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26日星期日

重庆,发神经的城市

李忆莙【驻足红尘】

重庆屋宇重重叠叠好几层。
重庆概称有三千万人口,加上外来的,应不止此数。而整个重庆城市就建在一座座山上,故房子一层层建得像田梯。

众所周知,重庆是个山城。而于你,山城是什么概念?或许,你会说:这还用问吗,当然是山多啦。
没错,重庆就是山多。
可那是什么样的山呢?很高吧,高到什么程度?
没踏足过重庆的人,是无法想象的。这“无法想象”,包含着另一层意思:你得先放下你的常识,同时也得放下普遍的想法。换句话说,你的思维要转化,你不能以普遍的常理去看待重庆。因为重庆按常理解决不了问题。
重庆的问题,不仅仅是山多,还有堎丘和许许多多的坡。

屋在山上,坡在屋里

自古以来,重庆的房子都是依山势而建,因此重庆人打从会走路开始,就得爬坡。即使不出门,坡还是得爬的。
关于重庆的坡和房子,梁实秋在他的《雅舍小品》里写得很传神。他的“雅舍”在半山腰,朋友来访,得先爬七、八十层土阶,进得屋来,仍然得爬坡。因为地板是依坡势而铺的,因此“一边高,一边低,来客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得有大不便处……”
这不就是“屋在山上,坡在屋里”这么回事吗。虽有点怪,倒也不难明白。
难明白的是,在重庆,你不能以常理思考,甚至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即使是亲眼所见,亲身所历,还是不敢相信。

22楼出来有马路

且说那天抵达重庆时已是傍晚时分,在高铁站雇了辆面包车便直奔旅行社,报名参加一小时后出发的看夜景团后才去酒店。重庆夜景之炫丽熣灿早已闻名遐迩,是大伙期待已久的,虽然饥肠辘辘,仍觉得看夜景比较重要。便问框台人员,我们放下行李后想去随便吃点东西,附近有简便快捷的食店吗?回答说有啊。你们住12楼嘛,按电梯上22楼,出电梯就有了。沿路下去就是江边了。
我们一听,呆了,怎么上了22楼,出来会有马路?还可走到江边?这江之边,是长江还是嘉凌江?江怎么会上楼了呢?
果然,出了22楼电梯,先看到天桥,再直走,是一条车水马龙的大马路!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天天都“安步当车”,在上下难分中走上走下;一会在大厦的顶层,一会又钻到地下去了。多少回明明是在路上,却实实在在走在人家的屋顶上。这种上天入地的落差,不断地形成巨大的心理冲激——不论我是从第几层楼出去,总是见到有条马路横在面前!我是彻底被搞昏了。更夸张的是本地人给游客派的定心丸:“若在十几层的酒店房间,你忽然看见窗外有人影晃物,别怕,那不是鬼魅,也不是小偷,是路人。”

一两百级台阶称梯道

重庆概称有3000万人口,加上外来的,应不止此数。而整个重庆城市就建在一座座山上,故房子一层层建得像田梯。城区高楼大厦多,大厦里的电梯是交通工具之一,市民上下班,用类似Touch'n Go的卡搭电梯。立交桥多不胜数,重重叠叠好几层,坐在车里仿如上天入地;还不时来个90度的大回转。轻轨从人家的房子穿过,屋面的人毫无感觉,那是人家重庆人的避震隔音功夫了得。重庆的交通不仅翻山越岭上天入地,那动辄一两百级的台阶,被称作梯道。懂吧,那是让人行走的。所以,说不定哪天你走在行人道上,忽然惊觉是走在人家的阳台上。这完全是有可能的。
今天的重庆是个先进城市,已不是梁实秋笔下的模样了。当然,房子仍是建在山上,陵丘依然,坡还坡。高楼大厦顺着山体的形势而建,最要紧是地基得打稳,故起码好几层,不然怎撑得住高矮参差不齐的建筑?
同时这也是个最容易迷路的城市,你不但被搞得昏头转向,迷失方向,连上下左右都分不清。于是有人说,这是个魔幻的城市。我说呢,这城市发神经。

(商余,22/6/2016)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