲座活动。上述两家东南亚主题的艺文空间,经常吸引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光顾。而这次“莱佛士花读书会”与“异乡人合作社”出版的两本小志,内容就集结了在台湾的讨论活动。

《黑手指变天》的内容集结了本次选举前后,关于旅居台湾的马来西亚人,关怀母国社会动态的公共讨论。除了长期讨论的族群课题,社会运动的发展也是广泛引起讨论的主题。另一本《异乡人说》则是将视角摆在更宽广的亚洲,期盼以“异乡人”的视角说自己的故事。
从贩售其他人出版的小志到自己制作小志,要不是对小志有著十足的热忱,可能早就放弃了。但是,回到小志的初衷,其名为“同仁志”,即代表要找到同仁,才能成小志。无论是一起努力协作的伙伴,或是在活动中一时兴起打开的话题的参与者,又或是默默不吭声,却静静阅读我们的读者,都在发挥小志的精神。

阅读链接:https://wp.me/p7hzJv-eZ

(南洋文艺,24/1/2019)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猪年灯谜


孔方兄【猜猜灯谜】

(1)天蓬元帅 (动物部位一)
(2)八戒洗牌 (食品一)
(3)八戒家族谱 (食品一)
(4)家养牛不养猪 (一字)
(5)老高被猪咬一口 (一字)
(6)二度春秋猪年到 (成语一)
(7)八戒盘脚舒懒腰 (成语一)
(8)火焰山八戒焦额 (菜肴一)
(9)八戒身材可爱 (中药一)
(10)八戒前身为天蓬 (闽南方言一)
(11)磨刀霍霍向猪羊 (数学名词一)
(12)宰猪须办理执照 (复姓一)

谜底:
(1)猪前身(2)猪下水(3)猪排(4)牢(5)豪(6)鸡飞狗走(7)能伸能屈(8)红烧猪头(9)大腹皮(10)猪高神(11)正切(12)申屠

(商余,23/1/2019)

异乡


夏绍华【字迹光影】 文字与摄影

许多人在落脚的地方定居久了就常常会向往搬迁到另外一个地方,偶尔有机会出外旅游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总是觉得他人的地方格外漂亮,居住环境也特别完美。其实这是很自然的,因为我们会去游览的地方都是景点,只是譬如自己居住在槟岛,其实在外人眼里也是一个超棒的景点,但自己出国旅游的时候,也会觉得别人的地方,所谓的异地,都比槟岛漂亮。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喜新厌旧、活在福中不知福的最佳写照吧!
我在槟城落地生根超过25年,它不是我的故乡,但也可称得上第二个家乡。直到2018年初,我不曾长期离开过槟岛,度假最长也不会超过两个星期。只是世事难料,2018年4月就暂时飘洋过海来到纽西兰的内比尔(Napier)短住3个月,而且不止一次,7月回国后8月又返回来再短居3个月,可说是半年都居住在这里。内比尔,慢慢的变成我的异乡。尽管在这里只是过客,但近乎6个月的生活免不了会仔细观察这座城市的结构及环境与当地市府的管理形式及操作。久而久之,很自然的就会拿第二个家乡,槟岛,来比较。其实内比尔的地理地势和乔治市非常接近,大家都是海岸城市,当然,内比尔的人口比较少,所以城市发展方面就无法一概而论。所谓的高楼林立,人潮拥挤与交通阻塞就搁置不说,但在保护环境,维护遗产物址与建设策划方面,我就不得不承认槟岛还是有许多被远抛在后头的地方。
举个例子,在这里几乎每一天都会看见一辆闪着黄灯的小卡车缓慢行驶在靠近沙滩的人行道上,它是载着捡垃圾的工作人员,只要是垃圾,就算是一张口香糖的包装纸,他们都会捡起来。至于回收,并非如槟岛政府只说不做,这里是每一区都会定时回收各类的物品,所以在那一天,几乎可看见每间屋子外面都会摆放各种分类好的回收物。
所以想想,为何有这么多人年年都会移民异乡,其中不是没有其缘由的。

