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日星期一

艾德加·爱伦·坡—— 没有他就没有推理小说

张锦忠【共沸志】

西方文学史上有推理小说此文类,乃因为艾德加·坡在1841年“写”了〈墨戈街谋杀案〉,在《葛汉杂志》刊载,赚了一笔稿费,也开启了私家侦探、“谁干的”、密室谋杀等推理小说模题的先机。

18XX年春夏之交,某日凌晨,巴黎的墨戈街某陋巷某旧宅,发生一起凶杀案。死者为一对母女;女儿尸体倒挂烟囱,母亲横死屋外,身首几近异处,死状十分恐怖。屋内一片凌乱,但钱财宝物并未损失,房间里面上锁,现场留下的是一个“谁干的”(whodunit)疑团。
换成我们这个“膻色腥新闻”充斥的年代,报纸可能会打出“神秘艳尸案”的标体,不过在19世纪中叶,那天的《论坛报》晚报的标题是“惊天大谋杀”。
凶手害命而未谋财,作案动机不明,警方与全巴黎的人都认为那是悬案。
说“全巴黎的人”当然是夸饰修辞,应该说“除了杜邦与另一个巴黎人——”。
1841年,杜邦——C·欧古司特·杜邦先生与他的“朋友”(小说的第一人称叙说者)在美国作家艾德加·爱伦·坡的小说〈墨戈街谋杀案〉中粉墨登场,办起案来,迅速找出这起非比寻常的凶杀事件究竟是“谁干的”。

喜欢书的人赁屋同住

杜邦是叙说者在蒙马特街的图书馆认识的法国友人,两个喜欢书的人一见如故,遂在圣热尔曼区赁屋同住。杜邦既有推理力,又有创造力(他说每个人胸口都有一扇窗;他可以从窗外看尽他人的心思),而且乐在其中。
叙说者深为友人的分析力与想像力所折服,于是讲了这个“真实故事”来证明杜邦观察入微,推理力超强。换句话说,这篇小说讲的不是墨戈街那桩惊天双尸案,而是杜邦如何展现分析力与想像力,轻而易举地破案。这也是为什么小说不是从“18__年春夏之交,我旅居巴黎,认识了一位C· 欧古司特·杜邦先生……”开始,而是开宗明义即大谈分析力与观察力的作用。
倒是杜邦解开了谜题,讲了一个《论坛报》记者没讲的〈墨戈街谋杀案〉故事,他才是小说中的“说故事的人”。而为了证明他的推论神准,杜邦还略施小计,让“另一个巴黎人”登场,讲个真相大白的故事。因此,这个操巴黎口音的水手也是小说中的“说故事的人”。
小说中有好几个〈墨戈街谋杀案〉文本,其中一个出自《论坛报》记者手笔。记者也可说是小说中的〈墨戈街谋杀案〉的作者。不过,这几个文本的结尾都是悬案,其作用在引导读者走向歧路,让读者跟警方一样一筹莫展。不过,“记者”也露了一点馅:“此案果真是一桩谋杀案的话——”。细心的读者会问道:它可能不是谋杀案吗?

“发明”推理小说

那么,艾德加·爱伦·坡呢?
他当然是〈墨戈街谋杀案〉的作者,而且没有他就没有推理小说——他“发明”了推理小说这个文类。
西方文学史上有推理小说此文类,乃因为艾德加·坡在1841年“写”了〈墨戈街谋杀案〉,在《葛汉杂志》(Graham's Magazine)刊载,赚了一笔稿费,也开启了私家侦探、“谁干的”、密室谋杀等推理小说模题的先机。当然,没有艾德加·爱伦·坡,也就没有日本推理小说家“江户川乱步”。

(商余,1/10/2016)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