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垚著《缕云起于绿草》 |
我与白垚见过4次面,都为了《大马诗选》的出版事宜。他说话的腔调特别有劲,脾气急躁,很合我的路数。我与他的数面之缘,都在我30岁之前完成。《大马诗选》在1944年付梓,我还差几个月就30岁。他觉得我是现代主义的急先锋,我觉得他才是马华现代派的推手,每次见面都互相调侃。
1978年12月16-17日,郑良树副教授要我在大马华人文化协会主办的“马华文学研讨会”提论文的时候,“留意到国内现代主义的起源,它怎样取得力量……”。我急函周唤与艾文,他们都觉得〈麻河静立〉很可能是马华的第一首现代诗。我了解这个判断有一定的学术风险。除了艾文、周唤的“口头历史”,还得从《蕉风》与《学生周报》去寻找“历史的铭记”。从报刊去翻查资料,那年代现实主义所谓realism,真是磐石一块,新加坡与半岛的左翼文艺理论家完全控制了话语权:苗秀、赵戎、忠杨、杜红、韩山元、林辛文、杜康、陈雪风、林振中……他们与新加坡学运关系密切,竖起鲁迅的旗帜以鲁迅为导师,援引周扬、夏彬与马克思的理论开路,声势浩大。在民族主义与爱国主义的前提下,现代主义处于一隅,情况困难。
1960年辟新诗讨论专辑
白垚的〈麻河静立〉,今日来看,称不上什么佳作,但它却引来了后续创作与在《蕉风》月刊的文学论辩。我很早就看出把南大问题羼入文学论争的荒谬性,政治的问题应循政治管道去解决。文学不是拿来说教的,文学不能用来当政治工具。1959-60年,《蕉风》月刊发表了数量可观的现代诗,左翼文人称为“蕉风派诗”。1960年8月在白垚的策划下,《蕉风》自第94期辟“新诗讨论专辑”,一连数期刊载有关诗的评议。1964年白垚自己在《蕉风》写“现代诗闲话”,同时期又设“文艺沙龙”,让诗人、评论家发表意见。现代派就在这万般艰难的环境崭露头角。
我曾为了第一首现代诗与已故陈应德博士辩争过。比白垚的〈麻河静立〉更早的作品,像威北华的狮〈石狮子〉,在艺术造诣方面可能胜于白垚的那篇。可是〈石狮子〉只是一个孤立的个案,写成于1952年的〈石狮子〉并没能引起注意与讨论,威北华不搞文学评论,没有在理论上为他的deviation 阐明意图。更重要的是,他不像白垚有一群追随者,有理有据的掀起一场文学运动。
1974我主编《大马诗选》,白垚也答应参加,就是迟迟没把稿寄来。后来在电话中问起,他歉虚的自承现代诗写得不算好,收录入诗选反而……。另一位诗人叶曼沙也以同样的理由,没把诗作寄给我。我想他们在那时已有移居的打算。1981年白垚去了美国并在那儿定居。我们从此没再见过面,直到林添拱在端午节后的6月21日,在短讯里传来他辞世的消息。
23/06/2015
(南洋文艺,14/7/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