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5日星期三

大马诗社与文献搜集

 徐持庆【德州寄简】

马来西亚之有诗社,最早可追溯至100年前的上世纪20年代。那时一班中国南来砂拉越诗巫的流寓文人聚在一起,推广诗钟创作,并筹组诗社,此乃诗巫诗潮吟社的最始雏形。
大马目前以古典文字为创作载体的诗社计有14家:
马来西亚诗词研究总会(大马诗总)、槟城鹤山诗社、槟城艺术协会诗词组、霹雳怡保山城诗社、雪隆湖滨诗社、首邦诗文社、马六甲孔教会古城诗社、马来西亚天龙吟社、柔佛麻坡南洲诗社、麻坡茶阳会馆诗词组、砂拉越诗巫诗潮吟社、砂拉越诗巫鹅江诗书协会、沙巴亚庇神山诗词学会,以及由徐肇航、谭雅内及徐持庆创立的网上简而不陋诗社。上述一些诗社的“前身”还有诗社,因此大马的诗社实际上超过20家。
上述诗社社员在这100年来创作的汉诗估计有4万余首,是马华文学的丰硕资产。可惜除单篇论文外,尚无人或机构对大马诗社发展沿革进行过全面的、系统的史料搜集、整理和研究。
马华文学界出版过3种马华文学大系,即李庭辉编纂《新马华文文学大系》(全8册,1971),方修编著《马华新文学大系》(全10册,1972),及大马作家协会云里风、戴小华总主编《马华文学大系》(全10册,2004),煌煌28册巨著,却并无只字片言提及大马古诗及诗社的资料,殊属遗憾。
为了保存马华古典汉诗诗社的珍贵资料,20年来,我一直不断呼吁文学团体搜集大马诗社的史料文献及撰写其发展沿衍轨迹,可惜至今未获正面反应 (大马诗总上月召开理事会亦决定不赞助本人对《大马诗社发展史》的撰述)。

文献资料佚失不全
既乏学术团体反响,退而求其次,我只能默默地以一己之力在有生之年去撰述部分诗社的沿衍历史,希望藉此稍可弥补《马华文学大系》“缺席”的遗憾。
但当我走访多家诗社,却发现它们的文献资料都已佚失不全,以致无法举笔成文,令我扼腕,因为撰述历史,是让原始资料说话,文献佚失,我们将会无言。因为撰史是绝对不容有假设的虚构或想像的材料,务求翔实可靠,记述史迹是不可有任何艺术加工的,必需根据原始文本,笔笔务求事实。因此我谨呼吁大马各家诗社认真与积极地面对文献佚失的困境,急谋对策,必需搜集本身诗社文献善作保存,好供日后研究大马古典诗坛者作为参考资料。

(商余,15/11/2017)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