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闲心乐】 雅蒙
研究马华文学的人当然不能忽略《学生周报》,它比《蕉风》更早成为马华现代诗的摇篮推手,当年《学生周报》最受读者爱戴的“文艺专题”,有新马现代诗坛有“四金刚一菩萨”——牧羚奴(陈瑞献)、英培安、李苍(李有成)、零点零就是四金刚,一菩萨就是梅淑贞,是“文艺专题”最热门的作者,带动了现代诗的起步。
《学生周报》固然培养了许多文学作者,但它的附属组织“学友会”也许培养了更多的社会精英。
有时想,如果不是学生时代参加了学友会,恐怕如今的写字生涯会改变。
像石原裕次郎
那是一个没有太多规则的活泼年代,自己很小就参加了学友会,但是没有去活动。偶而去参加它的每月聚会。就是在那里第一次见到白垚先生。如果有看日本电影的人,几乎每个人初见白垚先生的就会生出同一个感想:这个人怎么这样像石原裕次郎。石原是日本彼时最红的明星,以不羁与潇洒风靡影坛,白先生与他同一个气质。那时白先生是学友会秘书,他与姚拓先生时常要往各处的学友会演讲指导。两个月就会来一次马六甲。学友会也开设在吉隆坡、槟城、怡保,好像麻坡与峇都巴辖也有过。
自己是在初级文凭考试过后,才真正往学友会跑,当时是要到那儿的图书馆借书看。图书馆规模当然不及学校的大,但是藏书很吸引人。就是在那儿第一次读到高阳的小说,还有徐訏的《风萧萧》,张爱玲的《赤地之恋》与《秧歌》。后来姚先生还要我读《野马传》,那真是一本很奇特也很出色的小说。现在可难找了。白垚先生就要我读《未央歌》。
在学友会比较活跃的学生,后来都有一个特色——不怯场,上台说话的胆子大得很。
学友会不仅是一个可以认识不同学校学生的地方,它还培养了学生自力与独立的精神。有种种小组,例如学术组与舞蹈组。马六甲学友会的舞蹈在还是学生的柯荣添的领导下,有非常杰出的表现,时常受邀请表演,即使吉隆坡官方邀请舞蹈表演,学友会总社都叫马六甲舞蹈组表演。
培养出信心与兴趣
马六甲学友会还时常举办“游艺晚会”,非常考验学生能力的活动,从向警察局申请演出准证开始,到租场地、卖票。还有排练新舞蹈、设计服装到绘制舞台布景,都是学生一手包办,完全没有假手他人,独立精神就这培养出来。
我呢,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投稿《学生周报》,运气很好,每投必登,即培养出信心与写作的兴趣。如果不是当初隐姓埋名投稿,是会有点疑心会不会是白先生放我一马过关的(当然那是不可能的,因为另一些事证明他选稿铁面无私)。因为基本上白垚先生与姚拓先生是看着我长大的,我后来加入杨际光先主持的文化机构工作,就是姚拓先生牵线。渐渐的正式走入写字生涯,那可不是与学友会有前因后果吗?
(商余,14/7/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