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0日星期四

豆沙喉万岁万万岁

庄若【椰子物语】

说到沙声(广东话是豆沙喉),自有歌坛以来,从来不乏“豆沙名家”。早期录音沙声一片。

前些时候卜狄伦宣布会推出一个1966年演出的盒装(Boxset),一共36张CD,我等乐迷悉闻一致狂呼“抢钱呵”,“一定有很多重复了”。我比较淡定,因为肯定不会买。精选一张专辑或有可能,36张嘛,先别说要掏出一笔钱,哪里来的马拉松时间可以听完?听完岂不累个半死?
我不是卜狄伦的死忠拥虿,不过还是喜欢他的。

卜狄伦的声音难听

他拿到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有些人说如果要听他的歌,宁愿听彼得、保罗和玛丽,或者说比较喜欢钟拜丝的声音。可想而知是没受过训练的“业余”歌迷。正牌歌迷听歌当然要听“原庄”的,自己作词写曲自己唱的唱作人(Song Writer,我译“歌作者”)自然是第一选择。
人们嫌卜狄伦的声音难听,他也不是不知道的。他说过,从他唱歌的第一天开始(那可是60年前)这种批评就跟在他尾巴后面。可是为什么不去嫌李安纳柯翰(这才是我的第一诗人偶像)呢?不去嫌Tom Waits(汤维特斯,他那口含一口痰似的声音据说注册版权,模仿可以挨告的)?说他的歌像念经,为什么不去嫌Lou Reed(“地下丝绒乐队”主音,年前去世,妻子是名字载入美术史的前卫艺音乐人Laurie Anderson)?
我看到卜狄伦的埋怨,笑到要死。
理由无他,因为你出名嘛。
说到沙声(广东话是豆沙喉),自有歌坛以来,从来不乏“豆沙名家”。早期录音沙沙的。诸如西方贝茜史密芙(Bassie Smith,怨曲之后,最早进入录音室的其中一名歌手)、比莉荷丽黛、路易斯阿姆斯壮、东方的白光,落入今天的“中国好声音”,未经初选已经被踢出去了吧?
70、80年代依靠《学报》当听歌指南的读者,当然早已接受甚至喜欢卜狄伦。罗大佑刚出道的时候,满头鬈发,穿黑皮夹克戴墨镜(是詹宏志的设计),“识者”都说抄自卜狄伦的,尤其是《鹿港小镇》,不就是抄《北地女郎》(Girl From The North Country)的吗?不相信的话,自己找歌词对照。不过,无论如何,当年“文青”都很高兴中文歌坛终于出了一个卜狄伦。罗大佑的声音不够美?那才对味呵。

当年流行的美声

还记得年少的我,坐在斗室听卡带罗大佑、张艾嘉(她也不算美声)、齐豫(说她是美声的请听《祝福》)、丘丘合唱团等等。我的父亲在房门外经过,忍不住咕哝了一句“怎么都听那么难听的”?
“丘丘”主音娃娃的声音,据说是不懂得“引吭”,唱摇滚歌曲唱坏的。坏了更好,记得她录过波妮泰莱(Bonnie Tyler)的一首英文歌。波妮泰莱号称女Rod Stewart,她的喉咙是动过手术,特意把声音弄沙,才像Rod Stewart的——可见当年流行的美声,正是豆沙喉呵。

(商余,20/10/2016)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