注:这是内比尔日出的美丽照片。

(商余,23/1/2019)

最后一班车 ——悼云里风先生


作协访华拜访冰心,左为云里风。

李忆莙【驻足红尘】

2018年显然不是一个好年头,几乎每个月都听到有人离世的消息;不论是认识的、不认识的,远的、近的,有深厚感情的,或只是淡淡之交,或只是一个熟悉的名字。特别是相继离世的是一个个为人所熟悉的文人作家,他们的离去,撇开“是文坛一大损失”的老套悼词不说,总不免因为他们所创造的文学氛围而多几分伤感——像饶宗颐、李傲、金庸、萧逸、二月河,到底是影响了一个世代的人。他们的离去,即使不能说是一个时代的结束,但他们的名字在我们这代人的心中倒是烙印深刻的,而悼念之情,有一半是怀念我们丢失了的青春岁月,因而更有说不出的惆怅。
年终岁末,眼看已到了12月下旬,本也以为2018年会就此平安度过,不料竟在21日早上接到云里风先生逝世的噩耗。我看着手机屏幕上的短讯,在此一刻,深刻地体验到生命的无常,人生果然是一连串未知数的组合 ,让人无奈又迷惘。2018年剩下不到10天,为何也赶上了这班最后的班车呢?我没有太大的悲伤,生老病死本是人生的定局,可我却真切地意识到,从此以后再也听不到陈先生的声音了。

做事效率高

在作协那么多年,大家都是直呼名字,并且是笔名,唯独称呼云里风“陈先生”。然后我点开图片库,翻找二十多年前由陈先生率领的作协访华团的照片。这是我在不久前扫描了发给他的,我是想给他留个纪念。事因陈凯希先生年前就有个想法,希望能与当年一起访华的文友相聚叙旧。可是间中不是你忙就是我忙,始终没能安排到一个恰当的时间。有次见到陈先生,他说我一直在等啊等的,怎么你们就没能落实?这才想起,陈先生是个做事效率高的人。在他当作协会长的那些年月,总是有序地分配工作,从不浪费时间。他习惯早起,想到什么马上打电话。因此早上6点多7点的电话,必定是他无疑——他又想到要赶紧落实什么了。
有次陈凯希先生问,你有保存当年的那些照片吧?我明白,那是一种缅怀的心情,因为大家都老了。我答应回家去找,会选一些发给他。不过有些人已经不在了,像韦晕、端木虹、翠园、游牧、吴岸……那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一连串名字啊。然而,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许多事不能等
于是我手机里便有了那些照片,可也经常让我感觉惆怅。不是生死的问题,而是因为感情有余裕,常常想起故人。而陈先生,最后跟我的通话是告诉我,他明天要进医院动手术。问他是什么手术,他说是前列腺,“我很快就会出院的,等休息好了,大家好好地聚一聚。”我说好,我等您的电话。
可是我没等到他的电话。我很懊恼我办事没效率,让他“一直在等啊等”。他可没倦怠生活,是我们不明白,人生无常,许多事是不能等的。
陈先生走了,搭上了2018年最后的一班车,到天国去开始他的另一番文学大业——他是个有信仰的人,他相信文学的社会功能,更相信文学可以成为人类的知交,让人求智得智,求仁得仁。

(商余,23/1/2019)

另一本书


张柏榗【小块文章】

中学时他常常泡在学校图书馆里读张爱玲。他喜欢那设计,小花布包裹着轻盈的书体,穿旗袍般美。那小花布有时也令他想起童年时敬爱的老人身上穿的布料。毕业后他买到了封面是人像的简体字版张爱玲,读着读着总觉得跑了味。那不是他喜欢读的张爱玲,那根本是另一本书嘛!

