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拉【散文/插画】
插图/朵拉 |
每年岁末都要到椰脚街祈福,这是槟城人的风俗习惯,已形成一个特色文化。
每年岁末都要到椰脚街祈福,这是槟城人的风俗习惯,已形成一个特色文化。车子穿过白金汉街,向左踅转椰脚街,一转弯便是个交通灯,路窄车多,不得不减速慢行。路旁一通白色矮围墙内的甲必丹吉宁清真寺(Kapitan
Keling Mosque)是槟岛著名的乔治市地标。
始建于1800年的清真寺,原本是方形并附设长廊及斜脊屋顶,后来在发现和开创槟城的法兰西斯‧莱特的手下,有个信奉伊斯兰教的印度雇佣兵领袖,于1926年筹得大批款项并礼聘建筑师,将原有的清真寺改建为摩尔式风格建筑,以甲必丹吉宁为名(Kapitan
Keling
Mosque,意思是印度人领袖清真寺)。围墙内尚有一座尖塔,是清真寺报时人向信徒通报祷告时间的地方。今日为槟岛最古老的回教圣地,在阳光下散发着耀眼的白色光芒,金黄色的圆形屋顶更是闪闪发亮。每天到来的不只是膜拜念经的回教徒,还有大批国内外游客,尽管非回教徒不得入内,无意中路过被吸引或特地为它而来的游客干脆伫在围墙外把这风格独特的建筑物拍摄带走。
椰脚街最为华人熟悉的地方有两个,一是槟州华人大会堂,当年孙中山酝酿革命时5次到槟城,为部署起义,曾在这原名为“平章会馆”的地方演讲,后改建九层楼高建筑物,命名“槟州华人大会堂”。时光给建筑物抹上了沧桑样貌,外形的设计和建筑物本身都一起老化,然而更旧的是大会堂旁边古色古香的观音亭。
1800年,第一批来自中国的移民,给南洋华人建起一座不只是宗教和精神寄托的地方,更是他们心灵的故乡。初期南来的华人,不适应南洋气候,受到各种传染病的威胁,物质匮缺,前途渺茫,在恶劣的环境中为生存挣扎,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叫生命和财产都没有保障的他们安下心来。每逢节庆,不同的华人帮派都在此聚会,赌博、唱戏、灯会等等,是早期华社的活动中心。
平日除了拜拜祈求菩萨保佑,若有党派或私人争执,都会到观音亭来请华社领袖和菩萨调停,因此也是华社的联络中心和地方事务所。观音亭门口左右两只石狮子,早年老人说,这两只石狮子晚上就结伴下海游泳,清晨最早去烧香的人,就会看见全身湿漉漉的狮子在晒太阳。传说神话了狮子,却也说明华人对观世音的崇敬。观音亭在时光的长河中虽经多次改建装修,仍保留典型的中国式建筑风格。
寺庙主祀观世音菩萨,故称观音亭。真正的名称为“广福宫”。寺内壁上刻有1824年“重建广福宫碑记”,里边记载:“槟榔屿之麓,有广福宫者,闽粤人贩商此地,建祀观音佛祖也,以故,宫名广福。”由南来的福建和广东人联合出资筹建,故名广福宫。沿叫下来以后,却听到碑刻之外的故事:“观音亭原名福广宫,这名称让同样也出资建筑的广东人不高兴,一回福建和广东两个帮派又再因故吵架,广东人争赢了以后,连夜把福广宫改名广福宫。”听的人不相信的脸色让讲的人又加一句:“你没看碑刻上先说福建再提广东吗?(闽粤人贩商此地)”不知是福建人胸怀宽大,或者是势力不够,从此定名,再也不闹事,想来是观音菩萨的加持吧。
过去槟州的富商巨贾在作出商业的重大决策,心中交战无法确认未来是要扩大原有的生意或另外投资开新厂时,就带一片虔诚心意到观音菩萨面前掷茭,让观音菩萨代为决定。观世音在槟城华人心里享有的崇高地位可想而知。香火鼎盛的广福宫里供奉的神灵还有天后圣母、注生娘娘和金花夫人、大伯公、关公圣帝等等,每当农历初一十五,尤其春节期间或是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观音诞,到这里烧香祭拜的人,一日过千很是平常。某年正月初一,作为香客的人,按华人风俗穿着新衣去拜神许愿,因人潮汹涌,水泄不通,拥挤过头,摩肩擦踊没法移动,插好香出来,发现不知何时被哪个不小心的拜神人持香挤来挤去时把新衣烧穿了个小洞。为表达对观音菩萨的尊重,过后年年初一照样穿新衣去祈福。
岁杪亦是善男信女纷纷前来祈福的时候,有来许愿祈求,也有到来答谢菩萨前一年的保佑。
下车处是一排花档,档口挂满姹紫绚红的花串,有数色混杂一串,也有整串素色纯白的茉莉花。
地上整齐排列的塑料水桶,斜插各种颜色鲜花,桌上另外摆着朵朵缤纷色彩的剪花,不同颜色混杂一盘,让香客自由挑选看哪一种适合奉献给各人心目中的神祇。外国来的游客可能觉得奇怪,卖花的怎么都是印度人,又不全是美丽的姑娘,有彪形黑大汉,也有老人家,你不懂印度话没关系,只要朝其中一个档口站着看花,马上有皮肤黝黑,眼珠也很黑,牙齿和眼白很白的印度人出来,用很溜的福建话,即是槟城人流行的闽南语问你:“买花呀?你要去哪一间寺庙?要拜哪个神?”
