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廖克发的公公到底去了哪里?他像那个时代的许多热血青年,憧憬一个遥远的美丽未来,他们静悄悄的离弃家园,投奔莽莽山林。
年轻导演廖克发的纪录片《不即不离》不被允许在国内电影院上映,说开了是预料中的事。虽然心中存有纳闷,政府不是和共产党在1989年12月2日签署和解协约了吗?尽管如此,内政部毕竟没有封堵网络,观众可以在2月至3月间,6天的时间内在网络上一窥廖克发的作品。
在我们的国家,共产党3个字在某些政党人物的心中还是存有避忌的。有些人更因为自己吓自己,绝口不敢提。哀哉。比较27年前,不得不佩服首相马哈迪的勇敢果断,即使我对他褒贬兼有。
探讨当年的选择
比较60、70年代,今天,共产党已经是过去的名词。廖克发选择在这个时候探讨如果尚存活人间,已经有90多岁的公公当年的选择与去向,无疑是很正常的,当局并不需要激起一湖春水,张大眼球紧张看待。不相信?去问年轻人,谁想当共产党?他们回答你:“共产党是什么来的?”并不奇怪。他们是低头族,划手机都来不及,还谈什么共产党?手机内如果有共产党打日本鬼子的游戏,或许还会有点兴趣。
是的,时代在迅速的改变中。30年代因为北方在抗战,这一边的华裔捐躯捐钱为祖国抗战是再正常不过的。紧接着,反殖民地的浪潮席卷世界各地,接受进步思想的青年要驱逐英国人是爱国的表现。日本人来了,英国人被打得一败涂地,人民大失所望。共产思想和资本主义在国际舞台上斗个死去活来,我们的国土上也不可幸免。共产党描绘的美丽远景,甚至在70年代还有强烈的吸引力。时光转移只在一瞬间,回头看,正好应了杨慎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憧憬遥远的美丽未来
在这样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廖克发的公公到底去了哪里?他像那个时代的许多热血青年,憧憬一个遥远的美丽未来,他们静悄悄的离弃家园,投奔莽莽山林。孩子的啼哭、父母的呼唤、妻子的垂泪到天明,都被牙根紧紧咬断了。
寻找公公的去向,并不只是廖克发一个人的心愿。如果你去调查,哪一个华人家庭在那个年代没有伤心的故事?银幕上,廖克发的家乡不就是霹雳滨海的小城,我曾经居住二十载的实兆远吗?共产党活跃于当地。他们甚至敢于烧毁一座村庄。在那一片平原上,孕育了我几篇以共产党为背景的小说,如《细雨纷纷》、《白水黑山》等。那里可是共产党总书记陈平的家乡,也是应敏钦的诞生地。他们都曾经在我执教的南华中学求学,然后毅然隔绝父母投奔神往的丛林。
廖克发会寻找到公公吗?其他人也还在寻觅公公的足迹吗?还是一个谜。
(商余,30/3/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