(商余,22/1/2019)

大城


赖国芳【漫话人间】

十几年来到过大城多次,有时一个人,有时不是。第一次来,在曼谷北郊上的火车,拖拖拉拉一个小时后,周围绿地多了起来。瘦长茅草有人那么高,翠绿茎上飘着白丝,水田上白鹭飞翔憩停。火车轰隆隆穿过,圆吊扇在头顶咿咿呀呀转圈,人们奔波、发呆、打瞌睡。一切感觉很自然、很真实,好像世界本来就该如此。
当时我四十多岁,事业正在起飞,也开始对一些坚信的事情感到厌倦。
铁站对面小路的尽头是摆渡口,河上有芦苇漂浮,几枚小钱可渡。荷叶居在十分钟脚程外,是大片绿荫间的木柚屋。主人是位老泰妇,口操高贵却断裂成一块块的英语。她交付房门和铁闸钥匙后,下午5点就离开,要等到明早才回来弄早餐。晚上若出门,回来时得自己开闸门。那几头虎视眈眈的守门狗,到了晚上却不再找麻烦,大概有钥匙的便是自家人。不过,晚上也没什么好溜达的,除了那一排几家做洋人生意的酒吧和餐厅。

贬到乡镇的小客栈

泰国的小镇,有很多这种店,卖啤酒比萨意面绿咖喱。稍大一点的城镇,晚上有乐师弹琴驻唱,配置从曼谷退役回来的酒女。到泰国来混的洋男人,起先在曼谷住星级酒店,渐渐转往中酒店、小酒店,最后贬到乡镇的小客栈小公寓,陪在一起喝酒的,皆是天涯沦落人。我曾经幻想:以后到这样的地方当琴手,把斑白稀松的长发束成马尾,每晚弹奏几首老歌,换一客晚餐一瓶啤酒,做一日和尚敲一天钟。
城郊有世遗古庙群。断壁残垣,见证缅甸人杀过来,暹罗人杀回去,如今只余湄南河水,无语西流去。最经典的画面,应是灾后被冲夹在树干间的佛头,一定要用黑白摄影,才衬得出那沧桑意境。
住过荷叶居两次。后来得悉老妇人是名人后裔,父亲曾是当地大法官。她养了一只爱吃薯片的猫,我在餐区用电脑时,跳上大腿与我亲近,令我受宠若惊。我敲打键盘,猫和屋后池塘的荷叶一样,静静的躺着。
年华似水流,多年过去,妇人的背越来越驼,行动越来越慢,和她的狗儿一样,都渐渐的老了。

(商余,22/1/2019)

阅读,我走过的路

王介英【生活小品】

古今中外没有人是“生而知之者”。我们的知识与技能或通过父母、师长耳提面授获取,或通过自己平日观察、思考、体会得以掌握,但更多的是通过自己阅读书报杂志,日积月累取得的。最近,教长马智礼提出在餐馆、添油站设立“阅读角落”,顿时使“阅读”这一课题,继当年倡议开创“书香社会”论之后,又热了起来。
我们常听有识之士说:“阅读能改变人们的素质,能扩大人们的视野,能丰富人们的学识。”唐代的杜甫则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诚然,要博古通今,要满腹经纶,要遇事作出正确的判断,要言谈有味,要在纷纷扰扰的世局中有自己的看法,的确需要广泛阅读。不读书报杂志,而想成为杰出的评论家、著名的作家,那是不可能的事。杜甫的“下笔如有神”,来自“读书破万卷书”之说,可谓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有人还以夸张的修辞手法说:“一日不读书,顿觉自己面目可憎,俗不可耐。”此说虽有点夸大其辞,却也在情理之中。但那些主张“开卷有益”者,笔者却认为未必,因为书报刊物多种多样,既有益智者,也有蕴含“毒素”的色情、八卦与引人入邪途者。“开卷”是否真的“有益”,还要看所读的是哪一类的书刊。

