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8日星期三

陈文平的客家饮食记忆之书

陈文平著作《客家魂》


张锦忠【Azeotropia 共沸志】


普鲁斯特(Marcel Proust)的《追忆逝水年华》(A la recherché du temps perdu)为世界文学史上的著名“记忆与文学”案例,作者在第一部第一卷即写贡布雷(Combray)的往昔时光如何在“不经意记忆”(mémoire involontaire)的“偶遇”(tuché)下瞬间浮现叙说者“我”眼前,而其触媒正是“饮食”——“天色阴沉,看上去第二天也放不了晴,我心情压抑,随手掰了一块小玛德莱娜浸在茶里,下意识地舀起一小匙茶送到嘴边……”(周克希的译文)。
“小玛德莱娜”即“petite madeleine”,台湾通常称为“玛德琳小蛋糕”。
陈文平(Chin Woon Ping, 1945--)为马来西亚华裔英语语系诗人,《客家魂:记忆、迁移与膳饮》(Hakka Soul: Memories, Migrations, and Meals)是她在2008年出版的家族叙事。书中家庭相本与客家膳食食谱并呈互涉,可以说是一个饮食记忆文本。往昔时光、离散战乱、艰辛岁月,往事历历在目,记忆所系之处,竟是膳饮的气息与味道。《客家魂》各篇章后的小食谱更有如饮食记忆地图。

不经意记忆/有意愿记忆

我无意在这里比较《追忆逝水年华》与《客家魂》中的饮食记忆浮现的情境或书写。《客家魂》书写记忆,借饮食记忆书写几代人的离散,书中的回忆理当属于具意向性的“有意愿记忆”(mémoire volontaire)。
陈文平的外婆

《客家魂》第一章第一篇第一句话写道:“当病榻上不省人事的阿婆醒来说要吃东西时,每个人都以为她病好了”(页3)。她醒来的第一句话是:“我要吃腐竹糖水”。于是大家连忙到厨房张罗,阿婆心满意足地“食糖水”,然后离开人间,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了问题:
为什么腐竹糖水?腐竹糖水是“不经意记忆”还是“有意愿记忆”的信号?还是记忆其实并非二元对立,还有一种在“出神”状态下冒现或迸出——既非有意愿,也非不经意——的记忆?
陈文平显然旨在借阿婆回光返照食糖水的片断彰显客家饮食记忆。陈文平在本书的离散叙事由阿婆开始细说从头,书中的第一张照片也是阿婆的照片。阿婆(Ah Por),是陈文平的外婆。
阿婆的名字是陆珍(陆月好),20岁出头时嫁给外公后一起从广东省淡水下南洋,在吉隆坡的古仔落脚。时为1900年代,古仔为矿场劳工聚居地,外婆即在矿场淘洗锡米,也替矿工缝补衣裤补贴家用。客语的“外婆”称谓应为“姐婆”,不过陈文平的父系祖母(父亲的母亲)人在中国,家里仅有外婆,故以“阿婆”称之。外公是读书人,也当过割胶工人,工余染上鸦片烟瘾。后来举家搬到马六甲印务局。

(商余,26/10/2015)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