拜菩萨就选斜插在水桶的菊花,拜拿督公则用朵朵的剪花,如果你要到印度庙,那就买几串红黄紫白的串花吧,印度人最喜欢的是纯白的茉莉花串。持着花串走向花档斜对面,斯里玛丽安曼庙(Sri
Mariamman
Temple)也是槟岛最古老的印度庙,建于1883年。和其他印度寺庙造型同样,入口处有一高塔,雕刻各式造型优美神态各异的神像,色彩鲜艳的塑像都是印度教的天神。进到庙里,许多精美鲜丽的壁画,形态生动的雕塑,庄严肃穆在向进来参拜的信徒述说着东方国度的古老文明传说。印度教的天神众多,包括圣牛、蛇、大象都是印度教尊贵的神,祂们都是印度神话里的主角。以黄金、白银,钻石,翡翠等宝石装饰得美仑美奂的斯里玛丽安曼是庙里的主神像,也是印度神话中的雨露女神,又是众神的母亲,据说能治百病,掌管婚姻和生育,向来受到印度人的崇拜和尊敬。印度教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有说贵族才许进庙,平民只能伫在庙外祈祷。然而,这里的管理人显然有佛教的众生平等之心,任何人要进去,记得把鞋脱在庙外台阶,且不可踩踏门槛,便可进庙参观和拜拜。遇有节庆,随喜乐捐一点小钱,可用管理员备好的牛奶沐浴神像,求平安喜乐。
如果你不信仰回教,又不拜观音,也非印度教信徒,买了鲜花,经过观音亭,再过槟州华人大会堂,就看见2007年7月6日被马来西亚政府列为50个国家宝藏之一的圣乔治教堂。这座纯白色英国式教堂,独特之处共有三点,一是高耸白色尖塔,底下镶个圆形大钟,塔尖顶上的十字架似乎嵌在蓝色的天空中,雄伟庄严。二是前廊门口并排8根巨型圆柱,这别致的造型添加了典雅的韵味,不能想像那是1818年由一批狱犯当建筑工人建成的。三是在篱笆内绿茵如画的草地上,除了参天古树,在教堂前面还立有一座古希腊式的八角穹顶圆型遮篷,那是在1886年槟榔屿开埠100周年纪念时,为纪念发现槟城的英国莱特船长而建的。流连忘返的游人可能不知道,这雄伟庄严简洁优雅的圣乔治教堂是槟城唯一获得国家遗产地位的建筑物,也是东南亚最古老的圣公会教堂。时常有人置放鲜花在教堂门口,倘若不是为自己祈福,可能是为表达对教堂神美韵味的仰慕之情吧。
三大民族不同信仰的四座最古老庙宇都在这条街,不同宗教相容共处,展现了槟城多元文化的丰富姿采。回教祈祷时间一天5次,念经文时广播高声唱颂,远近皆听到。华人神诞时酬神戏锣鼓喧天,有时长达一个星期。圣乔治教堂每星期日早上总有信徒到来礼拜,圣诞节前后亦有庄严隆重的庆典。印度教节庆时,神祇出来巡街,成千上万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的信徒,扛着钩刺身体皮肤的重甸甸“卡华迪”跟在后边,还有鼓乐队一边打鼓一边唱歌。居民习以为常,游客随着队伍不停拍照,一边为槟城的多元文化相存不悖,不同民族的和谐共处赞叹不已。
一条展现了槟城人包容心态的街道,官方街名“甲必丹吉宁清真寺路”(Jalan Kapitan Keling
Mosque),华人却按旧名称“椰脚街”。如果你是游客,找不到地方的话,你只要问一下路人:“和谐街”在哪儿?你就会被引到椰脚街来,这里是槟城最古老的四大庙堂落脚之处,欢迎你也一起来祈福。
(南洋文艺,17/2/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