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2日星期五

小论艾文7首近作

墟市众生相
——小论艾文7首近作
◎张光达 文学观点



艾文在诗坛沉寂了将近18年的时间后,终于复出,因此这7首诗作特别值得注意。熟悉马华现代诗的读者都记得,艾文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马华现代主义风潮中,曾经以强烈象征意味的现代语言风格、个人化的隐晦意象实验形式,在文字意境的构造上每每引人注目,一册《艾文诗》遂奠定了他在马华现代诗史上的重要地位。

艾文80年代的诗语言有一个转折,从专注耽溺语言的试验创意及现代主义的内在心理探索,转向专注人间现象的辩证思考,笔触简约,往往带有一股淡淡的反讽批判意味,形于文字是现代语言与现实触角的牵引融会,或陈慧桦教授所称的“写实兼写意”。

大体而言,艾文诗在80年代的语言转向,可以放在马华现代主义诗(人)在这个时期的现实转向。我的看法是80年代马来西亚国家社会整体上的动荡局势、族群政经文教的危机困境,普遍上造成马华现代诗人的诗语言或题材集体转向的根本原因。艾文80年代的诗也可以放在这个文学/文化体制的架构来看待和解读。书写现代人存在生活的荒谬、现实体制的黏滞无力感、社会伦理关系的游移错位、人际关系的矛盾疏离,自是现代主义美学的基本特质,艾文的这7首诗延续了这些现代主义的关怀面向,不同的是,艾文这些新作较接近80年代后期停笔前的诗风格,即在力求明朗浅白的现代语言视角中,往往采撷于社会现实的资源或材料,人民的日常生活、礼俗惯习、市景风情、社会众生相,以一种相当简约节制的文字意象带出婉转批判的意味,在此现代与现实不再对峙,而是一互为表里的持续辩证。

艾文诗大量的口语文字,戏谑嘲讽的行文造境,成为推动字里行间一股庶民生活集体(潜)意识的力量,书写华人婚礼习俗的〈鸿门宴〉、人生百态的〈大减价因缘〉、〈塞车族的道德规范〉、〈墟市众生〉、政治现实的〈今天天气很好嘛──印象308〉、人面对存在意义反覆探问的〈妈妈天亮了〉等诗,在面对现代社会伦理秩序/失序及现实规范体制下,其实有着一种坚持的生活信念作后盾,持续探讨诗人的生活伦理与身处荒谬可笑(悲)的现实之间的辩证关系,溢出诗人现代及(超)现实的敘述语言视角,社会众生相及人性的复杂性由此得以释放出来。

艾文的诗,成功写出了现实社会民间日常生活中,一种生命力量与伦理规范的抗衡思辨,由此所产生的批判省思意味,最为可观。

25/6/2008

(2008/8 南洋文艺)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