阅读有方法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我们的时间与精力有限,而书刊无穷无尽,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来者不拒地全读。因此选择书刊、按需要采取适当的阅读方法成为一种必要。有些书刊涉及专业的知识,无法一读就懂,须正经八百,精读细研,必要时还须翻查参考赏料和工具书,才能读懂作者的观点以及所要传达的信息,从而使读者从中受益。另一些书刊属于休闲、娱乐性质,大可悠闲地流览略读,读过即忘。
笔者自小爱读书报、杂志,想怎么读就怎么读,从未想过“阅读”还须讲求方法,至到南大大三那年上英文课,遇到一位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洋人老师,才知道“阅读”可分为精读、略读、速读、默读与朗读等。原来“阅读”是须按目的选择适当的“阅读方法”,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刊杂志种类繁多,水平参差不齐。因此要选择那些观点可信度高,论述有据,言之成理的经典著作,而非信口开河,胡言乱语的论著,才不会被误导。
逢书必读,来者不拒者,虽博览群书,却难有特出的成就,只能是资料回收的“垃圾桶”。这就是为什么同为“爱书之人”,有的学有专精,有的庸庸碌碌,关键就在于择书适当不适当与阅读方法对不对头的差别。好书,尤其是经典之作,不厌百回读,若只是走马看花,浅尝即弃,怎能有重大的获益?
笔者在南大念中文系本科课程时,平日多翻阅与课程有关的书籍,以求进一步了解老师课堂讲授的课题,唯有放长假时才有闲情余暇去读非读不可的世界名著如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战地钟声》等。每日必翻阅报章,以求了解世界局势。但也只选重大的事件来细读,对芝麻小事或八卦新闻,总是一扫而过。
出身贫寒的渔家,根本没钱多买书,重要的著作多在图书馆借阅,到书局猎奇,只买图书馆没有而又十分重要的书籍。
大学毕业后在新加坡文化部Publicity Division 担任Assistant Research Officer,实际工作是协助政府英文周刊 《The Mirror》的编辑工作,负责选稿、撰稿、排版、校对等工作。这是笔者为选稿而大量阅读各国杂志、期刊的宝贵机会。这个时期虽英文程度大幅提升,但中文却也因完全没有机会派上用场而有下降之势。
后来,到马大中文系教书,为了不误人子弟,阅读学术专著与期刊更勤;由于有不错的收入,买书也更舍得。
总之,“学海无涯”,要学有所成,学有专精,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胜任愉快,必须阅读、思考,再阅读、再思考!

(商余,22/1/2019)

菊花开了

麦秀【小块文章】

种了两株菊,一日看三回,希望花开早,它果然开花了!欣喜的大叫:“菊花开了!”我爱菊花,也许有人笑我花痴,万物有情皆可爱,不怕旁人笑我痴。我爱菊花,也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常吟咏这两句诗,吟后,心中叫好。
叶鼎彝〈广境界论〉里论这两句诗:“这两句诗好的地方在哪里呢?绝不在这两句字的表面,也绝不在描写‘采菊’或‘南山’的景物,好的地方就在概括地说出这一件事,有意无意地点明作者自己的感觉。”
元好问的“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这两句诗,也是这样,“寒波”、“白鸟”是说景物,“淡淡起,悠悠下”也好像是说景物,可是,这景物中却渗有作者自己的主观情感,要读者自己去体会玩味。
唐代女诗人窦梁宾的“雨中看牡丹”,也有新的境界。
东风未放晓泥干,
红芍花开不耐寒。
待得天晴花已老,
不如携手雨中看。
张曼娟说:“这首诗中,积极乐观的审美态度是很健康的。”
我也喜欢这首诗,常常吟咏。但是,菊花开了,我的感觉绝不能像陶渊明,也学不到他的悠然。
陶潜去后谁知己?
今昔山河已不同。
让与百花开谢早,
独撑傲骨斗秋风。

