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30日星期二

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悼何乃健


认识何乃健的人都会同意,乃健给人的感觉和煦温厚,一如他的诗。他从事的文体种类甚多,但最早与最后结集成册的,是诗。
《南洋文艺》特约诗人与研究者就其一生主要的3个阶段诗作进行评介:少年阶段的唯美浪漫、中年阶段的感时忧民、最后阶段的生命体悟。

让我们一起铭记何乃健为马华文坛播种的优美诗穗,一起怀念这个品质如诗的朋友。(张永修)

何乃健诗集
《碎叶》新加坡世界书局,1965
《流萤纷飞》犀牛,1978
《仙人掌的召唤》自资,1987(自选诗页)
《何乃健诗文集‧诗歌卷》大将,2011
《百颗芥子》千秋,2014
《裁风剪雨》新加坡文学书屋,1984(与秦林、韩牧合著)
《马华七家诗选》千秋,1994(与吴岸等合著)
《双子叶》台湾文史哲,2000(与秦林合著)



少年诗人何乃健
吴薇倪【文学观点 / 特约】 

何乃健是一名早慧的作家,他最初的创作是从写诗开始。何乃健的第一本诗集《碎叶》(1965)收入了他初中一至高中二的作品,皆是他在参加童军露营之时,以大自然之美点化而成的小诗。《碎叶》的出版,对何氏而言,如长征旅人留在沙地的第一个脚印。其后,师友的鼓励与支持更坚定了其继续创作的志向,使他在1978年出版了第二本诗集《流萤纷飞》。《流萤纷飞》收入1964至1977年间的诗作,多是讴歌自然、思慕情人,以及抒怀言志的作品。

麦秀曾说何乃健的诗最能表现大自然的美,阅读他的诗就像“静坐在竹荫下,聆听淙淙的溪流一样”。诚然,何乃健热爱自然,他凝眸大自然的千姿百态以后,以优美动人的笔触,将其对自然的深刻印象记录下来。如在<碎叶之二>中,入夜以后海上闪烁着桥身的投射灯、抑或渔船的信号灯,随着夜色越发闪耀,在他的诗中,就成了:“月光下/海上点点的红灯成了醉汉烧红的眼/俯着身子/豪饮着月光酿成的一海琼浆”。而在<碎叶之一四>中,燕子掠过湖面之景,也有如下美丽的想象:“燕子轻掠过无纹的湖镜/企图捡拾湖中的倒影/不料双翅泛起圈圈涟漪/让影子调皮地躲入水纹中潜隐。”

少年何乃健亦擅长以丰富的想象及活泼的心态体会昆虫的自然美,再以和谐美丽的笔画描绘昆虫。如下文之描绘蜗牛与蜘蛛:

月夜里,/沉思的蜗牛,静静地伏在芭蕉叶上,/细细地咀嚼着月光。(<碎叶之三>)
蜘蛛悄悄的伏在丝网中,/虎视眈眈,/趁着这满月的夜晚,/出来捕捉莹莹的月光。(<碎叶之四>)

短小的诗句,以微距镜头的书写模式勾勒出两幅月夜下之动态画面。月下缓行的蜗牛变成了“沉思”的智者,而“咀嚼着月光”则浪漫化了其伏于叶上的常见之景。丝网上的蜘蛛仿佛化身为吸血鬼,在满月之夜出来觅食,捕捉晶莹的月光,诗人丰富的想象尽显诗中。两种生物在何氏的笔下与月夜结合成一幅充满诗意兼优美的画,构成一种超脱自在的美感。

出生于泰国鱼米之乡湄南河的何乃健,对于大自然--特别是稻草,有着特殊的情怀。小时候,因父亲的公司仓库坐落在壮阔的湄南昭帕雅之畔,故经常看见河上小船运载百米之情景。而湄南河三角洲那绿意盎然的禾浪及稻穗编织的金毯更是他难以忘怀的景物,这些景物他后来以笔墨之韵写出阡陌上的风光,如:

列车的窗后,/挂满了一幅幅明艳的锦绣,/戴蓑笠的农妇们,/曲着身子低着头,/将一扎扎的苗秧,/在绣锦里急急的刺绣(<碎叶之六七>)

对于稻田,何氏是秉持着一颗感恩的心及珍惜的态度去对待的。农妇们手握青苗曲身插秧的景色对诗人而言如同刺绣般的珍贵美丽。这一幅美景驱使作者于多年后的散文中忆起当时凝眸农妇插秧的当儿,萌起满腔的热情,誓言“要让这一生对水稻的挚爱,化为蒸腾的热汗,洒遍米乡里万顷的绿禾”(<嵌阳光于稻穗>),可见作者对稻草的热爱是如此之深。

而另一首诗则想象弦月有如弯刀般在稻田上收割,然而所收割者却非稻穗,而是极其唯美的露珠:

收割的时候到了,/风过处稻浪婀娜的摇曳婆娑。/弦月,弯弯的荡在稻田上,/像要把结在金色稻穗上的露珠,/小心翼翼的收割。(<碎叶之一二三>)

年少的何乃健对生命充满热情,他将青春与生命交予大自然,并歌颂生活的美好:

只有盛着从你的海中舀起的水,/才能光辉我生命的杯。/生活啊,/你是多么令人陶醉!(<碎叶之三九>)

生命的光辉与否在于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若以积极进取,热爱生活及乐观的态度,生活必定过得充实安逸。只有用心经营生活的人,才能光辉他生命的杯!何乃健热爱生活,同时也热爱创作,他于<碎叶之六三>告诉写诗的朋友,热爱生活就如热爱生命的火一般,“只有从百花中酝酿出来的蜜糖,/才甜蜜芬芳,/只有从生活中捞起的诗句,/才雄伟豪放!”。创作之路需时时提升思想的内涵,融入生活的智慧,才能写出动人的佳作。

少年时期的何乃健已展现卓然的创作天赋,阅读其早期小诗,总醉在其中,历目难忘。而今,文星陨落,唯有祝福与怀念。

(南洋文艺,30/9/2014)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