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好诗观_1

2008国际诗人节特辑:好诗观

诗人的任务



就是把诗写好。


怎样的诗才算是好诗呢?


《南洋文艺》趁着国际诗人节,


特约诗人说说他们的


好诗观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
◎无花

那年18岁,除了忙于应付SPM考试,也热衷于创作诗歌,缮写年轻岁月的美丽与哀愁。然而6月的某一天,从电台接收到残酷的消息,传闻中可能发动的镇压行动竟然成真。

从报章上看见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与报道,其骇人程度并不亚于近来发生在周边国家的灾难事件。许多诗人通过他们锐利的笔锋,声援和平示威的民运份子和抨击漠视人民权益的共产政府。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诗人手里的笔是否比军人手中的枪杆更为锐利?

当时我也想凭自己的力量创作一首铿镪有力的诗歌,来抒发我对镇压行动的不满与悲恸。多翻尝试后却沮丧于自己差劲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有限的才情。

我只能选择天空/决不跪在地上/以显出刽子手们的高大/好阻挡自由的风/从星星的弹空里/ 将流出血红的黎明

北岛的<宣告>发表于事件发生前,仿佛预言了一场即将上演的悲剧,却贴切地道出了所有民运分子的心声。

一首好诗像歌,没有深奥的道理没有难嚼的字句,言简意深,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能让人缅怀生命中某段精彩的片段,忆念起曾经拥有过的真、善和美。每当翻阅这首诗,纵然当年的愤慨已经消逝了,然而青涩的年少情怀,依然如故。
 
 
 
共鸣与回味
◎沙河

当新一代的诗体被赋予更多的权限和空间,要完全把握一首诗的轴心思维并非易事,又在各类文学思潮的影响和冲击下,许多新体诗变的像怪兽,要格分它的好坏显得更是难了。什么是好的诗?开始写诗的人都有这种迷思,若欲以最简单的条件去规范,可能会徒劳无功。

诗是表达心灵意识的媒介,经过美学的建构,适当的运用隐喻和象征去提升它的格调,再以最经济的文字去表达最繁复的思维。诗若加入了音乐性便能朗朗上口(许多诗读来拗口便是一种瑕疵),这也是诗体最珍贵的特性。近来的趋势更显见诗在制衡知性和感性方面作着很大的努力,这应该是一种好品质的要求。

简单地说,好的诗句,像一枚拼图块,有它独特和超然的位置。一首诗读后让人产生共鸣、回味再三,自然就是好诗。
 
 
触觉灵敏
◎冼文光

于我,好诗是这样的:

真诚﹑开创革新,既有集体意识又有个人主义;是民族的,又是人类的;

有一种永恒并闪耀着时代之光;常读常新并不断读出丰富的内涵。

好诗必须反映时代,放之弥六合,卷之藏于密;个人情感的抒发亦当有社会的影子、时代的折光。

技巧方面,我认为韵律、节奏、转折等结构不可忽视。

我觉得革新诗歌写作意识先于创作好诗歌,但革新(诗歌语言)总带来痛苦。

一切事物,无不是另一些事物的倒映;那些诗人体验过的,放到其诗歌里就必须充满诗意。

好诗常能使我触觉灵敏。
 
 
 
写诗是不及物动词
◎木焱

当创作者有很多想法却没有足够时间沉淀再去琢磨成一行诗的时候,他最好把思想停顿在脑海中,不要动笔写出来;当创作者只有一种看法却没有足够的眼界去充分描述成一行诗的时候,他应该参考其他创作者的想法,并与他们交换意见。

在诗诞生之前,我们都拥有可被允许的时空去讨论诗的内涵和形式,诗虽然是不可企及之美的想念,但诗的形象是可以无限去构筑和发展的。如果我们能将想像发挥得淋漓尽致,就不会为任一种单调的诗作或诗观而争论不休;在没有更多想法出现以前,我们合该珍惜现有的想法,而且去理解它、运用它、延意它。如果有一个人把它改变了,我们应该赞扬他的勇气,并且尽可能去理解他的创发。

如此,诗在诞生之后,我们已毋庸置喙,没有好诗和坏诗之别,诗与非诗不必加以定义。诗不是静物,被画家设计摆置在桌面上。诗自有他的灵魂,诗将自我言说,诗人只是尝试将他所领略的字词摆在最合适的地方,最后的形象和意义就交给了谬思,他会让文字活起来,带给诗人以生命力。

诗是美好的,写诗是不及物动词,必须拥有纯洁开阔的性灵,其余就是废言了。

*“写诗是不及物动词”是杨邦尼君传来的某则手机简讯。
 
 
(2008年6月 南洋文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