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5日星期四

陌生的后墙

刘谛【大哥白垚】

站在那犹能辨识的狭长后巷里,他拍打着一幢陌生楼房的墙,向随着他回乡的弟妹们说:“母亲的房间就在这后面的位置,我是在那里出世的。”

他,是我们的大哥,那是4年前的事了,时年77岁,白发如银,但精神矍烁丶腰挺步健。那份特有的从容洒脱,几十年来总使我对他的尊敬和感激中藏着几许羡慕。离开出生地已经62年了,这是他首次回乡。他在著作里常自比飘云,也数次引用好友燕归来的名句:“云,一旦飘离它的成长地,再也回不去了!”更写过“夜来幽梦忽还乡,梦到的不是南方的巷陌,却是……。”

再也回不去了

但毕竟拢聚成云的水气也有来处丶亦有个源头,他在一众弟妹的簇拥下,还是回到故里了。只是,岁月不单使人事已非,而景物亦然!昔日偌大的宅院己被完全推倒重建,旧址的前半部与大门前的小巷扩建为数条车道的“新兴路”,后半部则建成了三层的大商场。都认不出来了,变化不大的只有那原来的后巷,一边还是那些一层的砖瓦民房,长巷的尽头就是沿着河岸的“兴隆街”。大哥在后巷里拍打着那堵墙,也拍醒了沉睡了几十年的往事!

大哥出生于1934年,那时父亲已是有田有地丶有饷有权的国民政府地方官员,在广东东江水乡一带算是富贵人家了。作为家中长子,想必是集一众宠爱于一身,听二姑妈说过,他长得非常伶俐可爱,满月时的欢庆,热闹而张扬!

家乡最后的中秋节

我比大哥小8岁,当我在4岁开始能留下记忆时,他已到广州寄宿读中学了。大哥在家乡完成小学教育后,父亲望子成龙,为了使儿子能受高素质的教育,虽然家乡也有初中,还是把他送到广州培正中学就读。在母亲的牵心挂肚下,一个受惯关怀服侍的少爷,才12岁就离家出外独自寄宿求学了。广州的3年,相信对大哥性格的成长至关重要,自信丶独立丶开朗而从容等良好的品质,在那个时候便已渐渐地养成。

当年家乡与广州间仍没公路,只靠水路的“人船拖带花尾渡”往来,大哥只会在大的节日和假期才会回家。1949年的中秋,他回家过节,节后离乡返穗时,怎样也不会想到,自那一别,从此都在异乡过中秋了!

(商余,6/3/2015)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