(商余,21/1/2019)

山牛来到我菜园 邓长权


邓长权 【山中岁月】

我的旧菜园,在BOH茶山路一片森林里面,里头共有10户菜园人家,因为地势关系,农园在一个大山谷; 四面环山,阴气很浓,山谷中有一条清洁山泉,终日潺潺流淌。
我的园在进入森林的第一片田地,园地高低不平。园地不平坦工作辛苦,好在这里头的种植区不广阔,四周又山峦重叠,空气特别寒凉,虫害少作物漂亮。
可是,大森林,又有一条常年流淌的山泉,引来了许多山禽走兽; 光天化日,就有山猪出现。除了山猪,还有刺猬、大蛇、山羊等动物。一些在夜间出现的动物,相信为数不少,可我们没见过。
我们的菜园,所种的农作,常常被山猪破坏; 一到下雨夜,泥地松软,就会引来山猪撬地挖蚯蚓吃而破坏农作。可是,使我们感到狐疑的是,在我们那片接近森林的地带,一个较阴森角落,三不五月,所种的蔬菜,就会遭受一种动物来啃吃。每当我们种植的芹菜、黄牙白或包菜,接近长大或菜类结出球状时,就会有一种动物前来啃吃。说也奇怪,这个不速之客,每次偷吃菜总是在同一个角落; 它的吃法相当有趣;吃芹菜,它一整行畦地,像割草机一般吃得平平坦坦,只留下一丛丛的芹菜头。而黄牙白和包菜,只吃結球部分,留下一个个空壳般的蔬菜叶子,像一棵棵能盛水的王莲!

肆无忌惮

每当我们发现蔬菜被偷吃,感到奇怪,到底是哪一种山禽所为呢?它肯定不是山猪。说是山羊地上却从不见它粒状的粪便。直到有一天,还是大刺刺的大太阳天呢!山林里头突然跑了出来一头庞然大物,从那片作物经常被捣毁的山区下来。一看,原来是一头罕见的山林牛大哥。日午,我们休息的时间菜园屋是建在较高的菜园地,居高临下,也不太害怕此庞然大物,就对着它高声叱喝!此头山牛大哥虽然体形庞大,胆子却小,一闻叱喝声,一下转身慌忙竄入森林里去了。
这片地的作物,不消说,是遭这头牛大哥啃吃的了。经过一次的叱喝,它并不害怕,还是继续前来偷吃。然而,每回被吃的范围都是在同一个地区,那一小部分。我想,要是它肆无忌惮,满园袭击,我们的农业投资可要血本无归,“倾家荡产”了。

(商余,21/1/2019)

公园的午后时光

 
下游之处有崭新长型泳池,四周植物围绕,有酒店泳池的规格。

欧宗敏【庇能风情】

午餐后,偷得半日闲,一时兴起,前往公园走走看看。几年前公园名称更改了,入口处旁边的告示牌写着公园全新名称,不过有括号注明旧时英文名字:青年公园。在剧变的年代,大概只能做到一点点的保留记忆吧。
已经好一阵子没到这里走走。如果选择运动的话,通常是前往距离这里不远的植物园,因为那里地势高低起伏,有平路有斜坡有变化,适合健走与跑步的体力训练要求。青年公园或者槟岛市政局公园的地势比较平坦,范围也较广阔,拥有许多运动和儿童游玩设备、滑板场所、泳池等设施,适合各年龄层人士使用。如果要健走或跑步,唯有围绕着大草场进行,这样子免不了有点闷。


