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好诗观_2

如何阅读才算好诗
◎钟可斯

诗不拘于形式而在乎意味,实有所指而意深远,不纯粹是空灵的创造。我们阅读诗其形,感动于其声,诗朗诵而跳脱,总觉得可喜,字新奇。当我们评论诗句,不是不懂,也不是取巧,说晦涩或意朦胧。好诗是众生之禅,越辩越明,越读越惊喜,不在乎长短或音阶,总觉得时间过滤了,诗显然更出众!经过悠悠众人之口传述而淘洗,诗更纯净了,有望超脱时间的约束而成为经典。诗人应有各自的审美观点,不会是忘情的泛滥之众,诗现代有其意,诗典雅有其形,不伦不类反成败笔。好诗难攻,有点浑然天成,好梦难求,不会是理想的花园,穷一生而钻研是诗人的大业,该取笑的是谁来淌这浑水点燃这灯火。如果就这样半途而废,说什么诗人行业成大话,那是大部分流水的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我想生命存在的意义就是极尽探索,而我只懂得及时行乐,不让生命飞灰,惶恐啊!所以我们思考、我们创造,这时代这年纪这时刻极尽沧桑,写诗是愈来愈难了,灵感稍纵即逝,现实却离我们很近,浪漫情怀愈走愈远了。生活忙碌不堪,即使是吉光片翳,我还是想尽办法扑捉,那写诗的欲望,不然就太庸俗了。
 
 
摸摸那条尾巴,摸摸那根牙
◎邢诒旺
 
据说苏轼在患眼疾时因嘴馋而突发奇想,让健康的嘴巴和生病的眼睛对话,讨价还价一番。据说寂寞的李白曾经邀请月亮和影子对酒(虽然李白后来又自行点破,透过否定/抽离影、月的人性来反衬作者身为影月中介的人性:寂寞)。眼、口、影、月都不是“人”,但因诗人的关注或介入而有了(瞬间的)人性。文字和诗意之间的关系,也许也在于这份关注和介入(介入,或抽离)。

从眼、口、影、月引申开去:怎样才算是好诗?一则瞎子摸象的寓言其实已经是一次很好的讽喻。也许有些诗你特别鄙视,因为你摸惯了大大的墙壁而它告诉你诗是一条小小多毛的绳子(尾巴)。也许有些诗你特别妒嫉,因为你靠着墙壁无从想象象牙经过琢磨以后的光辉。瞎子通过否定来确定事物,论断者不看或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嗯在说着论断人的自己),日光之下,要日日新者,也许,可以靠关注和介入(介入,或抽离)。怎样才算是好诗?至少,得一次次先好好地耐心地把诗读了再说(摸摸那条尾巴,摸摸那根牙,如果还有兴趣,继续摸摸其他)吧?
 
 
意境是诗的灵魂
◎何乃健
 
闪烁着缤纷意象与熠煜着独创隐喻的诗,最能令人读后获得极其美妙的感动,并且回味无穷。意象具有惊人的魔力,能使诗人的生命与精神形象鲜明地凸显出来。意象发挥其功能时,能将冬眠于诗人记忆深处的感觉与思维唤醒,栩栩如生地展现于诗篇里。好诗之所以让人读后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主要原因是诗人巧妙运用意象,将直接流露的思想、情感,转化为充满象徵性形象的隐喻语言。意象为读者引路,由表层事象进入诗的深层意蕴,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与顿悟。

在诗人眼中,波涛传达的,是大海的心跳;风雷传达的,是大气的呼啸;火山熔岩传达的,是大地的愤懑;意象传达的,是诗人生命的脉动。意象为读者提供线索,去深入了解诗人的感受与观点。没有能起主导作用的意象,诗作将被空洞的思想与贫瘠的感情所破坏,诗人的心灵面貌也因抽象的抒情而轮廓模糊。

经过精心筛选的意象,在感人的诗里会产生通感,造成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挪移,令各种千变万化的感觉与复杂的心理反应彼此交汇,使人事与物理相互沟通,让诗人主观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宇宙万物产生神晤默契,从而烘托出情韵悠远的氛围,创造出优美动人的意境。含蓄的暗示比清晰的直陈,更能增强诗质;投射出来的内涵,也更妙趣横生,意蕴丰盈。

抽象的理性语言所能表达的经验毕竟有其局限,形象的隐喻语言所展现的感悟则浩瀚无垠。创造和表达意象、隐喻的能力源自想象。唯有丰富的想象力,能为诗人的心灵插上翅膀,窥探生命的真谛与寻觅人生新颖的境界。因此,缺乏鲜活意象的诗往往软弱无力,没有空灵意境的诗贫血苍白,感染力荡然无存,无法引起读者的共鸣。
 
 
诗与酒的辩证
◎刘育龙


好诗如醇酒,可浅酌玩味,可豪饮尽兴,经得起岁月的沉淀,越久越芬芳。身处相异的境地,在不同的年龄,以不同的心绪,斟一杯酒,把一首好诗重新细细品味,每一回,都能有新的体悟。

酒令人醉,诗让人痴,诗和酒,沾染上了,就是一生一世的瘾。

诗和酒唯一的不同点,大概是酒总会喝尽,诗,却能无限续杯。
 
 
(2008年6月 南洋文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