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0日星期四

文化使一个城市变得伟大

文化城市系列(1)
*张永修

文化使一个城市变得伟大
访问马英九(3)



*******文化城市的概念*******

有些人可能会以为,文化只是精致的艺术形式表演,是生活的点缀,可有可无,或等到经济基础稳固之后才谈论的课题。其实,文化是生活方式的体现,它就在我们周围,在饭桌上,在巷子里。当然,文化也分素质高低好坏。怎样的文化需要发扬或抵制,执政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台北作为第一个成立文化局的台湾城市,台北市市长马英九如何看待城市里的文化因素?

“我觉得,工程,尤其是一个大的工程,可以使一个城市变大;但是只有文化才能使一个城市变成伟大。也就是说,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文化理念、文化视野,否则没有办法成其大。古往今来的伟大城市,都是如此。”只有智慧让人看得深远。

龙应台在任文化局局长的时候,主办了很多文化活动,从年头排到年尾。马英九如数家珍:“比如现在进行着的有台北电影节、台北传统艺术剧;到暑假的时候,就有儿童艺术节;到了秋天,会有诗歌节;然后有台北音乐季;到了11月,就有台北艺术节。在这中间还有所谓‘文化就在巷里’,我们和社区结合推展文化活动,每个活动都有固定的团体在办,使得台北的文化面貌跟以前大不相同。每个月出版《文化快递》,把每个月的文化活动都放在里面,对每一区发9万份那么多。”

有了活动就要有民众的参与才能收到效应。自从有了台北文化局,这3年来,每年有30万人次欣赏台北艺术节,每年有12万人次欣赏台北电影节,每年有30万人次共享台北儿童节,每年12万人次参加“文化就在巷子里”社区艺文活动,每年10万人次欣赏市立国乐,每年8万人次欣赏市立交响乐,9千人为“捷运公车诗文”写诗。。。。。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台北市民对文化活动的支持。



******同玩节******
“我们还做了一点可能外界认为比较怪异的事情。我们每年都有拨款去补助同性恋团体。我们已经连续做3年了。我们每年都举办一个活动,叫“同玩节”,是一个同志的活动,做必要必要的劝导,让人知道同性恋只是一种性的倾向的不同,他们不是坏人,不须要带有色眼镜去看他。我们不须要去鼓励,也无从鼓励,但是不要去歧视,或者是打压。这种现象以前不是完全没有。”

台湾同性恋同志推动的同志平权运动约有10年历史,几次重大的同志人权相关事件发生在台北,同志议题的被讨论与关注、同志社团的发展,同样在台北发生。2000年9月2日,台北市举办了首次同志公民运动——同玩节,那是台湾第一次以公部门编列预算支持同志平权运动的创举。
“我们安排警察和同性恋团体面对面的沟通。因为警察是一个非常阳刚的团体,他们看到大男人抱在一起,总觉得怪怪地,会觉得他们有问题。我一再要求不可以去骚扰他们。我过去在国外念书,有接触到这种团体。其实这种团体里面有很多人有非常高超的文化及艺术方面的才华,对社会来说是一般力量。”

同玩节除了同志与社团的对话活动之外,还有分派《认识同志手册》,台北同志社区巡回讲座、同志梦中情人票选活动、同志情歌票选活动、同志卡拉OK歌唱比赛等。主办当局希望透过这些活动,促进市民实际接触同性恋者的经验与互动,增加市民对同性恋人权的了解与平等对待。


刚开始推出同玩节的时候,有人不能接受,宗教团体跳出来抗议。“台北市有一个特色。就是这些宗教团体,跳出来批评完了以后,都封口,他不会去杯葛,不会去挡住你做什么事情。”马英九说:“这代表我们越来越像一个成熟的社会。就是你的看法跟我不同,我还是要讲,讲了你听不听,那是你的事,我一定要讲,因为我的教义是如此。尽管见解不同,大家却相安无事。”

马英九说,同性恋团体邀请他出席活动去,他一定去。他表示:“我不是鼓励你,但是我觉得你应该得到保障,因为这最基本的问题,不是性的问题,而是人权的问题。我把它的定位定在人权,我们台北市需要是一个人权的城市,不光是同性恋者,就是外劳,及老人小孩,我们都要提供必要的法律的保障及人道的待遇,我觉得这是一个伟大的城市最基本的要求。这些我们都蛮注意的。其实这些不完全跟文化局的业务有关,但是它跟文化有关。它代表一个城市的文化理想。”文化平权,其实正是台北市文化局所提倡的革新观念之一。
 
 
南洋商报【新视野】2003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