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星期二

不说再见 〈南洋文艺〉(1985-2017)


张永修(〈南洋文艺〉现任编辑)

〈南洋文艺〉终于来到了向读者告别的时候。〈南洋文艺〉创刊于1985年,其前身是1971年创立的〈读者文艺〉。历任编辑包括锺夏田、柯金德等。1994年至今,则由我主编。最后一期〈南洋文艺〉,请允许我回顾过去23年来,我在编辑任上为“铸造南洋文艺”所做的尝试。


一、为马华作家塑像

相对于获得国家关照的马来作家,以及处于中华文化圈中心的中港台华文作家,位处边缘小国、以非官方语言写作的马华作家,似乎注定不会获得任何主流单位的特别重视。作为马华文艺副刊的编辑,我觉得我有责任让我们的作家“被看见”。要让一个作家更“立体”的出现于平面媒体的方法,莫过于将他们的著作,结合对其文章之评论、访谈、印象记等,集中在特辑里刊登。作家专辑的制作,如同为作家塑像,可以加强读者对他们的关注与认识。过去二十多年,〈南洋文艺〉以多种特辑的名目,为不下50位马华作家塑过像。

  其中一个定期推出的是【诗人节特辑】。每年国际诗人节或端午节,《南洋文艺》除了作较具规模的诗展,也制作个别诗人的特辑,以期突显不同流派与背景的马华诗人。

自2002年起,逢农历新年开年第一期则推出【年度文人】专辑。【年度文人】以“江湖第一笔张木钦”掀开第一辑,此后不曾中断的制作了16名作家的特辑。



二、推动马华文学评论

一部经典之作,即使缺乏评论者的关注,可能依然不减其作为经典的价值。然而,一部作品——姑且不论它是不是经典,若能得到专业读者的评鉴,则将有助于作者与一般读者更好的认识到其优与劣,因此也更有可能看到作家的存在。理性的评论作品,可能是更为有效的回应1990年代初“经典缺席”论争的一种方式。

    1995年初,〈南洋文艺〉开始推出【文学双月点评】系列,请专人分别针对在本版发表的诗歌、小说、散文3个文体进行点评。这个系列持续约14个月,其中的一篇文章引发后来一场“中国性与去中国性”、或较后被称之为“马华文学断奶论”的讨论。

     【双月文学点评】开启了〈南洋文艺〉后来持续沿用、以刊载论述性文章的评论栏目【文学观点】。继“断奶论”之后,南方学院文学馆设立建议、马华文学大系编纂问题、《马华当代诗选》“内序”引发的文学视角问题、评论方北方的论文所引发的文学研究与道德问题等等评论文章,皆以【文学观点】来标识。这个栏目沿用至今。



三、阶段性整理马华文学史

史料的展现、累积与保存,对“南洋文艺的铁塔”之成形,对读者是否能看见马华文学,极为重要。


      【马华文学倒数】系列,是我为马华文学进行阶段性的总结的最初尝试。这个系列从1994年年底开始推出,连载5个月,共有21期,从当时最年轻的七字辈作家开始介绍与评点,接着倒行评介六、五、四、三、二、一字辈的作家群。除了三、二、一字辈的点评人是邀请史料工作者负责之外,其余点评人都是比所评对象年长“一辈”的作家。如此的“点评”、“检阅”,或可看作是微型的文学史,是往后文学史写作者的重要参考。

其后较大型的整理马华文学史的工作,是1999年的【80年马华文学】,与2009年的【马华文学90年】系列。前者梳理80年来的马华文学发展状况,后者检讨后来10年的文学发展。


除了涉及时间较广的史料回顾与整理,〈南洋文艺〉也尝试从历史中翻寻出已被人忘却的优秀作家。这就是【出土文学】系列的由来。其用意是挖掘被时间埋没了的前辈作家优秀的作品,让后来的我们有机会重新阅读与评价,以重新认识他们,或更新对他们的记忆。

除上述几项阶段性的史料梳理工作之外,〈南洋文艺〉每年都特约专人整理与评析之前一年本版的文学表现与动向,是为【年度回顾】。〈南洋文艺〉是现今马华副刊中,唯一进行这项工作的。【年度回顾】自1998年刊出,至今持续经年,未有中断。这十多年来的年度回顾文章若结合起来,未尝不是一部〈南洋文艺〉版的“马华文学简史”。

四、鼓励文学与时事结合

文艺副刊既然作为报纸的副刊,理应具备一般文学杂志所缺乏的时间优势。我认为,作为一个日报的副刊(虽然如今本版刊期形同周刊),〈南洋文艺〉可以主动策划与本国/世界时事课题紧密相关的特辑,以现场的摄影作品配合诗文,彰显一种“现时”主义的文学,并刺激文学的活力。


这些年来,〈南洋文艺〉所作的特定课题特辑,包括: 2012年民间反对澳洲莱纳斯公司在彭亨关丹设立稀土厂的【文学反稀土厂】特辑; 2010年回应四川地震的【问候苦难大地】;2009年华社反对吉隆坡百年老街多排店铺因建轻快铁计划而被逼拆除的【走过茨厂街和苏丹街】系列; 2008 年回应海啸的【向灾场献诗】;2006年反战特辑【以诗抗战】;以及1999年立百猪瘟事件等。

23年转眼即过,〈南洋文艺〉而今来到了不能说再见的岁末。纸短情长,编者谨此衷心向作者与读者多年来的支持说声:谢谢。

(南洋文艺,19/12/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