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之间互相关怀的同时,也要能给予彼此成长学习,甚至犯错受苦的自由与尊重。 |
高玉梅【听音观心】
最近家里长辈生病,不太愿意看医生,也不特别勤吃药,却不时地慨叹着:“时日无多了!”家人听了难受,七嘴八舌地给出安慰、关怀、劝告、建议,老人一概不愿接受。看着老人病苦,家人帮不上忙,于是,愧疚、怨怼、无奈、愤怒等情绪,轮流发泄,病人身心更苦,家人跟着受苦。
这样子磨下去,相信不久后家人就会泄气地两手一掰,负气地说:“再不听,我什么都不管了!”
即使折腾了许久,但由始至终,谁都没有真正地静下心来,让对方把感受和情绪好好地、完整地抒发流露。彼此只是一味地在替对方难过,替对方担心,替对方出主意。
曾几何时,我们因为太害怕让家人流露情绪,而演变成对别人情绪的打压和控制。
近来流行一句笑话,说:有一种冷,叫“奶奶觉得你冷”。这听起来分不出是逗趣还是投诉,是无奈抑或温馨?但言下之意翻译出来就是:你感觉冷不冷,得让奶奶决定。当一个人的感受,必须由父母长辈来批准,其实道出的是亲人之间没有界线的痛。如果连冷不冷都无法自己做主,难道长期受支配的人,有时也要反击:“你到底让不让人活了?”
家人关系中,我们总习惯于认为,关心就等于管,管就等同于控制,意思是“因为我关心你,你让我控制,就是应该的。”相信不少母亲都曾经对屡劝不听的孩子狠狠地说过这句:“等一天我死了,再没人管你,你才知道后悔!”而孩子却必须接受,这样的语言暴力,就等于亲情、母爱。
父母帮孩子活
最近给学生写作文谈“代沟”,学生反应居然相当热烈,用着有限的英文努力描述父母如何总是对他们的衣着、生活起居或事业选择等诸多支配,年轻人觉得很没趣,说白了就是:明明是我的生命,为什么父母却要来帮我们活?
某日我打车外出,出租车师傅很风趣,诙谐地分享了他的一些家事,说他独生儿子30岁了,做事不主动,性格不独立。父母俩带着他去相亲,他竟躲在老爸后面。后来娶妻生子了,还一直事事依赖父母。他说,前阵子儿媳妇快临盆,两个30岁的年轻人到了产科医院,居然打电话叫老爸过去,因为要老爸付费挂号,孕妇才能入院待产。他慨叹说,与老婆辛苦了一辈子,落力为儿子张罗生活大小事,现在他却搞不明白,儿子为何不能独立,也没什么底气?
家人之间既要互相关怀,又要给予彼此成长学习,乃至犯错受苦的自由与尊重,这不是容易的事。我只希望我那些约莫20岁的学生们,10年以后不会变成上述那个儿子那样,因为早就习惯了生命主权被父母紧紧掌握而放弃了活出自己的意愿;然后,当他们也一个个结婚生子以后,又无意识地把这套“亲情绑架”的魔法继续施展下去。
(商余,13/2/201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