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打根日报〈心园文艺〉 |
冰谷【人生风景】
几个山寨王每月可以轮流进城舒展紧张的工作情绪,在市镇里停留三几天。我便这样地走进了山打根文艺协会的阵营。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无论到了哪里总会寻找文学的踪迹。无奈我走进风下之乡,一头栽进荒莽的丛林与野兽虫蛇结怨绞力,经常早出晚归,脑海时刻都环绕在开荒和垦殖的俗事,对于文学只有暂时拋诸脑后了。
幸而顶头上司是个人情味十足的人,几个山寨王每月可以轮流进城舒展紧张的工作情绪,在市镇里停留三几天,我们自我调侃为“回归文明生活”。我便这样地走进了山打根文艺协会的阵营,从而认识当地不少写诗歌、小说和散文的优秀年轻作者。
沙巴因为交通落后、运输不便,当地报纸都属地方性的,如山打根有《山打根日报》、《自由日报》,斗湖出版《晨报》,亚庇有3家,即《亚洲日报》、《华侨日报》、《诗华日报》,都局限在各城镇出版发行,销量与读者自然极其有限。
地方报纸设文艺副刊
感到欣慰的是,这些报纸都设有文艺副刊,提供版位给写作人投稿,有些甚至另辟学生园地。遗憾的是,各报之中除了迄今已停办的《山打根日报》副刊〈心园文艺〉之外,其余报章都没有支付稿酬。〈心园文艺〉所付稿酬也很低的,诗、小说和散文皆以篇计,虽每篇5令吉,算是聊胜于无。
因此,每当与根城的写作人见面叙谈之余,就扯到稿酬这回事,那时候诗人陈文龙在《自由日报》当新闻编辑兼顾两个副刊,而副总编辑洪流文(注)更是留台诗人,但为写作人争取稿酬方面总过不了总编辑那一关。
在根城我与冯学良、陈文龙两人较密切,有次学良说他认识一位朋友在亚庇《诗华日报》任职,该报刚从沙拉越古晋发展到沙巴。《诗华日报》的发行网不局限于单一城镇,城市如斗湖、山打根都读到。我特地请了两天假到亚庇,与该报主编卓志康先生面洽,卓主编欣然允应,稿酬文字稿每千字5令吉,短诗每首10令吉。在当时算相当合理了。
3人组合稿副刊
但有一条件令我踌躇,卓主编说报方不负责各自给作者寄发稿费,只发放到《诗华日报》山打根办事处,交由文艺副刊编辑处理。为了怕失先机,我只好先妥协,回到根城再和学良布署组稿、编务、稿酬等事。我约略计算,每月一大版(后改为双周半版)大约4万字,每月共发稿酬200令吉左右,数目相当,需要一个人专门负责。幸亏那时我已经从山寨走出市镇,掌管采购部门,因此有时间分担文艺副刊的工作。
经过讨论,我负责邀稿和寄发稿酬,冯学良审稿和组稿,邡眉负责编务。就这样,3人组成的〈沙华文学〉即在沙巴文坛摇旗呐喊了。想起当年只凭着一把傻劲,没有酬劳、没有名分、只为文艺而心甘情愿的付出,今天仍然觉得不可思议!
注:洪流文原名洪观胜,曾获台湾匍匋园诗刊征首奖,并出版《八月的火焰眼》诗集,现为《自由日报》总编辑。
(商余,2/11/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