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葛著《路上》封面(新加坡青年书局出版) |
武吉(bukit)是山,这里乃指大山脚。武吉镇素称北马文学之重镇,因为在这里出生的文杰诗人连续不断,前后有王葛、忧草、萧艾、游牧、宋子衡、菊凡、陈政欣、方路,或诗或散文或小说,都声名显赫,都在马华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其中诞生于1922年的王葛,是最资深的文学前行者,被《小说的武吉》与《文学的武吉》两书作者陈政欣誉称为“武吉文学第一人”,论创作资龄与作品素质,王葛前辈也是实至名归、当之无愧。因为当他堆首挥笔写出清新可诵的诗文时,后继的作家们尚在聆听摇篮曲,甚至尚未含胎呢!
虽然王葛年未20即开始写作,但进入40、50年代才是他的创作高锋期,这时期的部分散文收录在《路上》书中;这也是王葛前辈初登文坛之作,由新加坡青年书局于1960年8月出版,被列入“新马文艺丛书第三集”。这套当年由李汝琳主编的丛书,几乎凝聚了马新的菁英作家群,包括国际知名的汉素音出版长篇《餐风饮露》,其他李星可、韦晕、苗秀、李汝琳、赵戎、方北方、林参天、周粲、范北羚、杜红、云里风、苗芒、钟祺……,都是一时之闪耀文星,以新人姿态出现的王葛能挤上丛书行列,显示了他潜在的文字功力。
第二本书堆藏50年
王葛的散文确有不凡之处。果然,《路上》初版之后,不久便接获主编李汝琳再版的佳音,使初试啼声的王葛欣慰不已!过后不久,李汝琳拟再为王葛出版另一本散文集,可惜作品编妥寄出后,未及安排付印却因李汝琳病逝而致不了了之。这一延宕,使王葛所创作的散文几乎被堆藏了达50年之久。
王葛的创作从生活出发,以诗一般的文字,叙述大自然的树木花草、风雨星辰、虫蚁鸟兽、山海帆影、霞光夕照,这些俯拾即是的题材最入王葛心怀、喜爱捕抓,像画家于不经意之间的几笔轻描淡写;仅在极短的几百字或千字之间,即钩勒出一副诗意盎然的图象,含蕴着一股淡然的人生哲理,这使他的散文在50年代《南洋商报·世纪路》副刊出现时,引起了广泛读者的关注。当时编〈世纪路〉的就是李汝琳,每周即为王葛安排刊登一则短文。
为生活颠沛流离
王葛虽在新马文坛上享有声名,但他早期的处境并不如意,常为生活而颠沛流离。他进入大山脚日新小学接受启蒙教育,也曾授教于槟城圣芳济中学,最后在钟灵中学高中毕业,在40年代算是受到高等教育的熏淘,可是初期他不想在教育界误人子弟,投身商界,以致缕遭挫折。
甚至到了《路上》面世时,他的伤痕尚未抚平,这可从他书中的序文〈足迹﹕代序〉窥探出一二﹕“数年来生活无定,到处浪迹,回首身后,那一段曲屈崎岖的路径使我觉得有一股说不出的滋味。/在欢乐者底眼中,青山是显得那般壮健、有为、沉着,然而,对于一个失意的人,安知它不会变成疲惫、孤独,与悲哀!”
文人从商或从政,成功的范例当然有,但稀少。温文雅弥的王葛经过几番折腾之后,终于领悟到商场那口饭不是他吃的,于是在1947年转去执教鞭,日子才归于平静。他先后在大山脚、新加坡、丰盛港、高渊等地教课,最后在高渊培德小学落户,从教师到副校长,最后长校13年至退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