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题材 化作神奇
邵德怀【文学观点】
勿勿在创作微型小说时,有时取材确实与众不同,他那些关于虚拟世界的作品便是证明。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闻,据我掌握的有限信息,我们还不能否定对勿勿所做的下列判断:他生活于马来西亚社会,似乎没有过骇人的灵异经历,没有过奇乡异族的生活履历,也没有过与世隔绝、深山老林的历险遭遇。也就是说,他笔下的虚拟世界,基本上都是他在现实生活基础上,凭借自己的机智、聪慧和想象力,为着表达现实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
但是,正如前述,写实毕竟还是勿勿的主要用心之处。只是,我们说,勿勿写实时,在小说中常常还表达出另一层面上的特定的意义和意念。也就是说,这些作品,题材也许是非常普通、寻常的,但作家却能化寻常为神奇,甚至化腐朽为神奇 ,大大提升作品的可读性。我们不妨把《寻碑》一书中按序排列在一起的<守栅>、<狮子的第三颗牙齿>、<便当>、<寻鸟>这4篇作品,拿来解剖一下。而整篇弥漫着神秘气息和诡异氛围的<电话亭>,也可加以注意。
从<守栅>到<电话亭>,勿勿叙述的几乎都是在现实生活中不会,或者不太会发生的几个事件。而经过勿勿的编排,这些事件实际上却在“小说”中真真确确发生了。事件发生后,当事人采取的处理方式和应对方案,又是现实生活中,人们通常不会或者不太会采取的。可以认为,作家以这种方式处理素材所构造的小说,很容易因为故事演变过程的“失真”而丧失艺术的价值。可喜的是,勿勿没让我们失望。我们来看<守栅>:守栅工原来就不是一个静得下来的人,而且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干起了平淡乏味、寂寞孤独的守栅工作。当我们正为他的选择纳闷,为他的命运感叹时,他忽然就扒上火车,“像一棵被连根拔起的树”,随车而去,周游四方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一段平平淡淡的微生活,经勿勿点化,演变成了颇具神采的情节。显然,守栅工不满于沉闷的生活,他向往的是五彩斑斓、生机勃勃的人生。
我们再来看<狮子的第三颗牙齿>:“我”与“她”,是事实上的师徒关系。“我”诊断出狮子的牙病,本应由“我”自己为狮子治疗。可是,我却指示“她”将头伸入狮子口中施医。“我”的举动有点不合常理,但还算属于合理范围。如果挑剔一点,我们最多也只能说,“我”利用职务之便报复了“她”对“我”的冷淡和拒绝:谁让“我”爱上“她”,“她”却爱上别人!寻常的爱情故事,本来自此也就沦为了俗套。但是,勿勿确实有办法。他把“她”设计成“狮子与美女”节目中的表演者,把“他”设计成节目中的驯兽师。于是,关键时刻,在勿勿笔下,“我”几经犹豫,最后还是向狮子发出了“关键的暗号”。我们当然可以说,驯兽师的身上折射出了人性恶劣和残酷的一面。但是,我们也发现,作家未必止于此。他似乎也在暗示,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度,人性、人的命运,其实也有其不可把握、无法揣摩的一面。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