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母亲节的花卉,当为萱草。照片提供/韩学宏 |
韩学宏【小块文章】
在现代的西方,常用红色康乃馨来感怀母亲,最早源自希腊对众神之母瑞娅(Rhea)的致祭。1908年5月10日,由美国安娜(Anna Jarvis)的母亲所提出,美国西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州率先订定为母亲节,1913年扩及全国,订定每年2月第二个星期日为法定的母亲节,规定家家户户悬挂国旗,以表达对牺牲奉献的母亲致敬。安娜的母亲生前最爱康乃馨,安娜在1927年受访时曾说:“康乃馨的花瓣不会垂下,而是紧紧拥抱着花心直到死去,就像母亲拥抱孩子一样,她们的母爱永远不会消减。”
回头来看华人文化,最为我们熟悉的是唐代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诗中提及的寸草之心,难以报答如春阳般伟大的光辉母亲。若说母亲节的花卉,当为萱草。萱草古称忘忧草,也叫宜男草,其花瓣较长,未绽开前包束之状如金针,故名“金针花”,未开花前采收晒干保存,成为煮汤的“金针菜”。古人常在北堂种植萱草,一则期待新妇早生贵子,二则期待母亲见到花开而忘忧。
萱草,一名忘郁,俗称忘忧草,早在《诗经·卫风·伯兮》已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诗句,意为何处可以找到谖草(忘忧草,即萱草),种在北堂,让妇人得子或母亲可以忘怀离忧。唐代诗人聂夷中〈游子吟〉,写到了萱草与母亲的关系:“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亲倚堂门,不见萱草花。”
家家门前种了萱草,以志念远行的游子。家中的母亲,日日倚栏守候,盼望着萱草花开,以便忘忧,亦即思念着的孩子早日返家呀!元代王冕〈墨萱图〉题画诗也说:“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可见萱草是母亲与游子的联结。
明代高启〈萱草〉诗写道:“不见堂上亲,空树堂下草。夏来风雨繁,离披数丛老。日暮欲忘忧,搴芳转伤抱。”因为离别,没法向高堂上的母亲请安,只好在春天种下萱草,以期忘怀思念母亲的忧伤。
入夏之后萱草繁盛,风多雨丰的阻碍,眼见秋到花期过了,还难以如愿返家省亲。可惜就算早晚萱花在手,馨香盈袖,也难以忘掉没法与母亲团聚的悲伤情绪呀!唐伯虎题诗〈萱草图〉曰:“北堂草树发新枝,堂上莱衣献寿卮。愿祝一花添一岁,年年长庆赏花时。”用萱草来祝福母寿如花多。
时至今日,萱堂仍然喻指母亲,正如椿庭代指父亲一样,成语“椿萱并茂”则是喻祝亲友的父母安健。Day Lily(一日百合)是萱草的英文名字,指它每朵花开只有一天而已,台湾花莲的六十石山与赤柯山,以及台东的太麻里,是游赏萱草的胜地,有机会不妨在8月中旬盛开期前往,只可惜大马的萱草较少见,若逢母亲节,只好以康乃馨或塑料花卉代替心意了。
(商余,5/6/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