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清绘 |
【悼念金庸】庄若
如今常见一家大小,在餐桌上使用手机。有些人会觉得不对,我却是常想起,60、70年代,别说手机,连电脑都还没有的时候,餐桌上总是有一份报纸,一家大小轮流或抢着看,其乐融融。
当年我家的报纸,是父亲从公司带回来的。父亲当然早已看过了,我和弟妹抢看的是武侠小说版,其次是娱乐版,把报纸拆开来,一人一份看,到后来大家连赛马版都翻完,才肯罢休。
对我来说,吃饭看报纸和吃饭看手机,是同样的东西。是,报纸没幅射,不过,报纸有油墨。
小时我们读的是《新明日报》和《南洋商报》。如果没记错,当年的《新明日报》武侠小说版抬头横跨一栏,就是金庸的武侠小说。稍为长大之后,才知道原来《新明日报》是1967年金庸与新加坡人梁润之(“斧标驱风油”创办人)合办的。“新”取自梁润之先生曾经办过的《新生日报》,“明”则取自金庸自己的《明报》,有说金庸使用香港办报的故技(每一天市民争读他的连载武侠小说)每一日在《新明日报》上面刊登的武侠小说,都比香港《明报》早3天。当年在《新明日报》刊登的,是刚写好的小说《笑傲江湖》。之前他也在《南洋商报》刊登《素心剑》(后改名《连城诀》)。
这就是没有互联网的好处。不然,哼哼。
我便是这样子,每日读金庸读着他的小说长大。他每一部小说至少在报纸上读过两轮。当然,十多岁的时候,早就往租书档、父亲藏在床底,或朋友处借来,把他的小说都读完了。也许是因为阅读的时候太小。如今比较有印象的只有读过两三遍的《笑傲江湖》、《侠客行》和《连城诀》。《天龙八部》和《鹿鼎记》很长,差不多全不记得,只记得段誉“有时得,有时唔得”的六脉神剑,以及《鹿鼎记》韦小宝到“钓鱼台”钓鱼的笑话。
多少眼泪多少希望
许多人都认为《天龙八部》里乔峰是真英雄,所以他的遭遇就是最“悲剧”的。说来真不好意思,我第一次给金庸弄到“不懂有没有哭”的是《连城诀》,尤其狄云逃狱回到师父家里,听见自己爱慕的师妹戚芳喊“空心菜”以为是叫自己(叫的却是她的孩子)。戚芳后来给丈夫万圭所杀。《笑傲江湖》里头,主角虽然是聪明潇洒的令狐冲,金庸还是使用同一招式赚人热泪。令孤冲小师妹岳灵珊给夫君林平之害死的时候,天下读者想必同声一哭。有说金庸当年向他梦中情人夏梦表白的时候,夏梦已经罗敷有夫。或许这便是“情感投射”吧?
另外,金庸的小说人物,像狄云、石破天、郭靖,都是个性敦厚,到后来武功大成的英雄,这也同时给了不少“普通人”带来了人生的希望。
(商余,2/11/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