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

姓名与称距:身分

刘放【生活随笔】

身分在此仅指个人身分证所载的名字。有身分证的人,必有个人的姓名。无论名库的大小,由于给孩子取名的总会有其偏好,这便会产生一种同名偏多的现象。其带来的后果,可大可小可笑,出乎意料之外就是了。
同名同工作部门的,可会相间,甚至相煎。就有报道曰某公司部门主任和递送员同名。每天有大部分找递送员的电话,接线生都转给主任。主任不胜其烦,把递送员炒掉。无妄之灾也。其实,任一方来个姓名点缀品,便可相安无事了。
个人的经验是,摇电话给在家的朋友林先生。第一个接电话听到我声音后,把电话交给另外一人;又转给另一个时,我对他说我要找“林教授”。马上接通了。前面3位,都是林公子。现代人人手一机,可以单刀直入,免却了同名带来的拐弯抹角麻烦。
名字重复的不少
姓名前、后缀词,自有其用途。先谈名库的大小。在某些文化、宗教里,应都有提供名谱,如汉文化里的百家姓、新约里的12门徒姓氏、旧约里的好些名字和地名,如夏娃、伊甸等。
可兰经含有99个亮丽的真主的名字,信仰此教的马来民族,虽也有一些族群名字如“星期一”和“星期五”,但加起来大概也不到两百。由上千万的马来民族公用这些名字,在没有种姓来分辨同名不同人的情况下,数代下来,名字重复的必定不少。
把偏向选用真主名库的因素也考虑在内,同名的例子自然又增多。这在身分认同上、社交上、多少有些冲击。尤其是在四代同堂的情况下,三代内重复的名字应会不少。诚然,同音不同拼法的名字,女性名字增减字母等,稍可舒缓同名带来的压力,例如如张冠李戴的尴尬。但在原名外的添加点缀品,如望族头衔、册封头衔如拿督及学位等,岂止保持个人身分,更是社会晋级。无疑是一举两得。
 除了一些具有宗教、种族含义的名字添加品外,“拿督”头衔是近来比较广泛采用的。它区分“哈山”与“拿督哈山”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但由于这类头衔,除了国立的、州立的,现在还有私立的。据说过去在市场上可以买到的,多是在菲律宾巴拉望和印尼廖内所生产的。
最近在霹雳州似乎也有山寨版拿督出售,并举行册封典礼。不久的将来,网上可会开店倾售。大马政府最近设立的专业部门已开始登记头衔,以制止该头衔和其他头衔被滥用。其实,前首相马哈迪在任时就已曾发难过,要求不要称他为“拿督”;他那时是“拿督斯里”。他抗议有理。但把“拿督”当着区分你我的机制之一,干卿底事?

(11/11/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