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7日星期二

仓皇去国 弃家赴港

刘谛【大哥白垚】

1949年,国民政府的军队节节溃退,9月时广东的局势已趋动荡飘摇,但父亲仍让大哥继续留穗就学,可见他对儿子学业前途的重视和期待的殷切。
到了11月初,除了他父子俩和被留在外婆身边的六妹外,其余的家中眷属已分两次先后迁移香港。

火车票一票难求

一到12月,国民政府败象难逆,大陆已全面弃守,父亲无奈下紧急安排让大哥直接从广州搭火车赴港,自己则与几位亲信部属匆匆乘船沿水路逃港,却不料船只在珠江口遇险沉没,父亲经日夜漂流后,在香港水域幸遇渔船获救。而大哥,则因所托之人的延误和火车票的一票难求,他迟了多天才得以与家人团聚,令父母亲担忧不已!那年才15岁的他,对当时广州火车站内外那万人攒动丶人人焦虑惶惶的情境,直到如今,仍记忆犹新。

2009年底我写了篇<1949>,文中对当年的变迁有较详细的描述,大哥读后从美国来电,感慨地说:“60年了,如今想来,往事堪惊啊!如果当年父亲遇难,我又逃不出来,那又会怎样呢?”。的确,无论对个人,或对整个家,都是不堪设想了!

15岁的大哥,已是个翩翩少年。一家人在香港团聚后,我才对他有较多的接触和认识。以前在家乡,我年纪小,对大哥的印象实在很模糊,一方面是我懂事后他多在广州;另一方面,三哥只比我长一岁多,无论学习或玩乐,我都是跟着他,记忆中的童年梦里,他都是主角。到了香港后,房子小多了,一家人反而显得更亲蜜些,大哥对弟妹们很亲切,没架子,但毕竟年龄差了一大截,我对他还是尊敬多于接触交流,想是带些儿敬畏吧!

文武双全

在香港,大哥停学半年,1950年,入九龙的培正中学续学。那时,他是高中生了;随着成长发育,他长得越发俊朗挺拔。我们家从上环搬到湾仔后,父母亲特别为他间隔出一个小房间,床头前的小书桌朝着“骑楼”向光,记忆中那书桌上除了教科书外,总会放着些文艺书刊,而在床底下则必滚着一两个篮球。写作与打篮球正是他的文武爱好,他很早便已开始向报刊投稿并获得刊登了;打球方面,也知道他在高三时曾代表“杰志”球会打过甲组篮球联赛。当时我大约9岁,做为弟弟,对他的文武双全,很自然地产生了钦佩且崇拜的心理,也隐隐地感到自豪。

我在小学时读书并不专心,平时多是由二姐督导着做作业,大哥则会适时地纠正我的一些言行,有一次家中的椅子被弄坏了,母亲问我是谁干的,我并不知道但却回答说:“不是我,可能是谁谁谁吧!”大哥听到了对我说:“细佬,你不知道就只能说不是你,不应指‘可能是谁’,那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说法。”这句话从此常在我心,使我受用一生!当然还有许多的言传身教,令我在成长中获益良多。

(商余,13/3/2015)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