少见的塑像

青年公园增添许多设施,不过一些熟悉的景物尚在(望眼都是翠绿大树)。虽然这个区块已经成为儿童游玩区,多了各种室外儿童游玩设备,可是一抬头还是看到2个雕像,汉都亚与汉惹拔对峙的雕像。
这对雕像造型抢眼,对峙姿势有一触即发气势,曾经吸引许多游人模范其动作拍照留念(青年公园曾经是旅游景点)。岛上的公园几乎不见历史人物雕像或者其他类型雕像,这里是例外。观看雕像的游人难免会问道:那位是汉都亚?那位又是汉惹拔?
距离雕像不远处有小型滑轮场,这里曾经是许多儿童与少年穿上滑轮行走如飞的地方。在那个年代,滑轮是新颖的运动,也曾经掀起热潮(不然也不会有滑轮跑道场),周末与假日经常出现儿童与少年的滑行身影。
休闲活动或者新颖运动是有一股热潮的,如果无法持续多年,一旦它的热潮降温,就少见其热烈场面(排舞?休闲脚车?)。
我想,今天有人站在这里,看着滑轮场的宽阔椭圆形跑道,极大可能无法说出它是什么用途(如果没有见过滑轮运动),毕竟今天要看到少年玩滑轮姿态是难得的。
公园后方有道小瀑布,水势不强,没有磅礴之势,不过水源不绝,足以应付在上游及下游之处,建造几个大小泳池所需。小时候家人和邻居一起过来公园游玩,我们一群小孩子在泳池玩水,时光如流水,一转眼就成为久远的欢乐与笑声。
下游之处有崭新长型泳池,四周植物围绕,有酒店泳池的规格。不是假日的午后,也有一些马来同胞带着孩子来玩水,响亮笑声与欢乐气氛依然不减当年。
接近下午时刻,人群逐渐涌现,几乎都是运动装扮,公园迎来一天两次的人潮高峰期。大树下的长椅上有位男士也开始收拾电脑(也许是数码游牧工作者),午后的宁静即将结束,日落前的喧闹接着到来,是时候把公园留给下一波前来享用的市民了。

(商余,21/1/2019)

2019年1月16日星期三

世界是圆的

【因为咖啡专栏】黄建华  


心情临界边缘
没有起点或终点
随时坠落都市深渊
不顾危险

困在暗潮汹涌的欲望
一直等待飞的解放
和逆风的胆量

不期而遇在个性咖啡馆
一面写满一夜情的高墙
明知禁忌也要进入
人声沸腾喧嚷
以及妩媚的旧爱新欢

世界是圆的
天空很大

(南洋文艺,17/1/2019)

禅之截句系列

【莫待专栏】无花

插画:姚于玲

之三〈妄念〉  
     
他站上老鹰的翅膀
才知晓天空比羽毛更为轻盈
牠收拢双翼
把天空交还想飞的人
         


之四〈行山〉  

入口处他栽种花草
半山搁下浮云
山顶释放一朵风
下山时劈开另一道无雨幽径

(南洋文艺,17/1/2019)

黑市手机

【电影极限篇专栏】棋子


——观电影《鬼来电》有感

凌晨的公路大而安静,独自开车的人把广播的音量调得比平时还高。

眼前有一辆车,停在路旁好像出了状况。放慢车速掠过,原来是撞上了电灯柱,车头凹陷严重损坏。

他下车查探,里头没有人。打开门,看见一台名牌手机遗落在驾驶座位上。环顾四周叫了几声,始终没人回应。他赶紧拿了手机,匆匆离开。

把手机拿去市场兜售,比市价便宜一半,很快便脱手了。

新的拥有者叫小智。他把自己的识别卡放入手机,兴高采烈地走在后巷,播出第一通电话。

响了两声,讯号似乎不佳,出现沙沙的杂音。

他喂喂叫着,忽然感觉有东西抚摸他的耳朵。还来不及看清,好像是一只黑色的手,从手机荧幕伸出来,张狂捉住小智的脸庞,硬生生将他拉进手机。

人一瞬间凭空消失,手机自半空中打了一个嗝,跌落后巷的沟渠旁。

(电影简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SCx1zM2lTU )

(南洋文艺,17/1/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