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13日星期五

吃在美嘉

庄若【椰子物语】

美嘉园在80年代初的时候,没有蛋糕店,只有大炒。我在角落间餐馆吃了三丝面之后,总是一个人沿着如今“明天饮食中心”的巨大空地散步。

如今开餐馆,常有人问开餐馆前会煮食吗?喜欢吃东西吗?
嗯,吃东西我当然喜欢。你不要看我人瘦瘦的,小时可是胖仔一名,还记得小时在我爸爸老友兼同事“肥仔”开的“友谊”点心店。我一下子吞下两个大包。我爸爸的朋友只有啧啧称奇。
出来工作,住在美嘉园。雪隆区的食物,一样样在我眼前“开示”。我最喜欢的是当年“学报社”楼下的家常滑蛋河。几乎每个下午都引颈长待,还没来到门前,香味已经飘了进来。这一碟滑蛋河直到如今都再也寻不回来,我不晓得是有滴几滴麻油,还是什么。
有时,几位同事,会走路到SS2的安琪儿蛋糕店,去吃下午茶。当年的蛋糕店只有安琪儿有放桌椅,让顾客即食。后来美嘉园Joy蛋糕店的老板玛嘉列对我说,她之前在安琪儿工作时见过我。
美嘉园在80年代初的时候,没有蛋糕店,只有大炒。我在角落间餐馆吃了三丝面之后,总是一个人沿着如今“明天饮食中心”的巨大空地散步。走走坐坐,有时甚至躺在马路上,望着穹苍夜空(好像只有当年适合这样形容似的),一辆车也没有,天地之间只有我。

一间店面变两间

慢慢的,朋友愈来愈多住在美嘉园,西餐店铺也开始有了。“椰子屋”斜对面,开了一间名叫Liana's的Cafe,开始时做的糕饼并不好吃。我每一回进去,都只买一个鸡肉馅饼,贪的是两块钱一大片,“咁又一餐”。几乎每回进去,都见老板娘拿着本厚厚的食谱苦读,后来又请了一个印尼厨娘,改了名字(可能是拆股吧)叫Bayu Timor,除了饮食,还从印尼及婆罗洲运来民俗家具来卖,也就是连顾客坐着的桌椅,也是可以出售的。今天这间Cafe生意火旺,一间店面变成两间,还加了楼上。
然后La Manila也开始营业了。那时雨子(《学报》最后的编辑,只做了一个月)赚钱比别的友侪多,常坐在La Manila里呼朋唤友。我、延强、比尔、加爱和雨子的妹妹阿靖,坐在La Manila聊天(我还记得当年玻璃外空旷的空地)。因此认识了叶南方和“变态吴”表姐弟(店子是他们的姨妈姑姐开的,因为有人的菲佣会做蛋糕,才跟马尼拉扯关系)。叶南方个性比较男性化,懂得音乐,我就把她介绍给“仙人掌”。后来就混着“激荡”唱歌去了。陈温发有时会拿把吉他,唱歌给我们听,一把老牛声,相当动人心弦。后来“变态吴”离开La Manila,跟他叔叔开了国内最大的连锁蛋糕店。

认识抢匪的下场

我们一群朋友,住在“椰子屋”也没煮食,中午时喜欢到SS2某茶餐室买太平薄饼(因此我有个笔名叫“两条薄饼”)。茶餐室老板娘交游广阔,据说有一次宴会遇匪徒进门打抢,发现匪徒是她认识的,不由惊叫出声,给人一枪打死。后来茶餐室就易手了。

(商余,12/1/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